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劲如抽丝

2016-06-05 14:18张绍义
少林与太极 2016年12期
关键词:妙处借力技击

文/张绍义

太极拳运劲如抽丝

文/张绍义

一、引言

自陈王庭创立太极拳以来,其拳本身就有个发展过程,拳理、拳技不是一天或一开始就很完善的,它是很多代表人物,用汗水、智慧浇灌出来的。

在当今,我们研究太极拳,就应该从理论上彻底弄明白它的道理,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要慢、要匀?前人一辈一辈地传下来,一定有道理存在。要多想、要问、要在练中去体悟出道理来。要怎样才能匀?不匀的坏处又在哪里?弄懂了,是非就易明白,歪理即可纠正,在学习的进程中,就减少了阻力。如果自己不善于思索,就很易人云亦云,被人牵着鼻子就走了。

由于太极拳是道家的产物,基于养生的需要,其理论重内向,强调反省。在此视域下,拳术必然向精细、虚灵的方向发展。练拳的速度也逐渐由快变慢,由快慢不均变为速度均匀;力度由重到轻,由实到虚;由局部的力量,发展成全身完整的内劲;由练体为主,发展到以练气、练神为主。最后练的主要是意识、是精神。这就是太极拳发展演变的轨迹,也是练太极能使人更聪明的原因。

太极拳能赢得广大群众热爱,是因它确是健康的渡船。太极拳能拥有众多的拳迷,是因为它本是艺术的宝库和智慧的迷宫。

充满了哲理意味的太极拳,在众花香园里特别鲜艳,像有吸引力似的,常将学体育和外家拳的人,都拉将过来。这吸引力是其他拳少有的。

但是太极拳有两条优点,一般人容易接受,却反而不易为学体育和外家拳的接受,更不必说掌握了。

一是它的用意不用力,从慢练中,充分发挥了内在的智慧。

二是强调速度均匀,从而充分发展了触觉的灵敏度,具有了神乎其神的技击能力,在黏、化、拿、发中使这种技击方法,其从内容实质上发生了重大飞跃,使简单的两力相抗的打斗技术,上升为丰富多彩、深奥难测的斗争艺术。

二、没有慢与匀,就没有了太极拳

快慢不均,是外家拳还未完全进化成太极拳,或者是由太极拳又退回到外家拳的半路上去了。由于理论上的变化,外家拳可以转变成太极拳。同样,如果对拳理的认识有了偏差,太极拳又可以蜕化回外家拳。世间的事,总是变来变去,不变多就变少,不变好就变坏,这一点也不奇怪。

在内家拳中,除太极拳外,也还有速度相当慢的,但绝对没有像太极拳这样追求匀速的。所以,速度均匀,才是太极拳的最大特点。

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两句。这就是练太极拳的要领。它形象生动,譬喻准确,一见便知,一闻即晓,最明白不过,本不该再有什么误会,是不须“研究研究”就明明白白的。

猫走路,人们都见过:轻、慢,动作柔软而又速度均匀。猫们绝无狠心跺脚,要地动山摇的意思。

“运劲如抽丝”,丝是蚕丝,要抽而不断,必须速度均匀,轻轻地抽;如果力量大了,或忽快忽慢,都会立刻就断掉的。

“运劲如抽丝”,就是我们练太极拳一定要做到速度均匀的理论根据。在杨、吴等诸家的运劲形态来看,它们都很严格地遵循了这一指导原则。匀速是黏劲的前因,只有在匀速中,才可能做到“人不知我”。这是太极拳的精妙所在。如果违反了这一原则,还该不该叫太极拳,那倒真该研究研究了。

有些人看见练太极拳的,那么慢条斯理,速度又那么均匀,就很不耐烦,于是就以外家拳的眼光,大发议论,横加指责,说什么“你这个拳太慢了,又太匀了,没有发劲,只能养生,不能技击,无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杨、吴等诸家都是不能技击,不会发劲的吗?为什么要速度均匀?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说太极拳的“妙处全在能借力”。要能借力,就必须先有灵敏的听劲,听劲的能力越灵敏,越细致,就能越准确地借对方的力,以指挥对方、控制对方、打击对方,就会使自己变成化劲人不知、发劲人不觉的超人。如果练拳之时,速度不均匀,与对方接触时,就不能舍己从人,必然不丢就顶,不能达到与对方黏连的效果。不黏连,听劲的能力就无从发挥,也就无法借力。这与“妙处全在能借力”明显不合。既不会借对方之力,就不合“因人为法”的原则。要想学会“因人为法”,就非做到速度均匀不可。

妙处全在能借身的“借力”,是指借对方的力,为我所用。而不是借地之力,如果说发劲之时,要借地之力,这不能称为太极拳的妙处。因为任何拳术,都是要借地之力的,我们还没有孙行者的本事,可以随意在天空中打斗。

简单地说,学习太极拳,就是学习放松、黏连与听劲,有了这几样宝贝,其余都不过是锦上添花。要黏连,就非匀速不可。

三、怎样才能做到速度均匀?

大体说来,初学者一般先只能注意到手的速度均匀,进一步,才知道去追求迈步时速度均匀,再进一步,则知道去注意手脚的配合均匀;直到你懂得默识揣摩、精神内守、能以腰来练拳的时候,全身上下内外才能比较完整地均匀了。此后,还该去精益求精,随着岁月的增长,功夫越来越完整、细致、自然,最后均匀到动中出现静象,永无止境。凡此种种,都是思想上越来越细致、空灵,开发智慧的结果。与那不慢不均、粗而不精、精神外露、神气活现的练法,是大相径庭的。

太极拳是高级的养生术,是武术中的阳春白雪。以练意气为主,学拳的全部过程,都是精神内守、默识揣摩,通过松、稳、慢、匀去追求一种虚静的过程。从健身效果上说,它近似于静功,可以使全身经络通畅,阴阳平衡,使各系统之间更为有序化,加强了机体的修复功能,并能从劳宫、涌泉穴排出废气、病气,因而可以收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从技击上讲,真到了虚静境界,所谓虚则无所不受,对一切外力都可以逆来顺化。平时仗恃气力大的人,遇到这种高手,他不论怎样出手,都觉得对方是空的,对方明明就在面前,但又找不到可以施展功夫的对象,平时自以为是的种种手法、套路、力量,统统无用了,有捕风捉影的感觉。到这样时候,人就会惊恐万分,因为自己既无法打击对方,就成了暴露在对方面前的靶子,挨轻?挨重?就只好“认命”了。

太极拳好,好在这里;难,也难在这里。

学习太极拳虽然不易成高手,但我们应不昧于这通向成功的道路。一切以跳跃为能、以力大为能,一切违反松柔原则,以及推手要对抗的主张,都不是太极拳。不默识揣摩,就不可能走上太极拳正道,也就不可能开慧,想到“因人为法”的境界永远不可能,即使到天老地荒也是枉然!

(编辑/张 震)

猜你喜欢
妙处借力技击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竭力与借力
慢慢走,欣赏啊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妙处难学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豌豆笑传之不洗澡的妙处
传统技击五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