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榕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肖文榕
随着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情境式教学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初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对其以后英语的掌握起到关键性作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情境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成为广大教育者共同研究的课题。笔者将仅仅围绕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策略这一中心,结合教学实例,展开论述,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为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情境式教学法就开始在英国外语教学中广泛使用。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情境式教学模式在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对语言应用的能力。情境式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不提前预设固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运用语言。尽管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运用多年,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师本末倒置,过分强调情境的设计,忽视基本的教学任务、情境创设方式没有实现多元化、情境创设与学生需求不统一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改进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应用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注意力永远被新事物所吸引,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地向学生提问,吸引他们自主思考,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情境有许多优点,它既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抛砖引玉,又可以在课堂过程中承上启下,同样还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引人深思。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时,在学习第一课之前,该单元的课题就可以作为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简单讲述自己的vacation,涉及到自己的亲身体会,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这时再进行第一课的讲解,课堂效果就会好得多。同时,在学完八年级上册“Unit 6 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英语课程设置相对简单,并且大都是与生活现象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模拟生活场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打破原有的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时,教师可以想象生活中学生看完一部让人潸然泪下的悲伤电影的情景,然后可以让同桌之间组对话,主题就是“Sad movies”。当然,在组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要使用本单元的生词,并且适当补充新的词汇,并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组对话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及时补充他们不懂的词汇,保证整个对话顺利进行。在九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语法,因此,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再单纯使用简单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一些复合句,注意时态的使用。当然,除了组对话,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课文对话中的场景,将教材内容变成台词,这样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就掌握了新的词汇、句型。
同情境教学模式一样,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但是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相互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增设竞争场景,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语言能力。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此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竞争场景的设置,一定要让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可以让奇数组同偶数组之间决出优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除了小组讨论之外,另一种竞争场景可以通过课堂模拟辩论赛而设置,辩论赛是最能锻炼语言能力的一种活动之一,根据教材内容而展开的辩论,正方反方针锋相对、字字珠玑,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要远远大于平时。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 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拯救地球的方式展开辩论。当然,在设置竞争场景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任由学生将竞争转化成激烈的矛盾,影响班级和谐与团结,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用心关注,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改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实践基地,不断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情境教学法。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张铁道.亚洲发展中国家普及教育中的课程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1997.
[3]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小溪初级中学342300)
G632.0
A
1992-7711(2016)1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