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凌云,邱前英,朱静,叶思兰,黄家新
(怀化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乡村庭院景观改造探析
——以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为例
余凌云,邱前英,朱静,叶思兰,黄家新
(怀化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在尊重原址和保持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将庭院空间进行梳理,分成功能明晰的三大空间:前院、中院和侧院;通过铺装材料、植物和小品等体现庭院特色,延续居民文化风情,将乡村庭院由实用性为主改变成休闲、观赏和实用均衡配置的结合体.
乡村庭院;景观改造;空间营造
庭院是乡村居民脱离住宅主体,接触自然的第一个环境空间,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日常活动都与乡村庭院密切相关[1].庭院在中国古建筑的地位和特征是不可替代的,随着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庭院空间在形式上变得夺人眼目.庭院融汇了诗词歌赋,乃至绘画哲学的精粹,围绕着建筑、园林、艺术等艺术门类,演绎着优雅和谐的居住环境,形成了这种围合式的内向空间.它显现着中国人独有的空间意识,庭院空间和建筑密不可分.这种中国特有的“庭院文化”正是诸多艺术门类和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理念碰撞的结果.
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传统乡村庭院景观改造设计也渐渐走进景观设计师的视野.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改造,不仅能对整个乡村规划起到美化作用,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在美丽乡村构建理念下,对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传统庭院进行了改造探析.
荆坪古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舞水河西岸,距怀化市区15公里.据考证,5万年前就有人在该村地域上生活,自战国至唐宋多次作为县衙的城址.荆坪古村农家基本上都是带有小院落的明清建筑群,在周边山水田园的衬托下,给人以朴素内敛之感.村内现有祠堂、古驿道、古井、古坊碑、庙宇和旧、新石器时代遗扯等20多处古文化遗址.同时,该村在发展与变革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浓厚的民俗文化,至今还传颂着如酒歌、傩戏、渔鼓、霸王鞭等民俗文化要素.
本文案例为一典型的农家庭院,庭院呈长方形,较为规则,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室外空间约350平方米.庭院周边为农田环绕,环境优美.庭院内有一块很大的晒场,由于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庭院东南面有一处长廊,用于堆积杂物;侧庭主要为泥土地,相对比较凌乱.庭院内仅仅只有稀疏的几棵小树作为点缀,整个空间场景杂乱无章,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当地特色(图1).
2.1 改造设计理念定位
(1)注重经济效益
庭院绿化以简洁、大方、方便、美化环境为原则,将绿化和建筑相结合,相辅相成.作为传统村落中的乡村庭院改造设计,宜突出乡村特色,选择以瓜果、蔬菜为主要景观植物,辅助以欣赏性的花木来构建乡村庭院景观,从而凸显经济效益和空间美化双重功效的经济庭院[2].
(2)体现现代文明
乡村庭院景观设计和营造既要延续乡土文化,保持自身特色,增强日趋淡漠的乡村居民的认同感,又要与现代文化进行整合,顺应时代的发展.
(3)打造人性空间
乡村庭院改造必须满足主人的功能需求,因而可充分利用院内杂物间,收纳庭院内的杂物,对庭院空间进行整理、拓展.
(4)优选道地植物
乡村庭院植物种植宜以地方性植物为主,择极富当地民间特色和居民喜爱的植物品种,延续民居的文化风情;同时注重植物品种的搭配,增加观赏植物,达到四季有花,美化庭院环境[3].
图1 庭院现状图(作者自摄)
2.2 庭院改造设计方案确定
(1)整体布局
传统乡村庭院的空间布局形式主要有三合院、四合院和两进院等,本庭院空间布局为三合院形式,三个方向由单体建筑围合,主体建筑居中.庭院分为三个区域,前院、中院和侧院.前院视野开阔,主要为观赏区域;中院主要为晒场及休闲区域;侧院主要为菜园和牲畜圈养区.民居建筑和铺装的整体色调较暗,与庭院的绿色植物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庭院的整体视觉效果(图2).
图2 庭院景观总平面图(自绘)
(2)功能分区
乡村庭院景观的功能有休闲游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美学价值等功能[4].本方案根据庭院景观功能将庭院分为前院观赏区、中院晒谷区及休闲区、侧院养殖区和种植区.
①前院观赏区:前院观赏区入口设有景墙,形成障景,绕景墙进入后,便是一片开阔的规则式水池,使人豁然开朗.水池内植荷花,四周栽以耐水湿植物,配以置石,营造出一片宁静安逸的空间;同时于前院设置一储水缸,既可作为储水、消防之用,延续古院落的传统生活习惯,又可作为景观,与荷花池相呼应.院内铺装主要以园主废弃的瓦片作为铺贴,不仅合理利用了资源,同时也相对符合当地质朴的特色(图3).
图3 前院观赏区效果图(自绘)
②中院晒谷区及休闲区:对于乡村庭院来说,晒谷场是必要的功能空间,主要用于农作物的晾晒.所以在改造设计中保留原有晒谷坪,在周围布置花钵,打破晒谷场的单调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开始关心自身的居住生活环境.庭院逐渐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如乘凉、散步、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聚餐等活动都与庭院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3].
在本方案中,休闲区与晒谷场相结合,由青石板路面、木质平台、丰花月季和银杏等组合而成,形成静谧的空间,茶余饭后,闲庭信步,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享受(图4).
图4 中院休闲区效果图(自绘)
③侧院种植区和养殖区:有学者将乡村庭院绿化模式分为自然绿化型、园林小品型、花圃菜圃型和果菜兼种型等[5],本方案中的种植区属于果菜兼种型,是一片可自由控制的空间,可根据季节,主人喜好栽植各类果树或者蔬菜,既可观赏又可实用.养殖区是以原有废材作为基础材料,打造成护栏,将鸡鸭等牲畜圈养起来(图5).
图5 种植区效果图(自绘)
(2)植物配置
整个庭院的植物为本土常见树种,如乔木选用柚子、柑橘和杨梅等本地果树为主要种植树种,增加庭院经济效益,并种植银杏、重阳木等色叶植物,增加庭院景观的观赏性.其种植采用障景、分景和框景等手法,营造具有趣味性和多变性的庭院空间.灌木选用杜鹃、山茶、茉莉花、木槿和腊梅等,达到四季有花.灌木种植排列错落有致、主次分明、色彩相间、浓淡相宜.爬蔓植物采用爬山虎,覆盖与传统建筑极不和谐的厨房外墙面,保证庭院景观的连续与统一.另外,利用一切空间,采用多种形式扩大绿化量,如运用花盆、花钵等.
传统乡村庭院常常因经济、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脏、乱、差的现象,应该为农民创造一个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脉的优雅、恬淡、舒适的庭院空间,创造一个阳光适宜、人际关系融洽的精神环境,创造一个以自然纯朴为原则,亲近自然、有特色的生态居住环境,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归宿所在.
[1]倪云,徐文辉.杭州市“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营造模式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5):103-105.
[2]朱俊阳.谈乡村庭院景观的细节设计[J].美术大观,2010(5): 105.
[3]梁畅.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庭院景观设计[J].建筑与装饰,2016(2):85-86.
[4]倪云.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3:19.
[5]路姗姗,许景伟,李传荣,等.农村庭院绿化模式的环境效应及其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78-82.
Analysis on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in Rural Courtyard——A Case Study of Jingping Village in Zhongfang County,Huaihua City
YU Ling-yun,QIU Qian-ying,ZHU Jing,YE Si-lan,HUAN Jia-xi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Based on respecting the site and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architectural style,the courtyard spac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by its function,which is front yard,middle yard and side yard.Through the pavement materials,plants,and sketch,etc,courtyard space characteristics is reflected and sights of residential culture can be maintained. The practical rural courtyard can be changed into a combination that is leisure,ornamental and practical equilibrium configuration.
rural courtyard;landscape reformation;space creating
TU98
A
1671-9743(2016)11-0081-04
2016-10-11
怀化学院生态景观规划设计重点实验室和武陵山区片风景园林资源研究中心委托项目.
余凌云,1983年生,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