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2016-06-04 19:43李星光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践情境应用

李星光

摘 要: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情境;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7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06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

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生活中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以多样性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灵活多样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学习数学。

由于低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教师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我提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实物,如长方体形状的鞋盒、积木,正方体形状的魔方、药盒,圆柱形的笔筒、茶杯,皮球、乒乓球等,将它们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先提出问题:想一想,把这些物品分类,可以怎么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分类?再动手操作。教师对按颜色分、按材质分、按曲面和平面分等多种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给予鼓励。分类之后,让学生交流一下各类实物的特征,同时寻找相应的同类实物。比如,可以举起牙膏盒这样描述:像这样长长的、方方的物品,还有哪些与它长得像的?鼓励学生根据基本特征给它们起个名字叫“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形、圆柱和球。

二、实践操作,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及时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规律、思索领悟、抽象概括,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学习一年级“轻重的比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玩跷跷板的生活经验,知道跷上去的轻,压下去的重。再出示课件上的老虎、狮子、豹子玩跷跷板的情境图,提出第一个问题:你能说一说,谁轻,谁重吗?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能对三个物体两两之间的轻重直接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狮子、老虎、豹子谁最轻、谁最重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即进行三个物体之间轻重的比较。在解释、对话、交流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学生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经验。接着,组织学生开展“掂一掂”活动,让学生掂一掂手中的书和作业本,文具盒和尺子等,也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到教室“掂一掂”,并把结果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去修教室或家中的坏桌椅;教学“土地测量”后,让学生一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在量量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的地砖需要多少钱;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迎刃而解。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彩纸,这种彩纸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了上节课对周长的认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测量、计算,很快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在集体展示、交流中,常见的几种计算方法都一一出现,最后教师引导大家总结出一种最简便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印象深刻。

三、解决问题,应用数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时,我们知道,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学生在商品的价签上都看到过小数,并不陌生。但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与整数相比,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不容易。教科书先以学生最为熟悉的元、角、分为背景,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在“文具店”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对商品价格的已有了解的实际经验,从辨认文具的单价来开始小数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尝试用“ 元角分”的形式来表示文具单价,如3.28元就是3元2角8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进一步明确了表示商品单价的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在存零用钱的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也从中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学习了“购物”以后,还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回家去试着帮妈妈买东西,记住自己买东西、找钱的经过,还要算一算钱找对了吗?第二天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学以致用,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总之,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真正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实践情境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