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光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校应该成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主阵地
文 马光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果能用好领导干部这一资源,就会提高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
全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会议的召开,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创新吹响了新的号角,党校系统作为其中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发出自己强劲的声音。从党校的性质来看,党校有责任有义务发展出体现党校自主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从党校的地位来看,党校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从党校的功能来看,党校有必要发展出满足中国理论自信的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党校只能姓党,在为党发出声音的时候要体现出自觉性和自主性,这一性质就要求党校有责任、有义务进行自主性地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及创新,而不仅仅是做西方研究和其他国内研究者的“传声筒”和“应声虫”。
一方面党校是国内其他科研单位成果的“二传手”。不得不承认中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主要阵地是在高校,而党校系统研究及教学活动的主要话语也大多来源于此。但很明显,高校和党校在性质上有着根本性区别,基于学术研究的必要,高校课堂允许一定范围内的理论争论,这就给模糊的、有争议的、尚未定论的观点以生存空间,但是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党校在提供政府咨询参谋、干部培训的过程中不能允许类似的情况发生。咨询和培训的及时性、实践性与应用性不允许有争议、无定论的观点夹杂其中,一旦类似观点被地方政府及学员干部接受,他们就有可能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就可能产生相当严重的政策后果。所以,只有产生出专属党校自身、能体现党校教研自主性的学术研究及培训话语,才能与党校的性质相匹配。
另一方面是党校教研话语的西方化。虽然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不断进步,但这些理论从源头来看,不管是学术概念、话语系统、分析工具,还是研究方法,大都源自于西方。例如合法性问题,往往以哈贝马斯、贡斯当等西方学者的观点为据;民主问题,往往引用洛克、卢梭、霍布斯和孟德斯鸠的相关学说;制度改革,就会提到诺斯、奥尔森、科斯等的制度变迁理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鲜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家原创观点的应用与阐释,党校系统专家的观点更是少之又少。这些西方学术话语的大量使用就给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展开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西方学者的观点来自于西方社会特有的社会政治实践,用于解释中国问题时往往会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例如以西方多党制衡量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就不符合三权分立原则;以西方民主观点来评判中国民主制度,会发现人大民主不符合西方直接民主的原则;以西方司法独立理论来看到中国司法,中西司法制度大相径庭等等。可见,以西方理论在党校课堂来解释中国实践,很容易造成观点的混乱,容易导致党员干部丧失判断标准,可能产生不利于党和政府形象的教学后果。这就严重背离了党校姓党、党校为党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熟悉情况、踏实肯干,是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在党的各条战线上都在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果能用好领导干部这一资源,将科研工作与领导干部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相对接,就会提高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党校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长时段、密集型与学员接触,有利于开展专题化调研。随着全国党校系统工作会议的召开及相关精神的落实,学员在校学习期限不断增加,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长时段在校学习,给党校教师和学员之间的充分互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党校教研人员如果需要展开相关课题的调研,足不出户就能做到。座谈会、深入访谈及大范围的问卷调查都可以展开,一些专门针对某一领域的班次则可以给专门性的专题化调研提供便利,一些全省范围乃至全国范围主要领导干部的班次则可以给宏观问题研究提供便利。
其次,基层实践与教学课堂的频繁互动有利于党校教研直面基层社会各种问题。党校的培训对象大量来自于基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遇到这样或着那样的问题无法化解,党校科研教学人员只要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进行探讨,不但可以为基层领导干部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帮助,也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更多的来自于实践一线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对象,更容易将党校的教学研究落到实处、接上地气,实现党校的教研与基层工作中实践问题的有效对接,从而做到教学相长、有的放矢。长此以往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种优势是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所不具备的。
最后,党校教研可以及时掌握国家重大事项处理的最新动向。食品安全问题、土地问题、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等都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重大难点问题,而党校的培训对象中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就是长时间处理这些方面问题的专家,他们对相关重大问题的生发、演化及应对过程捻熟于心。党校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教学而学员听课的地方,也是一个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平台,只要教研人员和学员干部能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就这些问题展开专项研讨,将学员干部的实践经验和教研人员的理论支撑结合起来,就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在为相关问题的化解找到方案的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提升,产生出适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各级党校不仅是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的主战场,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各级政府决策参谋的“智囊团”,也是作风问题的净化器、党性锤炼的大熔炉以及话语权争夺的发生器。话语权是所有问题的根基,所以在党校的诸多功能定位中,以话语权的发生器最为关键,只要把这一项功能发挥好,对于其他功能的发挥有着宏观推动作用。
当今我国有些理论工作者被西方理论俘虏,在一些重大理论或根本原则问题上积极向西方靠拢,不从中国实际出发,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不讲政治,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摇摆不定,出现一些与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如:如何处理建国前30年和后30多年的关系,如何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国式民主和西方式民主的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政党政治与西方政党政治的关系等。而这些根本问题都是大是大非问题,是根本性问题,不容出现任何模糊与不清。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具有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抓住一些关键性问题抓紧思考研究。以上面出现的这些问题为导向,党校系统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展开深入反思,廓清理论边界,还理论界以清明。一是清理总结当前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教训,揭示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与特点,研究新的历史起点上理论宣传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当今我国理论宣传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使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入脑入心入地。二是分析、揭示西方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手段、方法、步骤、实质和目的,对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实质给出全面正确深入的判断和评析,廓清意识形态迷雾,使理论研究工作者保持清醒头脑。三是对30多年尤其是当今我国思想理论研究状况作出全面准确深入的评估,为一些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根本问题、政治原则问题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导向,澄清理论是非,凝聚思想共识,统一思想认识。四是进一步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总结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五是全面正确深入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程与经验教训,理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障碍,加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梦的战略意义的研究。
这样一来,受训的干部对中国的各项制度安排产生会有疑惑,会让他们对中国的制度和道路丧失信心,党校教育对干部党性锤炼和作风净化的作用就无从发挥,所以中国学者特别是党校学者有使命做好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以党校亟需进行有党校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及教学,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功能,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自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发出自己的声音。
基层实践与教学课堂的频繁互动有利于党校教研直面基层社会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