培养数感,让学生爱上数学

2016-06-06 12:15高莉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数数数小棒

高莉

《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以《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本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与改革之前教材相比,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的培养。

一年级是学生数感培养的起步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对于数感是模糊的,虽然在入学以前他们都有了一定的数数、计数的基础,但是这些基础是建立在孩子机械性记忆和图像化记忆的基础上的,不代表学生就理解了这些数的含义。学生的这些基础就像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数学学习的考验。万丈高楼平地起,从一年级就开始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数、数量关系的敏感性和运用意识,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探索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从生活场景中体验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笔者充分运用了课本的主题图,运用课件,为学生呈现了一个“过马路”的生活场景,图中提供了汽车、树木、行人等丰富的素材,让孩子们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感受比10大的数。学生开始说的时候只说到了图中有小汽车、小朋友过马路、行人骑着电动车等等。笔者马上提出问题:“谁能把我们认识的数字用上,再来说一说呢?”孩子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孩子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新奇的体验,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抢着说。接下来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猜猜小棒有几根”的游戏。通过游戏,不仅培养了他们初步的估算意识,而且还让学生在自己操作、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数一数、说一说,从而对11~20各数的大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构建初步的数感。

二、在操作实践中建立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亲身体验的东西。在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数小棒”的活动,首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笔者让他们拿一根,数一根,在数小棒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的感受。接着让学生将十根小棒捆成一捆,通过十根小棒就是一捆,理解10个一合起来就是一个十,在这里渗透十进制的数数方法,再一次深化学生对数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接着往下一边摆一边数,通过这种操作体验,从他们的记忆库中把已有的数数经验和今天所学的数联系起来,让纸上的一个个数字化为生动的操作经验,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这些数渐渐变得鲜活起来。活动中,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果有操作能力差的,可以让他们组成两人学习小组,一人摆,另一人一起数,每个人都要动起来,每个人都要获得活动的经验,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数对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有趣,从而对数产生亲切感。

三、在数物对应中发展数感

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数的理解,笔者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数。笔者报了一个“15”,学生们有的用小棒,有的用圆片,有的用上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铅笔,还有的站起来说“昨天妈妈买的橘子是15个……他们的精彩演绎,使课堂显得分外活跃。通过操作、联想,学生把数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从而使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中更加鲜明和具体,构建起物与数一一对应观念。

四十分钟转眼即逝。在这节课中,尽管有孩子们精彩的表现,但还是有几点不足。

1.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会有个渐进、积累、沉淀的过程。笔者在教学中有点贪多求全,恨不得一天就教出一个“华罗庚 ”来,因此在教学中显得有些急于求成,有几次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的时候,笔者的语气和神态明显有些急躁,让学生有些不知所措。看来在耐心方面笔者还要加强。

2.数感的养成不能忽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摆小棒过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整理和回味自己对数的感悟,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教师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笔者今天的语言稍显随意,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多注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其实不仅仅是数感的培养,学生任何一项数学技能的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数学思想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世纪小学)

猜你喜欢
对数数数小棒
明晰底数间的区别,比较对数式的大小
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式大小的方法
爱数数的兔十一
巧移小棒
数数
活用对数换底公式及推论
神奇的对数换底公式
风车转转转
数一数
摆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