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藏寺院与村落的关系

2016-06-06 01:56丰坤元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僧人寺院藏区

摘要: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习俗以及历代政府對寺院的扶持,使得寺院在古代的人们心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古代,佛教给予他们一定的精神支柱是别的社会机构不可替代的,寺院对古代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章通过对寺院与村落两者间不同职能的描述,从而显现出寺院的存在不仅得益于中央王朝的援助而且还得益于村民对它在人力,物力,财力全面的援助,由此得出了村落与寺院两者间互惠的关系。

关键词:村落;寺院;互惠;地理环境

古代西藏的寺院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它有着特有的作用,甚至是任何的社会机构都无法替代的,它不仅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而且对村落的形成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村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寺院,在一些重大的活动,都需要寺院的僧人念经,从孩子出生举行一定的礼仪开始一直到人死亡后的超度,都离不开寺院。在古代面对残酷的压榨剥削,以及落后的生产力加上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得原本生活苦难的老百姓渴望来生转世,这样的话便把精神寄托于寺院。当然,当时寺院的僧人是不从事劳动的,它的存在与发展又是得益于老百姓对它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支持。

一、古代西藏的寺院与村落的关系甚密

(一)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在拥有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的120万平方公里西藏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部分地区像藏南地区环境优良,气候适宜,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的发展,但是,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均在10摄氏度以下,而且西藏的冬季漫长,平均气温较低,即便是夏天,西藏的温度也是较低的,在平日里的昼夜温差大,高原上缺氧,动植物难以生长发育,在这样的复杂地形,独特的气候,使得可用于生产种植的面积相对较小,生产力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当时高原人的生存、生产、生活。

2、西藏地区自然灾害。西藏自治区有10万多平方公里被称为“无人区”。同时,西藏是一个多暴风雨雪的地区,自然灾害比较多,使得人们在当时的自然环境及灾害下显得那么渺小,在当时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发生灾害后,西藏地方政府一般都是无力救助,这样的无助也会导致人们把这些苦难的遭遇寄希望于寺院。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力量显得那样渺小。人类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对生产环境能改变的很少,这样,他们会求助寺院的僧人念经。

3、藏传佛教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此外,从古至今,历代王朝对西藏的宗教支持,导致藏区的人们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根深蒂固,宗教寺院被赐封了大量的人们以及土地,所属的人们为他们被僧人管辖着为其耕作交租,藏传佛教在当时便在西藏群众的心中根深蒂固,而且当时“在藏区,‘学在寺庙,僧人不仅懂得一些天文历法,而且能行医治病,这种乐善好施、普度众生的行为也为佛教招来了更多的善男信女。”①在当时的人们是需要佛教来抚慰他们,比如“在吐蕃政权崩溃后,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经历了一百年的战乱后,生产和生活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霜冻、冰雹、干旱等天灾使卫藏地区田野荒芜,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天灾、人祸、动乱使劳苦大众完全陷入苦难之中,他们渴望得到一个和平安定、休养生息的时机。”②而佛教的教义向人们展示的未来幸福的幻想,使得佛教更加收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等到元朝时,萨迦派受到了元中央政府的重视,建立了萨迦地方政权,掌握了政治,宗教,经济大权,大部分的寺院拥有庄园和农奴,僧人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和宗教的影响建立起稳固的封建农奴制,在当时西藏的人民划为“米德”和“拉德”也就是分为俗人民户和寺属民户,拉德是佛教寺院所属的农奴,依附于佛教寺院,世代向寺院承担封建义务,寺院从古至今便在西藏人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

(二)寺院僧人给村落村民提供精神力量

1、在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僧人。寺院作为古代西藏主要宗教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举行宗教法事仪式和欢度宗教节日的主要地方,是人们所谓的与神灵沟通的地方,也是村民们常去的地方,他们通过来寺院来完成他们对自身心灵的洗礼,在当时那样残酷生活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村民门对所谓的来世转世都寄托在了寺院,他们认为通过瞻仰、朝拜、忏悔、祈祷、发愿、赞颂等佛事可以是他们来世可以解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寺院。西藏古时的人们在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有宗教的因素参与其中。古时的藏区村民认为寺院在村民生活中的地位是万能的,无论哪些方面都对村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2、人生礼仪。在人生中的一些大的事情也都离不开僧人,比如,出生仪式,取名仪式,结婚仪式,搬家仪式,超度仪式等。人生的每件大事都离不开寺院,这也变相的说明寺院的作用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其他社会机构不可替代的,对古时藏区人民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3、教育功能。在古代的西藏寺院专门设立有教授和传承五明文化的教育机构,一些寺院的僧人精通大小五明,这样也就代表着这些僧人们不管是在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方面都具有学识的。寺院不仅传承了藏族的文化,而且也为藏族培养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一个寺院就是一所大学或者专门学校。”③即便是现在,寺院的教育功能还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藏族地区的数千座寺院既是信仰和传播藏传佛教的摇篮,又是继承和发展藏传佛教文化的学府。”④

二、村落的村民给寺院提供人力、物力、财力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藏区,寺院的经济来源包括寺院领地、募集的资金、土司或政府的布施及信众的捐赠。”⑤“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普通的西藏平民和农奴对佛教的信仰非常虔诚,他们十分乐意供奉寺院和僧人,经常节衣缩食,将仅有的钱物奉献给寺院。”⑥不仅历代的中央王朝对寺院给予扶持,而且当地的百姓也会给寺院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央如墀松德赞的在位时下令规定“每七户平民赡养一名僧人,规定布施给每一名僧人衣、食、纸、墨的数量,规定僧人不参加生产劳动,不得受屈为奴,以提高僧人的社会地位”⑦。墀祖德赞(热巴巾)时实施的“七人养僧”⑧后来,11世纪中叶到13世纪后半期的宁玛派、噶当派是以寻找资助施舍,宣扬佛法为主,没有形成地方政治势力,之后的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都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也是依赖群众和中央政府的支持才能得以存在。

古代在全民信教的藏区的村落里,人们為寺院提供人力主要体现在每户将自家的长子以下的男孩至少有一位送到寺院学习,他们认为到寺院学习是神圣的,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制度才被废除,但是,即便废除,在现在的一些地方比如寺院盖寺庙,修寺庙等还是当地的村民出力。除了为寺院补充新的人才外,各户还在物力上提供一定的援助,比如香油等。

三、结论

(一)村落围绕寺院发展起来。西藏大多数的村落是围绕所谓“政教合一”的寺院建立起来的,正是这种制度才推动了村落的形成,老百姓们为了服寺院差役,这些人为了方便便直接在寺院的周围定居下来,其中有的是中央政府分给寺院的农奴,他们别牢牢地束缚在寺院的周围为其种地,交租等。大多数藏区城镇村落是以寺庙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这是藏区城镇发展的一个特点。另外“截至 2004 年底, 西藏共有1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和140个建制镇。 西藏的寺院数2002年时是1700多座。”⑨这样推论的话,西藏地区每个村落几乎每个都有一座寺院。当代很多学者对此也有相同认识,认为村落是围绕着寺院建立起来的。

(二)二者互惠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寺院与村落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互惠的,村落给寺院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寺院给村落的村民提供一些精神力量在日常人生的大事件中。这两者互惠关系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政治因素、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造成的,两者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参考文献:

[1]陈崇凯. 西藏地方经济史[M].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第1版.

[2]多杰才旦,江村罗布. 西藏经济简史[M].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2版.

[3]黄博,刘复生. 近代西藏阿里地区自然灾害与政治观察——以噶厦档案中的雪灾、地震为中心[J]. 中国藏学, 2013年第3期.

[4]周毓华,彭陟焱,王玉玲. 简明藏族史教程[M]. 民族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

[5]何一民,邓真. 清代民国时期西藏寺院经济嬗变及对城市的影响[J]. 兰州学刊, 2014年3月.

[6]王辅仁. 西藏佛教史略[M].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1月第2版.

[7]苏发祥,王玥玮. 论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的互惠共生关系[J]. 社会学评论, 2014年10月,第2卷第5期.

[8]李安宅. 喇嘛教育制度[J]. 大学月刊, 1943年第2卷,第8期.

[9]尕藏加.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J]. 世界宗教研究, 2004年第3期.

[10]李霞,陈丽霞. 试论当前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影响[J]. 西藏发展论坛, 2010年3月.

[11]张慧霞. 西藏寺院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月,第6期.

注解:

①周毓华,彭陟焱,王玉玲:《简明藏族史教程》,《民族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84页。

②周毓华,彭陟焱,王玉玲:《简明藏族史教程》,《民族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81页。

③李安宅:《喇嘛教育制度》,载《大学月刊》,1943年第2卷,第8期。

④尕藏加:《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第44页。

⑤宋恩常:《云南少数民族研究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96-712 页。

⑥何一民,邓真:《清代民国时期西藏寺院经济嬗变及对城市的影响》,《兰州学刊》,2014年3月。

⑦周毓华,彭陟焱,王玉玲:《简明藏族史教程》,《民族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53页。

⑧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第43页。

⑨李霞,陈丽霞:《试论当前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影响》,《西藏发展论坛》,2010年3月,第41页。

作者简介:丰坤元(1993-),男,山西省应县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藏近现代经济史。

猜你喜欢
僧人寺院藏区
必然的结果
Fantasy and reality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白云深处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当老鼠变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