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武术掌门人白侍儒

2016-06-05 14:14左了
大理文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理武术

●左了 文图

点苍武术掌门人白侍儒

●左了 文图

关爱乡土艺人 关注民间艺术 关心技艺传承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无论何种武术门派,都与祖国的名山大川、古迹胜地有着深厚的渊源。卓尔不群的大理点苍派武术,便是依托源远流长的大理历史文化,以钟灵毓秀的点苍山作为门派象征和旗帜,历朝历代与内地武术不断兼收并蓄,相互交融,最终形成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武术体系及门派。

2016年9月的一天,大理的天空刚刚下过一点小雨。

在大理市下关正阳时代广场12栋2单元3楼一套四室一厅的居室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大理点苍武术的当代掌门人白侍儒先生。

在白先生家的客厅里坐下,我们开始了有关点苍武术采访的话题。

在我的想象之中,一位习武之人,除了强健的身体,深邃的眼神,应该是寡言少语。然而,实际上接触下来,白师傅比我想象中还要健谈得多。

1952年,白侍儒出生于大理,成长于民族医药和武术世家,曾任大理师专武术培训班教练,国家武术二级裁判,国家一级群众体育辅导员,现为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武术家协会常委、大理州武术家协会主席、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白侍儒以悬壶济世为业,在大理市下关开了一家名为‘宝林堂”的诊所。多年来,他以其对中草药独辟蹊径的运用,曾经挽救不少绝症患者的生命而名声大噪,在国外还被马来西亚聘为“地海贫血症研究会”的医药顾问。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点苍武术传习活动,曾多次在省、州举办的武术赛事之中获奖,并且长期担任地方武术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热心组织并坚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开展对点苍武术的研究、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成为当代大理地区全面继承和传播点苍武术的第一人。

大理的点苍山在埃德加·斯诺先生笔下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屋檐”,自古就是个高人出没的圣地。不过,我所要说的白侍儒先生并非什么圣贤高人,他自己也从未以何种武术门派的“掌门人”之类自诩。

随着与白师傅的交流加深,我才逐步得知他出身的中医世家同时也是大理地区清末民初著名的武术世家。其祖父白玉廷从姚州落籍于大理三文笔村,成为当地深谙点苍武术秘籍的武术大师杨大力的得意门生。

从杨氏家传中获得了太和拳、擒魔掌和富于苍山风格的五毒(蜈蚣、蛤蟆、蜘蛛、孔雀、乌稍蛇)等象形拳的武功秘籍,白玉廷以精湛的武功荣任清末云南七十六镖的镖师,与当时大理的武术大师陈宝廷、涂玉廷一起并称为赫赫有名的“大理三廷”时,白玉廷又以其中医骨伤科悬壶济世,在大力古城开有药铺,更是名噪一时。白侍儒的父亲白子庚亦是一脉相承,成为大理古城的武术和名医世家。

“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些你习武过程之中对点苍派武术的感受呢?”

“那我简单说说吧!”

据白侍儒回忆,在他小的时候,社会上习武之风盛行,在民间有许多“隐于市”的高手。

在祖父白玉廷和父亲白子庚的严格要求下,白侍儒五六岁便开始习武、治药。上小学期间只要放学回家便得全身心地进行马步压腿、下腰等武术基本功的功课练习,其余便是协助父亲治药,根本没有进行其他爱好的时间。这样也就形成了白医生除了医术便是武术的人生定势。

行话说:“医武相通”,“精武术者精医道”,“三分武功,必有一分药功”。自古以来,武术和医术总是密不可分的,白侍儒先生就成长于一个武术和医术兼备的点苍名门。有幸的是,白侍儒先生成长于科技昌明、社会发展的当代,他不但具备有长辈言传身教,从小耳濡目染的独特优势,更具备了运用现代科学和与外部世界广泛交流的优越条件。这样也就更有利于他对传统医术和武术的发扬光大。

在医术上,白侍儒通过进修西医,解剖学和中西结合的诊断治疗技术使他祖传的医术得到了更有效发挥;而在武术方面,通过广泛接触武林各派高手更使得他如虎添翼。他不仅自幼从父亲白子庚得到了点苍五毒门武术,包括五毒拳、镰刀、双拐、铎鞘、月牙铲的真传,又沿习了明洪武年间隐居点乏鸶观二十八年的张三丰秘传的 “三丰自然门”功夫(包括太极、王极拳、五行剑、八卦剑等)。

在白侍儒十五岁时,还有幸拜会了隐居罨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嫡传弟子杨国章、杨应春,学习了八卦拳、八仙拳、七星拳、进退连环拳等“石派武功”;二十岁拜点苍五虎门杨鹏举学习了“五虎门功夫”五虎拳;二十二岁又从沙国政的学生马开义先生处习练了国家规定套路的八卦拳、影意拳、太极拳、通臂拳等。

习武强身健体提升修养,白侍儒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所学的武术有多厉害,虽然学会了点苍武术的一些套式,对于他这个“武痴”而言,依然远远不够,于是,他又四访武术大师,得到诸多前辈和老师们的悉心指点,在各路武功上,也都略懂一二,刀枪棍棒都能上手。

1985年以来,白侍儒还先后得到武术界前辈欧道生、沙俊杰、许坤祥、石天敬、赵素兴、李学友、杨重庆等大师的指点,武术技能大有进展。

白侍儒在正阳时代广场家中近照

“白师傅,习武有多少年了?这么多来下来,您对武术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我今年虽已年过花甲之年,但几十年来,习武的感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者,即使因命运多舛而偏激如‘杨过’,也会在路遇不平之时拔刀相助,也会在危机来临之际挺身而出。”

“能不能给我们说说点苍武术的由来?”

“我乃一介武夫,学识有限,而且讲得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对。我从小在祖父白玉廷和父亲白子庚的教养熏陶下,酷爱武术。白天常伴随父亲上山采药或者在药铺里配药检药,充当助手。晚上做完作业后,便坚持操练武术。学医让我变得沉稳了很多,因此,我觉得“医”和“武”在某种意义上结合得很紧密。好多武学门派里也掺杂有医学派别式独门技艺在里面。“作为习武之人,按你的理解来讲就可以啦!”那好吧!白侍儒先生说:“中国武术的门类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与起源、技巧(套路)特点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命名。早期多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代表,外家统称少林,分南北两大流派。武术流派(或称‘武术门派’),汉语语境主要按传承起源进行分类的总称,简称‘门派’或者‘流派’。关于点苍武术门派的由来,据我了解点苍派的武功以剑法和轻功扬名天下。点苍轻功轻灵飘动,专走轻、柔、快、变等路线。另外也有其它武功,如点穴手法有迷花点穴手法、七绝重手等。而点苍剑法招数古朴,内藏其变,以诡异多变著称。最有名的当属‘回风舞柳’,既可为剑法招式,亦可作轻功命名。诸葛青云《霹雳蔷薇》中有点苍派‘七十二式回风舞柳剑法’,与‘武当剑法’、‘峨嵋剑法’,并称三绝,冠冕武林语。无独有偶,金庸的《碧血剑》中亦有当世门派之中,‘峨嵋、昆仑、华山、点苍’,武林中称为四大剑派之说。”

“从地缘的关系上来说,大理远离中原,如何与其他流派交流?”

“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被历代封建统治视为‘化外之域’,点苍派甚少行走江湖,而且地处僻远,是以少与中原武林往来,因而对点苍武术,外界知之不多,也因此少有记载。它源于崇文尚武的大理各族人民在开疆拓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的创造和积累,又兼收并畜内地的各武术门派的精华,从而形成一整套有师承渊源有系统功法、系列器械、套路纷繁、理论深奥的武术体系,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点苍武术的传承是为有缘者嗜之。”

“那点苍武术与中原流派之间有无渊源关系?”

“据我的祖辈讲,白氏先祖白和系中原人,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从父弟白敏中的后裔。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05年)落籍大理,以医术和武功著称,被大理国国君段思廉留于禁内,尊为医长,祖祖辈辈一直担任着宫廷御医与武术教练。大理国亡,白氏沦落民间行医,融入白族,操白语,习白俗,世居崇圣寺三塔侧大营盘村(今三文笔村)。白氏三十五代孙白玉廷,创建了大理中医药骨伤科“宝林堂”,名噪一时。同时,白玉廷还成为深谙点苍秘籍的武侠大师杨大力的得意门生,从杨氏家传中获得了太和拳、擒魔拳和富于点苍风格的五毒拳(蜈蚣、蛤蟆、蜘蛛、孔雀、乌稍蛇)等象形拳的武功秘笈和真传,以精湛的武功荣任清末云南七十六镖的镖师,与当时大理著名的武术大师陈宝廷、涂玉廷并称“大理三廷”。”

“点苍武术的形成,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依据?”

白侍儒接着说:“具体的依据,特别是成系统的记载肯定是没有,不过作为大理民间一直传承延续下来的点苍武术,它也不是偶然出现,或者突然之间冒出来的。据史籍记载,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南诏特有的铎鞘、浪剑、郁刀就已经蜚声中原;红衣僧人精通飞钵术,不但用于强身健体,还广泛用于战事活动。宋代大理国时期,世袭的相国高氏家族已精通南中诸拳棍。历史上,大理各族人民在较早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崇文尚武的优秀传统。此外,历代高僧、道士、侠客也多在大理地区居住并传授武艺,促进了点苍派武术的完善与成熟。从门派渊源来说,点苍派武术集合了昆仑派、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等各家之长,并由此派生出各种神秘功法、拳术多达400余种,各种器械套路多达150余种,最终发展成蔚为大观的大理民族武术。”

“点苍山属横断山脉南支,屹立在云贵高原西部,与洱海一同构成苍洱生态文化区,是白族文明的中心区域,是五百年辉煌灿烂的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腹地。南诏王异牟寻仿效中原王朝分封‘五岳四渎’时,将点苍山封为中岳,其意乃为‘镇国安邦,护国佑民之居中山岳’。点苍山绵延百里,连肩翥翼,海拔3074米至4122米,有九座山峰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苍山十九峰奇峰峻峭,十八溪水蜿蜒流淌,自然风光绮丽,古刹名寺林立。隋唐之际,佛教传入大理,点苍山便被誉为释迦修行的‘灵鹫山’。”

提到灵鹫山,白侍儒显得有些激动,说道:“闻名遐迩的点苍灵山在武术界有着巨大的感召力,由佛道修行练身所带来的各种内家功法和各种武术精华,逐渐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据明李浩所著笔记杂说《三迆随笔》载:‘……阁罗凤于天宝事发,而演武点将,建点将台、演武场于点苍神祠,年三月旬,演武操习……’而明玉笛山人所著笔记杂说《淮城夜话》也有记载:‘……元至正年,玄素(张三丰)入滇,与点苍中峰玉皇阁道长陈玄子识,留居一载,谈甚契合。授拳术于陈氏、杨氏、段式后人,其术形柔态美,气布全身……’”

白侍儒笑笑说:“可以说,点苍武术是大理历代诸多武术前辈用自己的身体和心血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而且我相信中华武术无论何种门派,都无不与祖国的名山胜地有着深厚的渊源。”

从我肤浅的观点看来,点苍派武术是先有一招一式的记录,再有认真细致的比照分析,从中找出其他门派武术的优缺点,吸收融会贯通,再加以利用。 ”

“一招一式的记录?”我疑惑地看着白师傅。

看见我疑惑的样子,白师傅起身带我走进他的书房,指了指一个古旧的书柜。

“这些武术方面的古书籍,是我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破四旧的时候藏下来的!”

“里面有关于点苍武术的记录吗?”我好奇地问。

“有一些招式方面的记录,但是比较零碎,没有系统的描述?”

“那点苍武术如何练习,如何交流?”

白侍儒沉思了一会,说道:“点苍武术与其他名山名派武术一样,其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多源多流的传承过程,由于武术的传承基本上是一种单传关系,主要靠的就是师徒传承,口传心授,一招一式亲自教授!”

“你也是这样子学习点苍武术的吗?”

“我也是靠着这种传承关系,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每有闲暇,我便一边比试,一边记录,将一招一式反复推敲,一幅幅图解亲自描画,花了数十年的功夫,日积月累而成,才对点苍武术有了一些掌握!点苍武术拳法剑法包括:点苍太极门和形意门,以杨重庆为代表;点苍八卦门以赵素兴为代表;点苍通臂门和五毒门以我为代表;点苍太和门以李凤云为代表;点苍八仙门以董安川为代表,点苍南拳门以沙跃武为代表;点苍八极门以杨文超为代表;点苍无极门以王政云为代表;点苍金刚门以赵尚武为代表,点苍院校门以马开义为代表;点苍五虎门以杨鹏举为代表。”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形成具有显著地域物色和民族特色的武术体系,这就是点苍武术?”

“是的,可以这样说!正如源远流长的‘大理白族文化’便是广泛吸收融汇汉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富于地方民族特色的中华区域性文化一样,点苍武术也正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也正如在当今世界所公认的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武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文化一样,崇文尚武的大理白族和其他各族同胞,也曾经创造了富于本地民族特色的点苍武术。这是大理各族人民的幸事,也是中华武术的幸事。”

白侍儒当选为大理州武术家协会主席后,一直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努力让大理点苍武术揭开神秘面纱,大大方方地走进大众,广泛地与外界加以交流。鉴于白侍儒身体力行地把点苍地区的传统式与国家标准的中华武术融汇贯通,自然而然地被公认为点苍派传人,大理地区当代武术的代表人物,点苍派掌门人。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白侍儒先生将自己在半个世纪以来的武术交流活动中积累的各门派武术进行比照,从而找出了其中融会贯通的套路和技法,并追根溯源,顺藤摸瓜,找前人的传承关系和发展脉络,上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历史记载,至当代民间的口头传说,从而证实了“点苍武术”的客观存在。

复杂多变的社会变迁对于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武术文化的发展既要与时俱进,不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时代发展逆势而行,又不能太过于世俗化,使民族传统文化内在精神丢失殆尽。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表现者,许多民族文化只有通过民间艺人才能展示出其真正的文化内涵。

“点苍武术在学习之中有什么讲究?”

“点苍武术套路的练习具有较高的难度,它不但在跌、扑、滚、翻上有别于一般拳种,在柔韧性、灵敏性、平衡性和各种基本功上,也比其它拳种要求高。点苍武术基本功包括:臂功、腰功、腿功、桩功的训练和拳法、掌法、钩法、指法及弓、马、扑、虚、歇、丁等各种步法训练。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学会攻防格斗武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技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身锻炼。”

白侍儒继续说:“常言说,‘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打拳不活腰,到老艺不高。’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武对意识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竞技观赏,丰富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打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作用和乐趣。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什么是武术文化?”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你认为点苍武术的内涵是什么?”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武术造诣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作为一个地域性的武术流派文化,我认为,我们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武术的目的,就是发掘传统武术以击技为主的艺术技巧和武术道德修养为主的武术文化。这种武术文化是大理地区一脉相承的文化财富。”

“据说,在过去,一些思想保守的人,对自己知道的技艺是‘秘而不传’,在家族内也仅传儿子和儿媳,不传女儿。生怕流失,被外人知道。你怎么看?”

“这与心胸和修养有关!心胸宽广和修养好的习武之人,他们在长期潜心钻研外地和大理地方民族武术的基础上,总结出点苍派这一套武术,并没有把它当作私人资本,藏之秘室,‘秘不示人’,而克服种种困难,著书立说,总结推广,使之流传于世。 ”

“你在收徒和传承方面怎么做?”

“作为点苍派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我出生和成长于大理的民族医药和武术世家。我个人认为,大理点苍武术的传承是完全靠学者对武术的热爱来维持的,它是脆弱且难维系的。一旦徒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止学习,师父只能靠劝导来维系,并没有实际的约束力。况且徒弟不可能只学习,不生活,要生活,就必须要有工作。因此,习武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学徒很容易半途而废。师承性是由武术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是宗族观念很强的民族,学生学习一门技艺要经过递贴、拜师、学艺三个过程。更加限制点苍武术发展的一个要素是民间武术往往是只传直系的男性后代或弟子,且这些人必须要经得起考验,这就导致了很多传统的民间技艺的丢失,点苍派武术也不例外。”

“这是明显的矛盾!面对点苍武术传承的窘境,你如何去做?”

“任何一项技艺的习得都是日积月累的岁月的沉淀,因此,点苍武术的传承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这就需要点苍武术练习者有一定的恒心与对武术的热爱,能够坚持武术锻炼,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过去大理武术界不够重视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大理州武术家协会对点苍武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这些改革和创新在某些方面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的武术只是电视转播镜头中的比赛场面,而渐渐遗忘了我们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民间传统武术。”

“怎么办?改革创新往往与固守传统有矛盾!”

白侍儒说:“说实在的,一般功夫大成的武术家,都不愿意向世人显露自己的功夫到底高到什么境界。有人问,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要从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寻找了。首先,习武之人大都是‘普通人’,这个‘普通人’怎么定义呢?这里没有‘学’,因为很多学者,或是说书生是看不起习武之人的,认为一介武夫没有学问。而把自己的技能展示给大众,并从中得到好处的人是什么人呢?他们不是‘普通人’。这些人是连普通人都不会拿正眼瞧的下九流。所以,就算在现代这个开放的年代里,很多武术大家还是抱着不能让人当戏看的心态,不愿在大众面前展露手脚。曾经有过辉煌的点苍武术,在功夫之外还包括养生、医药等传统文化元素。不过时下大家对武术的印象,更多来源于武侠文学、影视剧作品。寻求新的传承机制 在当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学会与时俱进,寻求新的传承机制。我们可以在沿袭师承制的前提下拓宽沿袭途径,不能固守自己的一方水土,在自己传承的同时也要学会发扬,像陈式太极拳的发展之路就是可取之路,在现有资料记载的情况下去寻找这些‘方外之士’,劝服他们将自己的技艺广泛传授给其他非亲属的弟子,使他们了解到武术传承的重要性。”

另外:“武术运动在发展,但面临的形势也日渐严峻。由于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人们可选择的体育爱好也更加多样化。大理和全国各地几乎同时出现了这种现象:青少年练中国武术的少了。反观跆拳道运动却热火朝天,越来越多家长花钱送孩子去学习简洁实用的跆拳道。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不令人深思。在民间传统武术发源地的体育教育中加入民间武术元素,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可以依靠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加入某一传统武术项目来完善,学校可以聘请相关的民间武术传人当教师来提供教育,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武术与文化的结合度,而且能使这些民间武术传人通过教授而有收入来源,解决其生计,使其能更加专心于武术的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这些传人的见识,使他们能为了民间武术的传承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问:“您在这么长一段练武的历程中,有没有觉得特别苦、特别难以坚持的时候?”

白侍儒回答:“当然有。受伤什么的是常有的事。那个时候觉得苦,还会哭,也想放弃。”

“那您还是选择了这条路并且坚持下来了?”

白侍儒不假思索地说道:“对,我选这条路纯粹是因为我对武术的喜欢。因为热爱才能有毅力,只有真的喜欢才能克服那些苦,坚持下来。”

“您的孩子,有跟你学习点苍武术吗?”

“有学!但是没有坚持下来!他更多的是传承了我的医术!”

“高手都在隐居遁世,他们只是在像其他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着,一样的上班挣钱,一样的养家糊口,一样的过自己的日子。”

“不是说高手的生活就多么风光,甚至一些高手的同事、领导都不知道自己的身边有这么一个武林高手。因为平常生活中是用不到功夫的,而功夫在这些高手的生命没有收到威胁的时候,只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

“您觉得练武这么多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白侍儒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性格上变得更稳重了吧!因为习武首先要习武德嘛,人品是最重要的。然后,练武的过程中我也认识了很多同样热爱武术的朋友、很多厉害的前辈和大师,而且武术也让我成就了自己。”

“那您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吗?您进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白侍儒说:“练武收获多,目标是传承。我就是想进一步学习,然后再把自己学到的教出去。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多少苦,我希望喜欢武术的年轻人可以多了解一下武术,可以坚持认真学习。武术,看起来容易,练起来难。教他们的这些主要是让他们防身,强身健体。不教的话,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国粹,慢慢地就没了。”

“武侠小说里面的那些描写,有多少是真的?”

“有真,有假!这个要看具体情况。据传,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入点苍传艺的武林人物有:张云素,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初;云池道人钟庆和,西蜀人,元初入大理传艺;程济道人,建文帝出走云南时的随臣;石达开,传其兵败后,被杀者为其替身,石达开被同门师弟石开莲先留在大石庵修养,后送往苍山兰峰无为寺静修传艺。另外还有,鸡足山的大云法师、林禅和尚、瞎眼和尚等等。武侠小说、影视剧里的武术是被夸大了的,那是为了观看和欣赏所需。实际上武术并没有那么厉害,练了武术,打几个或十来个人,这种水平已经算是高手级别了。”

“针对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落差,你认为,武林门派要独立自强,认真挖掘整理,才能赢得社会认同与尊重。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白侍儒收藏的武术秘籍线装古书手稿

“在民间,还有‘一批老师傅贫病交加’,‘他们的徒弟绝大多数已经放弃习武’。我个人认为,这正是武术在当下时代的尴尬处境。”

“出路在哪里?”

“武术是很麻烦的事情,你去挣钱,人家说你商业化,你不去挣钱,徒弟没有出路。在我看来,这也和老师傅自身有关,他们有一身功夫,但是不懂经营。这些老师傅一辈子只带几个徒弟,他会把自己的功夫全都传给最信任的那一个人,但往往最受器重的那个人没练了。祖父白玉廷曾教导我,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我一直把这话当作自己的修身习武之道。”

“这样一来,他们的功夫就处于失传状态?”

“是呀!总的说来,功夫高手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小说中那么夸张,他们大都是一些谨守本分生活的普通人,也有一些武术家会公开开馆授徒,但大部分真正的高手都不会在舞台上用自己的功夫娱乐大众,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对他们的人格的一种侮辱,是对他们的功夫的一种贬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点苍派武术掌门人,白侍儒不认为点苍武术处在社会边缘。采访中,他对一些事情津津乐道:“点苍武术现在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习武者数量正在增加。这是好事。”

“技击是中华武术的真谛。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武术是以套路形式展现在竞技舞台上的,其评判标准完全照搬了西方的体操规则。在很多人眼里,武术是花架子,是艺术化的舞术,有识之士指出:准备进入奥运会赛场的是‘样板武术’,其本质特征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您认为是这样子吗?”

“目前正反双方争论颇多,有人说武术进奥运是弘扬民族文化,有人则说是‘削足适履’、‘自毁长城’。其间散打与套路互不相让,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各持己见。然而光用舌头和表演是证明不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貌合神离的套路绝对代表不了中华武术,戴上护具的散打也难体现‘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的武术精髓。”

“中国武术在这几千年当中,都在很多负面和不被理解的声音中度过,但它一直存在。这就说明了它具有可贵性和存在的必要性。”

“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中华民族对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使中华武术的终极追求远远超越了现实而直指‘无为’的最高境界。我个人认为中华武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财富,为全人类所共享,点苍武术也一样。不是有句话是这样子说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理点苍派武术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于崇文尚武的大理各族人民在开疆拓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创造和积累,又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内地各武术门派的精华,从而形成一整套有着系统功法、系列器械、系统理论的武术体系,是一笔极其丰厚和有待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术之外,白侍儒开设有医馆,他看重武术技艺和医术智慧的推广:“我觉得不管世界如何变,不变的是大家都希望身体健康,而武术养生很适合大众。 ”

“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在古代,实战技击是很重要的,现在这个社会已经用枪了,这就是区别。”

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资源,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武术运动源于民间,在古代中国有着著名的武术村,以村落为单位发扬自己本门的武术技艺。中国人宗法意识强烈,民间武术不仅以村为单位广泛流传,也更讲究在家族内的世代传承,由此形成了很多著名的武术世家。

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情况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以阻止中国民间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的流失。

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2013年10月点苍派武术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原武术文化与大理民族武术交流融合的典型代表,大理点苍派武术中的部分精华武术套路在中原地区已经失传,通过大理点苍派武术,对研究中原武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点苍派武术传承人弥补了大理州在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上省级传承人的空白。

白侍儒说:“其实,我认为武术应该欢迎人围观,因为现在武术已经慢慢边缘化了,人们对武术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很多误解。大部分人对武术的了解均来自于武侠小说和武打影片,所以在看到真实的武术表演后,会产生极大的反差,反而认为这种武术表演不真实。但是,当他们真正接触点苍武术时,会慢慢了解点苍武术是什么。”

现如今,民间武术的生存环境正日益受到威胁。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是重中之重。因此,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要寻求新的传承机制,使民间传统武术逐步走上赛场,给练习者提供科学的训练,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使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任何文化形态都有自己文化实体与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现实条件,因而必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编辑手记:

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资源,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武术运动源于民间,在古代中国有着诸多著名的武术流派,并以流派单位发扬自己本门的武术技艺。大理点苍派武术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于崇文尚武的大理各族人民在开疆拓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创造和积累,又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内地各武术门派的精华,从而形成一整套有着系统功法、系列器械、系统理论的武术体系,是一笔极其丰厚和有待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期,我们通过对点苍派武术传承人白侍儒先生的深入采访,从一个侧面揭开了点苍派武术的神秘面纱。

责任编辑:左家琦

投稿邮箱:zuojiaqidlwh@163.com

猜你喜欢
大理武术
两只蝴蝶在大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做梦都要去大理
从武术传承方式看武术的发展战略
大理好风吹
武术的社会意义
想念大理
大理·一九八九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