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2016-06-06 08:45刘晓岩滕明村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升初合理化习惯

刘晓岩 滕明村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初中一线教师,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眼中佼佼者,家长眼中优秀的孩子,一旦跨入初中的大门,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首先是成绩的下滑,语数外成绩由接近满分到刚刚及格,其次是学习行为的变化,孩子回家之后不再先完成作业了,学习积极性锐减,再者,是生活上开始变得无规律,开始变得懒散等等。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退步,孩子心理着急,家长越来越操心。因此,找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导小升初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给予相关家长和老师合理化建议,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

笔者是山东省荣成市第35中学区一位一线老师,以本学期内小学和初中为调查对象,立足于教学实践, 并结合本校以往的教学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区学生小升初学习和生活现状,从家庭、教师、学生等方面研究,给予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学习习惯的落差

在多年的初一教学中发现一个现象,初一的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会像木偶一样,一有教师的指令便高度紧张,倘若没有老师的指令,便不知所措,完全是被动的接受。究其原因,是小学与中学学习习惯的落差,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心理不够成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多以被动的接受教师提供的知识为主。加之现阶段小学基础教育中学习任务不多,学生一学期下来,基本都能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而初一学生任务呈直线上升,教学节奏不可同日而语,被动的接受不再适用初一的学生,学生掉队也在情理之中。

(二)心理上的相对成熟

笔者所任职的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大多都是12岁,正是青春叛逆期的开端,学生在这一阶段独立意识增强,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约束力开始减弱。而初一一开始教师都会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习惯,这一时期,如果学生不愿意跟随老师的步伐走,很容易迷失方向,行为习惯得不到锻炼,很难适应后续的学习生活。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这把双刃剑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初中,刚上初一,学生心理上觉得自己长大了,对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迷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回家第一件事不再是写作业,而是打开电脑,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学校由小学向中学正常的过渡转化。

(四)家庭习惯教育的滞后

常听家长抱怨,孩子都升初中了,在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会,房间乱得一塌糊涂,缺乏自理能力。尤其是放假的时候,生物钟完全打乱,吃—玩—睡三点一线,家长成了“仆人”。在与家长的交谈中,笔者发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家庭习惯教育的滞后,孩子在小学阶段,很多家长因为对孩子的关爱,忽视了这一方面,当孩子升入初中,家长心理上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而孩子的表现依旧如果,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怎么可能不让家长抱怨。

其实,小升初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笔者只是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经过调研,总结出最突出的4点。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初中教学经验,并采纳了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效果的措施,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三、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一)“每天五分钟”

学习习惯的落差主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提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但孩子自主意识,最缺失的地方不是教室里,而是在家里。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经过实践验证,在初一年级行之有效的方法——“每天5分钟”具体实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作业后,再学习5分钟,内容学生自己决定,可以是白天知识的复习,可以是自己背一首诗,可以是自己读一一篇作文……从调查的结果看,长期坚持的孩子的自主性有很大提高,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回家后,知道主动学习了。这种训练方法时间短,孩子容易接受,但是所需时间较长,前期需要家长的配合。

(二)给孩子找个伴儿

提到青春期,多数教师提到的都是要多引导、多沟通、多尊重。但是,总有一些学生,哪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也收效甚微。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与家长配合,在反复实践中找到一种释放孩子叛逆的方法,让叛逆比较严重的孩子参与各种课外活动,给心理上刚开始成熟的他们找到一个精神依靠,球类运动、看电影、跳广场舞、甚至钓鱼,选择家长能陪同一起参与并且孩子喜欢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变得乐观开朗,与家长的关系变得融洽,极大减轻少了教师在学校的负担!在实施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关键,要起领路人的作用,避免孩子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趋向。这种给孩子找个伴儿的策略目的是转移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注意力,找到精神的寄托,同时对于很多对网络痴迷的学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无声的教育

刚升入初中的孩子,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自尊心,针对孩子生活习惯差、时间观念差、自理能力差的缺点,很多家长直接指责孩子,这让许多孩子自尊心收到伤害,反而适得其反,南辕北辙。利用孩子自尊心,要求家长和老师不要直接批评教育,而是间接地利用孩子在同学之间自尊,曾经一位学生家长,由于以前的宠溺,导致升入初中后,在家里就是一只懒虫,房间乱七八糟,这位家长邀请了两位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做客,当同学突然出现在孩子房间时,孩子的臉瞬间红了,当同学离开时,孩子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这个案例告诉说明:在教育中,善于利用孩子却不直接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用旁人督促孩子,有时候起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常提到无声的教育,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无声的教育有时会胜过有声的教育。

结合刚升入初中的孩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从学习、心理、网络、生活习惯四个层面分析小升初学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习惯的不足、网络影响、青春叛逆、生活习惯,并且,我针对4个方面的问题,从“每天5分钟”、“给孩子找个伴儿”、“无声的教育”给予了三点建议,能给予刚进入初中学生的家长和初一年级的老师一定参考,对于其他老师和家长给予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笔者在诸多问题上只是提出建议,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并不能保证其绝对的有效性,需要在今后的初中教学实践中继续检验其效果。

作者简介:刘晓岩(1976.09-),职称:中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荣成市第35中学,研究方向: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小升初合理化习惯
蒙住眼,因为剁手难——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财政分权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内容及建议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