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磊,李陈贞,朱静,邱前英
(怀化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广州市主城区河涌景观地域技术特征
孔繁磊,李陈贞,朱静,邱前英
(怀化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河涌景观是城市水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域技术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气候适应性、材料地域性、施工工艺独特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广州市主城区河涌景观的地域技术特征,为城市水系空间蓝道景观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河涌景观;地域技术特征;气候适应性;材料地域性;施工工艺独特性
地域技术特征是景观设计和营造的重要条件,是形成文化地域性格、反映城市文化精神的一个基本前提.地域性与技术性共同形成了园林景观文化地域性格中的一项重要特征——地域技术特征.它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以尊重环境,适应气候为基础,在植物配置、建筑小品、山石叠砌、铺地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呈现出来的特征.
本文以广州主城区三条各具特色的东濠涌、荔湾涌和猎德涌景观为例,分别从景观营造中的气候适应性、材料地域性和施工工艺独特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广州市河涌景观的地域技术特征.
主要从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建筑小品及驳岸的处理三个方面来探讨气候适应性在广州水系空间建设中的应用.
1.1 植物气候适应性
(1)岭南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应用种类
气候条件是影响园林景观地域风貌的最基本的因素,往往对园林景观形式起决定性作用.岭南园林中的很多独特的园林景观就是适应气候条件的结果.广州位于亚热带气候带,光照时间长,夏长冬短,炎热多雨,创造遮荫度较高、较为凉爽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常绿阔叶树作为首选,将高大挺拔、树冠宽阔、冠大荫浓的乔木种类作为先锋和主要树种[1],植物景观以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基调.
(2)河涌景观这一滨水特殊区域结合气候特征常应用的植物种类
广州市几条主要河涌在植物配置上主要采用“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组成形式,采用高郁闭度的复层结构为主,突出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彰显四季常绿、繁花似锦的地域优势.同时大量应用棕榈科、木质大藤本等高大乔木与水系平展延伸形成视觉上的对比.
岭南所处的地理气候特征,决定了这一区域常见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近水植物以榕属、水杉等为主,同时蒲葵、椰子等也有所应用,另外一些荫生耐水湿的植物也较多应用.例如东濠涌和猎德涌应用了水松、池杉、落羽松一类有膝状呼吸根的植物布置在岸边浅水中,独特的膝根现象增加景观的地域识别性.荔湾涌应用了耐水湿的榕属植物,其厚重、圆浑的树冠与平静、广阔的湖面及天际线结合在一起,近水时气根飘拂、垂入水中的现象也颇有观赏价值.几条河涌也利用了一些棕桐科植物,多为蒲葵、椰子、假槟榔、大王椰子等.东濠涌在局部地段也应用了龟背竹、春羽等荫生耐水湿的地被植物及膨蝶菊、紫花马缨丹等固土护坡植物.
1.2 建筑小品气候适应性
岭南园林建筑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巧于因借”指利用岭南比较温暖、夏季长,几乎没有冬天的气候特点,在建筑小品的设计中做到室内与室外空间相互渗透,令其与所处的园林环境融为一体.“精在体宜”指岭南园林建筑大都体量较小,轻盈灵巧、为了营造清凉消暑的效果,在建筑色彩上都较为淡雅、空间比较明朗通透.例如荔湾涌中园林建筑采用了石墙基和高柱础,高柱础既可减少雨水的浸泡,又抬高了建筑底面,对于驱湿散热也有一定作用,是岭南建筑小品气候适应性的体现.
1.3 驳岸气候适应性
由于岭南气候的特殊性,炎热多雨、夏长冬短,夏季降水集中,雨量较大,因此岭南河涌的河道大都保持了自然弯曲,局部地区适当使河道形成漫滩,成为泄洪区,既对防洪的压力有一定缓解,并且也能起到一定的生态修复作用,同时为景观营建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广州市河涌景观改造中,将河道岸线走向顺应自然作为标准,体现生态、自然和人性化的设计.在对岸线进行平面设计时,做到不渠化河涌,硬性拉直岸线,使其保持自然形态.如在东濠涌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河涌的综合功能,并对其河道断面过洪能力进行评估,最终采用生态砌块驳岸形式以适应广州的气候.
广州河涌景观另一个明显的地域技术特征是大量使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材料.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文化形态与地方常用的材料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不断涌现很多新材料,他们是在长期的使用中不断被改进、磨合后留存下来的,具有了较强的地域性,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材料作为地域特征的一个表现方式.总之,地域材料不单单指地域的传统材料,还应该涵盖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材料.
2.1 石材种类的地域性
岭南处于广东、广西的丘陵地带,山石材料种类很多、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假太湖石、英石、山石等.
英石石块较小,色彩青灰,叠置后的景观典雅,在岭南园林叠山中应用最多,是理想石料之一.英石具备皱、痩、漏、透四大特点.假太湖石的形态外貌类似太湖石,是石灰岩石的统称,有青灰色和灰白色两种,虽有单窝,但洞眼不多,古朴有余,玲珑不足,适宜作观赏石.山石由云母、长石、石英等组成,又称花岗岩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多.
2.2 叠石手法的地域性
在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叠石,主山多数用英石,在假山堆叠中既要求均衡,又要求轮廓线有变化,并且经常摹仿大自然中的山脉特征,风格质朴、形象逼真,开敞通透,意境悠远.
散石是岭南园林常用布石手法,不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山形而是以少量的山石作为点缀,主要欣赏山石自身的面貌特色.另外,也常采用一些理石的夸张手法,如起脚比较小、渐理渐大等方法,使石景突兀,引人联想.在广州市几条河涌景观中多应用英石,布点散石的手法进行造景,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
还有一种岭南常用的叠石手法利于造型,不受石块的大小影响,在荔湾涌的廊亭假山的建造中有所应用.做法是先做骨架(以砖石裹铁筋),在骨架表面用铅丝系英石块,然后用石灰或水泥砂浆和米浆灌缝,再剪掉铅丝,使其与英石纹理相似,最后在其表面砌贴英石.
3.1 地方工艺的理解
一提到地方工艺,常常会让人想到在闭塞、偏远的地区,世代传承的建造技术及手段.地方工艺是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景观,是应用本地的传统建造方式,采用地域材料建成的.它应该有两层的含义:一是地方工艺是长期积淀下来并经过数代人实践应用、考证逐渐形成的而保留下来的地方风格,是值得延续的;二是地方工艺并不是单纯是地方保护主义,而是与现代的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或许会借鉴一些传统的工艺的方法,但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改进发扬.
岭南园林在施工中应用了一些新工艺,例如全国首创的人工塑石、塑竹、塑木等,手工非常精湛,甚至可以以假乱真.在建筑构件中以水磨石预制的花窗、斗拱、园椅、桥栏等,纹样非常精致,线塑很清晰、现在很多工匠难以做到.如东濠涌中的园林小品施工采用水磨石、水刷石等工艺,其中的装饰线条只有5 mm宽,粗材精用的原则在该施工工艺中得到体现.荔湾涌中作为戏台之用的廊亭采用水磨石预制的斗拱,手工精巧、线塑清晰、纹样精致.
3.2 广州水系空间的驳岸施工工艺
广州水系空间大部分的理水池岸都是石岸,极少选用土岸,多用块石驳岸,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的生态护岸
自然的生态护岸种类繁多,有植物护岸、原木格子护岸、干砌石护岸等.在广州城市河涌整治改建中,鉴于施工工艺复杂程度、技术措施和检验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较多采用易于施工的植物护岸.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要求不同,主要有草皮护岸、人工种草护岸和液压喷播植草护岸等几种.如庄头公园段部分应用植物护岸,岸线曲折自然,植物种植层次丰富,景观效果较好[2].
(2)人工的生态护岸
人工的生态护岸既能起到一定的水利功能,又能积极的帮助河涌恢复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
①土工材料的护岸
由于普通的植物护岸容易受到水流冲刷影响,为防止边坡失稳、减少滑塌等情况的发生,常采用一种植物加筋技术的土工材料护岸,如在乌涌科学城段二期整治工程中有所应用.
②生态砌块挡土墙的护岸
图1 东濠涌盆栽式生态砌块护岸结构
图2 东濠涌两岸植物生长状况
是用预制的混凝土生态砌块代替传统的满铺的混凝土材料,由于预制砌块相对较小,拼接具有柔性,所以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更适合在坡度较大的护岸中应用[3-4].因此生态砌块护岸具有更广的适用性、更好的生态效果,在广州东濠涌景观改建中使用了这种护岸[5].东濠涌河涌两侧用地狭窄,原有堤岸坡度大且多为土坡,易坍榻.受场地条件及工期短的限制,全部采用生态护坡砖,施工时应用预制块的形式,通过搭配格网及插销结合固定.东濠涌护岸坡度陡峭,角度几乎为60°,盆栽式的砌块叠砌(如图1),竣工2年后在高架桥下的植物生长状况依然良好(图2).
③附加植物的种植池
附加植物种植池在园林中是一种常规做法,种植池的形式应当与场地的园林风格相匹配[6].在坡脚的种植池中可以应用的材料较多,例如打入松木桩、毛石砌筑等多种形式,也可以通过种植常用的藤本植物(如炮仗花、三叶木桶、常春藤、紫藤等),从而形成花墙或植物绿墙;在中部的种植池中,不宜采用单个体积太大的,要更加注重组合效果.
如猎德涌珠江公园段(图3),上面种植了大量的勒杜鹃,与底面成片种植的野芋连在一起,生长繁茂的植物完全遮挡了直立的驳岸.
图3 猎德涌护岸结构
综上所述,广州水系空间景观设计所显现出的地方特征,就是在尊重环境,适应气候的基础上在植物配置、建筑小品、山石叠砌、铺地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呈现出来的特点.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今天,如何在设计创新的同时,保有地域技术特征,体现地域文化性格,是一个更具深远意义的课题.
[1]朱纯.乡土植物在岭南园林创新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园林,2012,(6):29-32.
[2]贺漫媚,朱纯,何仲坚.生态浮床在广州亚运城河涌的应用及景观效果[J].广东园林,2010,(12):10-14.
[3]黄红.广州市河涌水环境治理思路[J].水利发展研究,2005(8):35-36.
[4]潘建非.广州城市水系空间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5]关菲凡.广州城六脉渠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6]向雷.浅论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驳岸设计[J].北方园艺,2010(2):135-137.
On the Rivers’Characters of Regional Technology of Main Urban Area in Guangzhou
KONG Fan-lei,LI Chen-zhen,ZHU Jing,QIU Qian-yi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River way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water system space,and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region ha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three aspects(regional climate adaptability,materials,and construction unique technology),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andscape of the main river way regional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It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ity water system.
river way landscape;regional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climate adaptability;regional materials;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uniqueness
K901
A
1671-9743(2016)11-0073-03
2016-10-21
怀化学院生态景观规划设计重点实验室委托项目;“《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怀化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怀化学院青年基金项目(HHUY2012-12).
孔繁磊,1981年生,女,黑龙江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