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设疑

2016-06-05 14:59陈荣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定势探究思维

◎陈荣辉

小议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设疑

◎陈荣辉

探讨有效设疑,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数学有效设疑的实践与理论,紧紧围绕数学设疑所要达到的目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课堂设疑的有效方法。其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析疑,开拓数学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均具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数学教学;有效;设疑

一、引言

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让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筹划、悉心安排的重要内容。而要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拓宽学生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思路,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疑不失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它不但能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思想,还能起到引导学生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理清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反馈信息、调整课堂活动、调控教学过程、驾驭课堂教学航向的主要手段。下面,笔者就来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疑。

二、设疑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投入数学探索

激发学生数学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中,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疑时,既不能把问题设置得太难、太抽象,知识的跳跃性太大,也不能把问题设置得太简单、太浅白。问题设计得太难、太抽象,学生力不能及,在课堂探索中无从下手,会让学生失去数学探究的信心。这样的设疑,只能干等教师的答案,挫伤学生的数学探索热情,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把问题设计得太直接、过于简单,不究自明,就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认为教师是为了设疑而设疑,也会影响学生课堂探究的积极性,这样的设疑并无实效,甚至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有效的数学设疑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等出发,能让学生有东西可想、又能想出数学的问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中,可以用足球比赛为情境:如果某队主场比赛赢了3球,客场比赛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净赢1球。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用-2表示输了两个球,则上述过程和结果可以表示为(+3)+(-2)=+1。问题1:能说出这样的比赛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形,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不同的算式)问题2:仔细观察列出的各种不同的算式,能否从中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法则?这样的数学设疑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投入数学探索,让学生能自觉地在自己既有的旧知和自己探索智慧的基础上,加上与同伴的交流,产生数学思考,通过论证,理解并掌握新知,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收到数学设疑的应有效果。

三、数学设疑必须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设疑,把质疑、析疑、问题解决的指向对准教学目标。课堂设疑的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有必然的联系,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目标,分层、分阶段地进行设疑,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系数。采用渐进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交流,让学生从质疑、析疑的过程中摸索出探究问题的观念、方法和规律,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数学思考中的乐趣。一切与教学内容无关和与教学目标相离的设疑,都只能打乱学生的思维,干扰学生的数学思考,妨碍问题解决的,甚至干扰课堂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果。巧妙、合理、有效的设疑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课堂设疑要让学生尽快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要考虑到发展和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的设疑、质疑,要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进入思维活动。有效的数学设疑,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情景进行设疑,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图形的变化进行设疑,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数学思维状态。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设疑:“能否在不攀爬的条件下计算出学校的旗杆的高度?”让学生去思考,当然,有的会说能,有的会说不能,课堂气氛会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数学思维被激活了,也就能带着悬念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很快地使学生进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些实际应用的探究活动。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这样设疑:(如图)

问题:“现要在河边建造一个抽水站,抽水到李庄和张庄,请你设计,抽水站建在河边什么地方到李庄和张庄的距离相等?”问题一出来,学生跃跃欲试,自觉比划探究起来,争相寻求答案的激情起来了,数学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自主探究的氛围相当好。这样的设疑就能尽快地让学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五、有效的课堂设疑必须冲破常规,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1.数学设疑需打破思维定势。当学生的思维定势与问题的解答途径相一致时,思维定势起着积极的作用,当思维定势与解答途径不一致时,则产生消极影响,致使数学解答冗长繁琐,甚至半途而废。因此,在数学设疑中,教师应尽量挖掘问题的内潜,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如:比较的大小。学生通常都是依照常规解法,先用通分的办法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后,再比较分子的大小。但分母37,17,13,37的通分较难,运算量大,花时多。可以给学生设疑:把各个数据的分子分母倒过来,看能否比较?让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其求异思维。使学生从常规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另辟蹊径,转为化作同分子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的设疑,能让学生冲破常规的解题思路,拓宽思维领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课堂设疑必须有益于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多渠道、多方向、多角度的。课堂设疑要注重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堂设疑时,不能只凭教师自己的思维经验去设想,要考虑让学生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和研究问题等因素进行设疑。抓住数学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等进行设疑,并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展开广泛的联想,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数学设疑必须注意到问题解答的多样性,采用灵活设疑,多样设疑,多层次设疑,多角度设疑。对同一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拘一格,广开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分析,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数学设疑应有较强的针对性

数学设疑是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课堂设疑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就考虑怎样设计问题?设计怎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设疑必须是目标明确、清楚、无误。若课堂设疑没有针对性,无的放矢,或者模棱两可,就会给学生的思路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会挫伤学生课堂探究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学生厌烦数学思考的不良后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设疑。有时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概念的理解或应用情况进行设疑。越是适应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性越强的设疑,对课堂教学就越有效。

七、数学设疑要考虑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效果

精巧的设疑,需要重视在设疑中暗示、启发,有时前一个设疑的答案给后一个问题所利用或启示,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给学生的数学思维一个启发。可以采用类比设疑,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因学法指导的需要而设疑,灵活善变,巧妙设疑。如:在教学“圆的对称性”时,先设疑:圆是对称图形吗?圆的对称性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操作、多媒体演示的图形变化进行探究,利用设疑来启发学生的探究思路。好的设疑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点悟学生的数学思路。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探究新知识: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有哪些判别方法?可以先从研究过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疑,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怎样判断?再设疑:两者的判别方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去探究,使学生在旧知中得到启发,激发思维,收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效果。

八、结语

总之,设疑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数学课堂设疑,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开拓学生思维的有利性和启发性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度,提倡学生之间的自我质疑、析疑,让课堂设疑更加实在、有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注:本文系广东省五华县2015年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文。论文立项编号:WH2015-276。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大田中学514400)

G633.6

A

1992-7711(2016)12-0006

猜你喜欢
定势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