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发展 阔步跨越
——罗平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与探索

2016-06-05 14:57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可顺祥马黎
创造 2016年11期
关键词:罗平生态建设

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 可顺祥 马黎

提质发展 阔步跨越
——罗平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与探索

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 可顺祥 马黎

中共罗平县委书记吕品红(前排左二)到老厂乡调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罗平县位于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滇黔锁钥”“东方花园”等美誉,被誉为“地球上春天最美丽的地方”。全县国土面积3018平方公里,辖6乡4镇3街道,15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3万人,居住着汉、彝、布依、回、苗等2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8.74万人,占总人口的14%。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曲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罗平县委、县政府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困难,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许多工作走在了曲靖市乃至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十二五”时期,罗平县综合经济实力持续、稳定提升,2015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138.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3亿元,农业总产值74.5亿元,工业总产值110.8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7.16亿元,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资源加工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县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成功打造了“罗平菜油”“罗平小黄姜”“罗平黄山羊”3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罗平小黄姜栽培技术规程、双低油菜生产技术标准等5个地方技术标准已成为代表云南生姜、油菜行业的地方标准;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5.5%,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撤县设市步伐进一步加快;整合筹措各类项目资金30余亿元用于扶贫开发,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4645人,脱贫率达63.16%;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旅游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全国供销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先进县、全市党风廉政建设优秀集体”等10余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

“十三五”时期,是罗平县提质发展、跨越崛起的黄金机遇期、加速期,是罗平县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罗平当届县委、政府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罗平确定了县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的奋斗目标。当下,罗平全县上下正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省“示范区、排头兵、辐射中心”建设和曲靖市“全省经济强市、对内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城市、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市”建设,深入实施基础强县、产业富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加快建设“生态、活力、宜居、宜业、健康、幸福”罗平,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转型、提效益着力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

产业是支撑罗平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兴,则罗平兴。产业强,则罗平强。“十三五”时期,罗平将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融合、整体抓提升”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到2020年,力争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2.5:32:45.5。

(一)全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利用罗平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技术,依托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打造全省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县。稳定粮食生产,稳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厚植烤烟、油菜、生姜、蜂蜜、水产等产业优势,深挖特色经作、中药材、果蔬、肉禽等产业潜力,大力发展无公害、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开发保护力度,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增产模式,提升农业保障和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到2020年,力争农业总产值达95亿元、增加值达49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农业水利化程度达35%以上;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率达6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2%以上。

(二)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创新驱动、两型引领、融合互动、集群集聚,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和企业发展水平,打造多点支撑、南北呼应的产业格局,构建具有罗平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做强做优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业,培育更多知名“罗平品牌”,全力把罗平打造成为云南重要的生物资源加工出口基地。加快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煤炭精深加工、煤矿标准化建设和行业整合重组,加速锌冶金、化工、建材、水泥等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电化一体和电冶一体化发展。着力培育新能源、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支持小水电绿色开发,积极推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石材产业,促进建筑业与建材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园区布局和发展定位,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创新园区管理方式,提高投资效益,把长青片区打造成国家级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园区,把北部片区打造成新能源、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增加值达4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生物资源加工业产值达3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开发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

(三)全力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品牌。以推进旅游精品化建设为主线,不断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型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康体运动、探险探秘等复合型转变,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绿色旅游、智慧旅游“大旅游”发展格局,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强与各专项规划的协调衔接,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速突破旅游季节性失衡瓶颈,对现有景区景点实施全方位提质改造,有序推进金鸡峰丛、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螺丝田、万峰湖、那色峰海、五里箐等潜力较大旅游资源,以及“三湖一河环一山”城市休闲旅游区开发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人文元素,加强对二月二、三月三、彝族火把节、布依淑娅节等民俗节庆活动的策划开发,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使文化遗产“活”起来。提升旅游宣传策划营销水平,全面提高罗平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20年,力争接待游客达25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20亿元以上;九龙瀑布景区达5A级、多依河及小三峡景区达4A级标准。

宜居宜业宜游罗平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四)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层次水平。强化旅游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按照“发展提速、占比提升、结构优化、贡献提高”的要求,努力把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成为罗平的主导产业。围绕“大健康”产业需求,大力推进旅养、医旅、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围绕三省区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定位,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加快构建城乡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扶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鼓励金融创新服务“三农”。优化提升房地产业,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到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99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抓统筹、促协调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罗平县位于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云南“示范区、排头兵、辐射中心”建设战略中,罗平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云南“转身向海”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也是“滇中城市经济圈”与“珠江—西江经济带”连接交往的重要节点城市,正在成长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十三五”时期,罗平将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城市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动城镇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以规划为引领,把城市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心集中到规划管理、品牌培育、品质提升、软硬环境升级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区域性生态宜居宜业中心城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优化城镇布局,推进产城景融合,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按照“三纵六横”的道路空间结构和“中心城区提质、南北两个片区拓展、东片区优化开发、西片区限制开发”的功能分区思路,不断完善城市格局。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以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为突破口,加强城市卫生、规划、建设用地等综合执法,持续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围绕“一镇一特色”大力发展卫星城镇,不断丰富城镇人文内涵,建设“山水田园林地”相融合的山地特色小城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组团发展的城镇化体系。到2020年,力争实现撤县设市目标,城镇化率达50%以上;县城区建成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人口达18万以上;城市绿化率达40%以上;小城镇绿色发展能力、吸纳就业能力、经济产业实力得到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生态得到全方位升级。

(二)完善综合基础设施。围绕“通”字做文章,立足“达”字布网络,加快构建与周边县市及省区互联互通、通江达海、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推进以江召高速、曲百高速、九龙大道北段、长青大道、万峰湖环湖大道、旅游环线公路、城乡客运站等为重点的交通网建设,积极支持南昆线改造,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加快万峰湖、鲁布革库区航道及码头(停靠点)建设,改善通航设施条件;争取建设罗平通用通勤机场,加快推进水上飞机项目,全面迎接低空空域开放。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阿岗水库、牛街河水库、城乡供水管网、“五小水利”等民生水利保障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乡乡有稳定供水源。加快推进骨干电网、城镇配网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做好鲁西背靠背直流异步联网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推动云电外送大通道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智慧罗平”。到2020年,力争两条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000公里以上,完成所有村、组通畅工程;90%以上的行政村通客运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城镇公共区域无线WIFI热点全覆盖。

抓改革、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罗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时期,罗平将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不断拓宽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扩大内外开放水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开放型经济大格局,在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规模“走出去”方面加快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联动协同发展,促进产业发展互融互补、生态环境同育同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组团参加南博会等重大经贸交流会,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商贸协会组织、投资机构等组织的联系,办好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经贸活动,针对重点行业、瞄准重点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到2020年,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上有新突破,实际引进利用县外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

(二)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动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催生新投资新供给。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有序稳妥地推进公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配置和阳光操作。加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财政预算编制改革和绩效管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培育稳定的地方支柱税源。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入推进水利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林权和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培育和发展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到2020年,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达1%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

(三)加快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引导非公企业结合县域资源禀赋实施转型升级。组织实施“非公有制强优企业培育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非公企业规模化发展,引导企业向园区、向专业市场、向产业基地聚集,推动关联企业“抱团”发展。深入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不断激发微小企业发展活力。到2020年,力争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小黄姜种植

抓生态、优环境着力提升美丽家园新颜值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罗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时期,罗平县将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筑牢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积极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一)推进国家生态县建设。实施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人居工程建设、生态文化传播、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创建示范等“六大工程”,构建循环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文明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等“五大体系”。抓好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建设一批生态种植园、生态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生态旅游等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到2020年,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县内GDP的比重达4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二)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落实全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环境保护和城镇化格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空间管制,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高效协调、可持续的“两轴一网、七河、三区、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实施“森林罗平”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深入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或其他农用地,确保林地资源稳定增长,提高森林覆盖率。

(三)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强工业废气治理,稳定提高空气质量。优先保护河流、湖库水环境,加强污染流域、湖库综合治理,严格保护龙王庙水库、湾子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科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推进工业废水重复利用和深度治理。加快完善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加快推进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2020年,力争县城污水、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达5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分别达100%、70%。

万兴隆生物科技公司车间

抓脱贫、惠民生着力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新指数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十三五”时期,罗平将更加注重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民生保障,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各族人民。到2020年,力争让全县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的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聚焦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以整村、整乡为单元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深入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加大县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切实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扶贫资金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考核评价精准、督促检查精准”八个精准,提高扶贫脱贫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2016年底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多元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优化职业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农村上学难和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

(三)积极促进大众创业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营造鼓励大众创业环境。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政策,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跟踪扶持。营造良好的创业舆论环境,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形成大众创业新局面。

(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落实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政策。加快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抓党建、强保障着力凝集跨越发展新合力

实现罗平“十三五”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未来几年,罗平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一)坚持思想建党,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把思想建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常态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从根本上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教育,让“五个必须”成为政治生活新常态,以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引领正确的是非观、事业观、政绩观、权力观,引导党员干部拧紧“总开关”,自觉安装思想上的“防火墙”。以“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为抓手,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干事创业中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二)坚持固本强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总抓手,按照“构建三个体系、创建三个机制、打造三个示范带”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类”组织等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增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探索“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旅游开发、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等模式,持续抓好“股份合作经济”和“创业致富贷款”,推进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三)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的监督、执纪和问责,对“四风”等突出问题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抓好重点领域的党内制度建设,用制度固化作风建设成效,不断推进集中性的教育整治转化为常态化的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坚持正风肃纪,筑牢拒腐防变廉政体系。扎实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形成管党治党、强党兴党的组织合力。不断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健全反腐败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持续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以铁的纪律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紧盯执纪重点,加大对重大建设、重点问题、重点单位、重点对象的专项纪律检查力度,着力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浪尖起舞,勇者领先。阔步跨越,强者争先。“十三五”开局之年,罗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又上新台阶。2016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54亿元,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2元,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全国增长8.0%;全省增长8.9%;全市增长8.7%)。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760元,同比增长10.7%,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增速(全国增长8.9%;全省增长10%;全市增长10.3%)。当前,罗平全县上下正在瞄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肩负决胜小康的历史使命,朝着全面建成“生态罗平、活力罗平、宜居罗平、宜业罗平、健康罗平、幸福罗平”的宏伟目标奋力迈进,书写罗平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多依河畔

猜你喜欢
罗平生态建设
Synchron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by coupled photoacoustic cavity
回到“罗平”
The Battle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生态养生”娱晚年
罗平记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