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缀词看《水浒传》中的杭州方言因素

2016-06-06 01:38翁颖萍
关键词:水浒传

翁颖萍

(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从儿缀词看《水浒传》中的杭州方言因素

翁颖萍

(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摘要:在对《水浒传》儿缀词进行共时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杭州方言进行历时比较,发现《水浒传》儿缀词上承宋元时期的杭州方言,下传现代杭州方言。在词汇传承、结构特征、语用意义等方面,《水浒传》儿缀词与《梦粱录》《武林旧事》及现代杭州方言的儿缀词体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从而反映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属于同一个话语系统。

关键词:儿缀词;水浒传;杭州方言;词汇传承;语用意义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其语言独具艺术特色,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对《水浒传》语言艺术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多数都侧重于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研究,单纯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的为数不多。《水浒传》文学语言总体上反映的是明代初期语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初期语言极为难得、极为珍贵的重要材料。①曹炜:《<水浒传>虚词计量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水浒传》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儿缀词的运用就是《水浒传》语言的一大特色。

儿缀词指的是由词缀“儿”和其他词根相组合的词,《水浒传》中出现了大量这样的儿缀词,并且这些儿缀词还与杭州方言的儿缀词体现出了较明显的一致性。目前,学界已有学者对《水浒传》中的儿缀词进行了研究,但主要以列举的方式进行阐述,专门从语言学角度将其与杭州方言儿缀词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在对《水浒传》②本文选择的版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的百回本《水浒传》。中的儿缀词进行共时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杭州方言儿缀词进行历时比较,从而推断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水浒传》儿缀词的共时分析

(一)《水浒传》儿缀词的界定

1.语义方面的界定。笔者对《水浒传》儿缀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发现其中由“儿”构成的词有183个,但是这些词并非都是儿缀词,因为只有在这个“儿”为词缀时,它所构成的词才能称为儿缀词。所谓“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的不成词语素”。③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版,第222页。因此,可以用省略法来证明该词是不是儿缀词。

词缀的意义是不实在的、虚化的,也就是说,假设将“儿”省略后,该词的基本意义未发生改变,那么这个词就是儿缀词;假设将“儿”省略后,该词的基本意义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这个“儿”的意义是实在的,它是一个词根,也就是说该词不是儿缀词,而是一个复合式的合成词。如:

(1)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第三回,第50页)

(2)店小二道:“休道别人取笑!那货郎儿是一个小小后生,做得甚用!”(第七十四回,第964页)

(3)去了一日,至晚,引将一个老儿来见宋江。(第九十七回,第1249页)

(4)原来这寿张县贴得梁山泊最近,若听得“黑旋风李逵”五个字,端的医得小儿夜惊啼哭,今日亲身到来,如何不怕!(第七十四回,第970页)

笔者试着将以上四例中的“儿”进行省略,例(1)(2)中“磬儿”“钹儿”“铙儿”“货郎儿”分别变换成了“磬”“钹”“铙”“货郎”,词的基本语义未发生改变,例(3)(4)中的“老儿”和“小儿”则分别变换成了“老”和“小”,语义发生了改变,甚至整个句子都无法成立。这说明,例(1)(2)中的“儿”是词缀,由它构成的词是儿缀词,例(3)(4)中的“儿”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根,由它构成的词是复合式的合成词。

儿缀词及其“儿”的省略形式在《水浒传》语篇中也有共现的情况。如:

(5)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第二十三回,第294页)

(6)宋江坚执要行,便取了个毡笠戴了,提条短棒,腰带利刃,便下山去。(第四十二回,第554页)

(7)已丧之后,楚人感其忠义,今葬于楚州蓼儿洼高原之上。(第一百回,第1308页)

(8)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第一百回,第1309页)

例(5)中的“毡笠儿”与例(6)中的“毡笠”基本语义相同,可见,例(5)中的“毡笠儿”是个儿缀词。例(7)(8)中的“蓼儿洼”和“蓼洼”也是如此。

根据以上方法,笔者对《水浒传》中183个由“儿”构成的词进行了界定,发现儿缀词共有178个,使用频率达到540次。

2.音节的界定。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由词缀“儿”构成的新词,一般称之为“儿化词”。本文之所以称这类词为“儿缀词”,而不是“儿化词”,是因为“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的符号。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比如“画儿”,虽然是两个汉字,但是从音节角度来看,只是一个音节,只能念成“huàr”,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只能紧张一次。而《水浒传》中的这些由词缀“儿”构成的新词,却并不是如此。如:

(9)青毡笠儿,似千池荷叶弄轻风;铁打兜鍪,如万顷海洋凝冻日。(第八十四回,第1086页)

(10)交锋尽是哥儿将,上阵皆为父子兵。(第六十回,第794页)

例(9)(10)中的上下两句都运用了对偶辞格,“青毡笠儿”对“铁打兜鍪”,“哥儿”对“父子”,音节整齐匀称。可见,“笠儿”和“哥儿”都为双音节。例(11)的“虾儿逢巨浪,兔子遇豺狼”也是如此。“虾儿”对“兔子”,都为双音节词,“虾儿”必须读成“xiā′er”。“儿”在这里是一个独立的音节,有别于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的“儿化”音。

由上可见,《水浒传》中的词缀“儿”具有两个要素:一是语义方面,必须是意义虚化的不成词语素;二是音节方面,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音节。由这样的词缀“儿”构成的词,称为“儿缀词”。

(二)《水浒传》儿缀词的结构特征

通过对语料的观察发现,《水浒传》中的词缀“儿”在构词时有两种情况,即后缀和中缀,且后缀占优势,因此,如果简单地将这些儿缀词称为“儿尾词”,那是不全面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水浒传》儿缀词的构词形式

由表1可见,后缀式儿缀词是《水浒传》儿缀词的主要形式,词条数占94.94%,使用频率占90.93%。中缀式儿缀词数量较少,不具有典型性。

1.后缀式儿缀词。这是《水浒传》儿缀词的主要形式,分为“A儿”型、“AB儿”型和“ABC儿”型三种情况。“A儿”型儿缀词由一个词根和一个后缀“儿”组成,“AB儿”型儿缀词由两个词根和一个后缀“儿”组成,“ABC儿”型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词根和一个后缀“儿”组成。其中“A儿”型相对占优势。

(1)“A儿”型。统计发现,《水浒传》“A儿”型儿缀词的词根A由三类语素充当:名词性语素、量词性语素和区别词性语素。其中名词性语素占优势,占了“A儿”型儿缀词的69%,如“碟儿”“心儿”“脸儿”“船儿”“帘儿”“钗儿”等;其次是量词性语素,占了“A儿”型儿缀词的30%,如“(一)口儿”“(一)堆儿”“(半)点儿”“(两)碗儿”“(半)米儿”等;区别词性语素只有一个,即“雌儿”。

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落下了帷幕,如何利用总结运动会这个机会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呢?我打算改变以前只是我一个人总结的做法,让所有人参与进来。

(2)“AB儿”型。“AB儿”型儿缀词中AB的构词方式相对较复杂,具体见表2。

表2 “AB+儿”型儿缀词中AB的构词方式/个

这类儿缀词的词根AB多为合成词,是单纯词的仅有2例,即“葫芦儿”“馉饳儿”。合成词的构词方式有复合式和重叠式两种,以复合式的偏正型为主,如“凉笠儿”“甜话儿”“纸旗儿”等。补充型和动宾型不占优势,如“争些儿”“骑马儿”等。重叠式只出现了1例,是量词的重叠,即“片片儿”。从组合层次来看,AB为单纯词的儿缀词层次为“AB+儿”,AB为合成词的儿缀词层次多为“A+B儿”。

(3)“ABC儿”型。此类儿缀词只出现了3个,即“人情话儿”“绿纱衫儿”“百粉圈儿”。其词根都为三音节,构词方式都为偏正型合成词,从层次看都为“AB+C儿”组合方式。

2.中缀式儿缀词。中缀式儿缀词数量较少,词条数占所有儿缀词的5.06%,使用频率占所有儿缀词使用频率的9.07%,不具有典型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儿B、AB儿C、A儿BC,构词方式主要有偏正和附加两种,且以偏正为主。如“蓼儿洼”,“蓼儿”和“洼”是偏正关系,“煎叶儿茶”,虽然“煎叶儿”是动宾关系,但是最后与“茶”组合后,就构成了偏正关系;“歌儿舞女”,“歌儿”和“舞”先是并列关系,再与“女”构成偏正关系;“孩儿们”则是附加式的儿缀词,由“孩儿”和词缀“们”组合而成。虽然中缀式儿缀词构词形式比较多样,但在数量上还是不占优势。

由上可见,《水浒传》儿缀词在构词方面体现出了以下特征:一是后缀式占绝对优势;二是后缀式儿缀词中,“A儿”是其主要构词形式,且词根A主要由名词性语素充当;三是“AB儿”和“ABC儿”中,偏正型合成词是主要构词方式;四是成词后的语法意义主要体现为构成名词,其次是量词,也有极少数构成副词、动词。

(三)《水浒传》儿缀词的语用意义

从语用角度看,《水浒传》儿缀词也体现出了特定的语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称”义。“小称”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积小,二是量少。表示“体积小”的儿缀词主要以名词性儿缀词为主。在“AB儿”型儿缀词中,出现了9个由“小”构成的儿缀词,占“AB儿”型儿缀词的13.64%,如“小阁儿”“小曲儿”“小盏儿”小脚儿”“小凳儿”。在“A儿”型儿缀词中,有47个儿缀词表示了体积小的语用意义,占了“A儿”型儿缀词的47%。虽然这类儿缀词前面没有词根“小”,但是“A”表示的物体体积都较小,如“碟儿”“罐儿”“瓦儿”“眼儿”“脚儿”“笠儿”等。表示“量少”的儿缀词主要以量词性儿缀词为主,与其组合的数词有“半”“一”“两”“五”“几”。其中“一”占绝对优势,如“一瓶儿”“一篮儿”“一担儿”等;其次是“半”,如“半米儿”“半点儿”等。除了不定量词“几”之外,最大的也只有“五”,且只出现一次,“五队儿”。

2.“讽刺”义。《水浒传》中部分儿缀词在一定语境中还有一种讽刺意味。如:

(12)“坐下时,便对雌儿说道:‘这个便是与我衣料的施主官人,亏杀他!’我夸大官人许多好处,你便卖弄他的针线。”(第二十四回,第319页)

上例是王婆对西门庆说的一段话,“雌儿”指的是潘金莲。这个词在《水浒传》中出现过两次,且都指代潘金莲。结合潘金莲的人物形象,能明显感受到其“讽刺”义。再如:

(13)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第四十四回,第594页)

上例共运用了15个儿缀词,描写了另一个品行不端的女子潘巧云妖娆的外貌,含有明显的讽刺意味。同样是描写女性形象的韵文,在描写一丈青扈三娘和母夜叉孙二娘两位女将的韵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儿缀词。对比之下,就更显出例(13)儿缀词的讽刺义了。

3.“非严肃”义。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水浒传》儿缀词主要用于轻松非严肃性的语境,在严肃庄重的语境中则很少出现。通过对儿缀词在《水浒传》中的语篇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儿缀词运用次数最多的是第二十一回和二十四回,分别达到47次。第二十一回是《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打阎惜婆》,第二十四回是《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这两个语篇所涉及的语境都带有非严肃性的特点,儿缀词出现较多。而在一些严肃庄重的语境里,儿缀词则出现得较少,有的甚至一个都没有。如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第九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这两个语篇中均未出现一个儿缀词。第八十二回描写了梁山泊全伙受招安的情形,第九十七回则较多地涉及了战争场面,语境都具有庄重严肃的特点。另外,第七十六回、第八十三回、第八十五回、第八十六回、第八十七回、第九十六回及第九十八回等都只出现了一个儿缀词,主要是由于这些语篇的语境都具庄重严肃特点的缘故。

二、与杭州方言儿缀词的历时比较

上文对《水浒传》儿缀词作了共时层面的分析,发现《水浒传》儿缀词的一些主体特征在杭州方言儿缀词中也得到了体现。为了更好地说明《水浒传》与杭州方言的关系,现拟将《水浒传》儿缀词分别与《梦粱录》《武林旧事》及现代杭州方言的儿缀词进行历时性的比较。宋人笔记小说《梦粱录》和《武林旧事》都是公认的书写南宋杭州城市的代表作。《梦粱录》的作者吴自牧为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武林旧事》的作者周密于宋末元初寓居于杭州,两位作者对当时杭州的方言都相当熟悉,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宋元时期杭州方言儿缀词。现拟将《水浒传》与这两个作品及现代杭州方言儿缀词运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水浒传》与宋元时期杭州方言及现代杭州方言的关系。

(一)从词汇传承来看

将《水浒传》中所有的儿缀词与《梦粱录》《武林旧事》中所有的儿缀词进行比对,发现儿缀词重复比例较高。《水浒传》共运用儿缀词178个(不重复计算),《梦粱录》共运用儿缀词145个,《武林旧事》共运用儿缀词139个。《水浒传》与《梦粱录》的儿缀词重复*指的是音、形、义完全相同。数为33个(不包括使用频率),占《水浒传》儿缀词总数的18.54%,占《梦粱录》儿缀词总数的22.76%;《水浒传》与《武林旧事》的儿缀词重复数为21个,占《水浒传》儿缀词总数的11.80%,占了《武林旧事》儿缀词总数的15.11%。如“阁儿”“盏儿”“葫芦儿”等在《水浒传》和《梦粱录》中都有出现,“袄儿”“馉饳儿”等在《水浒传》与《武林旧事》中都有出现,“车儿”“担儿”“碟儿”“索儿”“闹鹅儿”等在三个文本中都有出现。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作品,其词汇的重复比达到这个程度,足以说明它们存在着传承关系。

与现代杭州方言相比,《水浒传》中的178个儿缀词,有83个在现代杭州方言中仍有出现,重复比达到了46.63%。如“帽儿”“道儿”“盆儿”“棒儿”“索儿”“一歇儿”“一点儿”等。可见,《水浒传》儿缀词与现代杭州方言儿缀词之间也存在着传承关系。

(二)从构词特点来看

本文对《梦粱录》《武林旧事》儿缀词的构词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梦粱录》《武林旧事》儿缀词的构词方式/个

①儿、虮虾儿、傀儡儿、葫芦儿。

②虼蚪儿、馉饳儿。

从构词上看,《梦粱录》《武林旧事》儿缀词具有以下特征:

1.都有后缀式和中缀式两种情况,且后缀式占绝对优势。

2.后缀式儿缀词都有三种构词形式:A儿、AB儿、ABC儿。其中“A儿”型相对占优势。

3.在“A儿”儿缀词中,两者都体现出了名词性词根占主导的特点,如《梦粱录》中的“枣儿”“鸡儿”“灶儿”“茧儿”等,《武林旧事》中的“塔儿”“箱儿”“蜂儿”“糕儿”等。其次为量词性词根。另外,《梦粱录》还出现了五例“A”为形容词性语素的儿缀词,如“胖儿”“酸儿”“丑儿”,《武林旧事》还出现了一例“A”为动词性语素的儿缀词,即“替儿”。

4.“AB儿”儿缀词中,AB虽然都出现了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情况,但合成词都是它们主要的构词方式,且都以复合式中的偏正型为主,如《梦粱录》中的“糖狮儿”“虾包儿”“木鱼儿”等,《武林旧事》中的“纸画儿”“香袋儿”“辣瓜儿”等。

5.“ABC儿”儿缀词虽然数量都不多,但它们的构词方式却是一致的,都为复合式中的偏正型,如《梦粱录》中的“销金帽儿”、《武林旧事》中的“掌记册儿”等。

6.中缀式儿缀词大多以复合式中的偏正型的构词方式进行构词,如《梦粱录》中的“皂儿糕”,“皂儿”和“糕”构成了偏正关系;《武林旧事》中的“羊羔儿酒”,“羊羔儿”和“酒”构成了偏正关系。

7.成词后的语法意义主要体现为构成名词,如《梦粱录》中的“裙儿”“面儿”“葫芦儿”“家事儿”等,《武林旧事》中的“饼儿”“柳儿”“荷叶儿”“文字儿”等,都为名词。

以上这些构词特点与《水浒传》儿缀词的构词特点体现出了较明显的一致性,无论是从构词形式、构词方式,还是从成词后的语法意义等方面来看,都体现出了明显的共性。另外,这些构词特点在现代杭州方言儿缀词中也有体现。

现代杭州方言的儿缀也可分为后缀和中缀两种情况,且以后缀为主,如“嫂儿”“棒儿”“脸盆儿”“蒲凳儿”“一歇儿”为后缀式,“孩儿巷”“瓶儿酒”“杭儿风”等是中缀式儿缀词。后缀式儿缀词中也有A儿、AB儿、ABC儿三种形式。“A儿”型儿缀词词根有名词性的、量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但也以名词词根为主。“AB儿”儿缀词的构词形式比《水浒传》复杂,有偏正、并列、动宾、补充、主谓、复指和数量等关系,但其主要形式与《水浒传》一致,即以偏正型为主,如“鬼牌儿”“毛衫儿”“奶嘴儿”等。“ABC儿”也体现为多种形式,但也以偏正型为主,如“甜面浆儿”“乌纱帽儿”。杭州方言的中缀式儿缀词也以偏正型为主,如“杭儿风”“卷儿毛”等。杭州方言儿缀词与《水浒传》儿缀词在语法意义上也体现出了一致性,“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词以名词占绝大多数,有些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带上儿缀后也会变成相应的名词。”*徐越:《杭州方言儿缀的构词、构形功能》,《浙江学刊》2011年第3期,第129页。由此可见,在构词上,虽然《水浒传》儿缀词与《梦粱录》《武林旧事》及现代杭州方言儿缀词存在着一些细小的差别,但是其主要特征是一致的,应该说是属于同一个话语系统的。

(三)从语用意义来看

《水浒传》儿缀词的语用意义主要体现为“小称”义、“讽刺”义和“非严肃”义,这三种语用意义在《梦粱录》《武林旧事》都有体现,其中“小称”义和“非严肃”义是《梦粱录》《武林旧事》儿缀词的典型语用意义。在《梦粱录》中,具有“小称义”的儿缀词有108个,占其所有儿缀词的74.48%。如“珠儿”“豆儿”“枣儿”“丝儿”“促织儿”“金雀儿”“小盒儿”“小厮儿”等。《武林旧事》中,具有“小称义”的儿缀词有112个,占其所有儿缀词的80.58%。如“锅儿”“猫儿”“果儿”“蜂儿”“泥孩儿”“黄莺儿”“银鱼儿”“小梳儿”等。“小称义”在这两个作品中体现得相当典型。

“非严肃”义也是这两个作品儿缀词的主要语用意义。表4是儿缀词在这两个作品中的分布情况。

表4 《梦粱录》儿缀词语篇分布情况统计/次

表5 《武林旧事》儿缀词语篇分布情况统计/次

由上可见,儿缀词在这两个作品中分布得并不均衡,有的语篇儿缀词使用频率多达66次,如《梦粱录》卷十三和《武林旧事》卷六;有的语篇儿缀词用得较少,如《武林旧事》卷一才出现一个儿缀词;有的一个都未出现,如《梦粱录》卷八、卷十及卷十四。其中《梦粱录》卷十三的儿缀词主要集中在描写“夜市”和“诸色杂货”的语篇中,《武林旧事》卷六的儿缀词主要集中在“市食”“果子”“菜蔬”“蒸作从食”“小经纪”“诸色伎艺人”等语篇中,这些语篇所记录的内容都与民间百姓生活有关,比较生活化。而《梦粱录》卷八记录的是宫殿和庙观,卷十主要记录的是官府衙门及军队,卷十四记录的是祭祀及祠庙,《武林旧事》卷一记录的是皇家的朝会典礼,这些语篇的语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严肃庄重,可见《梦粱录》和《武林旧事》儿缀词具有“非严肃”的语用意义。

“讽刺”义在《梦粱录》《武林旧事》中也有所体现,但不是很明显,具有这个语用意义的儿缀词不占优势,如“傀儡儿”“小娘儿”等。这是由于《梦粱录》《武林旧事》的体裁是笔记小说,其主要功能是对南宋临安城的风貌进行翔实记录,客观性较强,因此与《水浒传》比起来,其主观感情色彩体现得不是很明显。

《水浒传》儿缀词的语用意义在《梦粱录》《武林旧事》中也得到了体现,尤其以“小称义”和“非严肃”义比较典型。同样,《水浒传》儿缀词的这些语用意义在现代杭州方言中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杭州方言中的“伢儿”“袜儿”“鸭儿”“筷儿”“毛头儿”“小脚儿”等含有“体积较小”的语用意义,“一歇儿”“一点儿”“把儿柴”都含有“少量”的语用义,可见现代杭州方言儿缀词也具有“小称”的语用意义。同时存在不少具有“讽刺”义的儿缀词,如“孽龊鬼儿”“缺嘴儿”“跷拐儿”“疯婆儿”“光棍儿”等。另外,现代杭州方言儿缀词还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在杭州民谣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儿缀词,如:

(14)杭州小伢儿,头上带帽儿,坐的小凳儿,吃饭用筷儿,喝汤用瓢儿,吃好耍子儿。

(15)男伢儿、姑娘儿八岁不会得穿袜儿,一天到晚搞搞儿。耍子儿、吃吃消闲果儿、挑挑绷绷线儿,屋里不见鬼影儿……

两例民谣每句都用了儿缀词,体现了轻松、悠闲的生活情景,丝毫感受不到严肃庄重的意味,可见现代杭州方言儿缀词还具有“非严肃”的语用意义。

(四)从音节特征来看

“儿”在《水浒传》儿缀词中是一个独立的音节,区别于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的“儿化”音,这正好符合了杭州方言儿缀词的音节特征。杭州方言“通行的范围很小,在杭州,城东只限于乔司,城南只限于钱塘江,城西只限于转塘,城北只限于三墩,大体相当于杭州市区范围(不包括郊区)。”*马成生:《杭州与水浒》,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杭州话的‘儿’是一个黏附于词根的词缀语素,它自成音节,也不影响前字韵母”,*徐越:《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93页。如杭州方言中的“伢儿”(yɑ’er)是个双音节词,不能读成儿化音“yɑr”;“帽儿”的音节应表述为“mɑo’er”,而不是“mɑor”。可见,从“儿缀词”的音节特征角度看,《水浒传》儿缀词与现代杭州方言儿缀词是同一个系统的。

本文在对《水浒传》儿缀词进行共时分析的基础上,又将其与杭州方言进行了历时比较,发现《水浒传》儿缀词上承宋元时期的杭州方言,下传现代杭州方言。在词汇传承、结构特征、语用意义等方面,虽然《水浒传》儿缀词与《梦粱录》《武林旧事》及现代杭州方言的儿缀词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别,但其主体特征却是一致的;在音节方面,《水浒传》儿缀词与杭州方言儿缀词也体现出了一致性。可见,这些儿缀词是一脉相承的,属于同一个话语系统。同时可以推断出,《水浒传》的作者应与《梦粱录》《武林旧事》的作者一样,对杭州方言是非常熟悉的。

注:本文为浙江树人大学青年学术团队“浙江地方文化遗产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金菊爱)

The Hangzhou Dialect Factors in the Water Marginfrom the Words of Suffix “Er”

WENG Yingping

(Humanities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ds of suffix “Er” in the Water Margin, and compares with Hangzhou dialect. It discovers that the words of suffix “Er” in the Water Margin are linked to the Hangzhou dialect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nd modern Hangzhou dialect. They have obvious consistency with Meng Liang Lu, and Wulin Old Story in vocabulary inheritanc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pragmatic meaning, and belong to the same strain and discourse system.

Key words:words of suffix “Er”; Water Margin; Hangzhou dialect; vocabulary inheritance; pragmatic meaning

收稿日期:2015-12-01

作者简介:翁颖萍,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语言文化。

DOI:10.3969/j.issn.1671-2714.2016.01.016

猜你喜欢
水浒传
春节居家读《水浒传》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歌川国芳的水浒传绘画作品特征分析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
四大名著的雷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