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友兰境界说看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6-06-04 17:58李宇靖
理论与现代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李宇靖

摘 要:冯友兰境界说所蕴含的理性生涯发展观凝炼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精神营养。在一体化时代青年价值取向激荡的背景下,不断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传承和复兴道德基因,能够更有效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引领青年学生以生涯发展来规范人生价值的思考、判断和选择,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冯友兰境界说; 理性生涯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3-0066-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 “扣子论”明确了当代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青年学生基于价值取向的生涯决策不仅关乎青年自身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如何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优化培育路径,成为亟需关注的迫切问题。

一、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激荡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信息大爆炸、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青年学生心理发展随之呈现出复杂性、丰富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特点。”[2] 麦克卢汉(1967)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描述“地球村”时,曾预言现代传播媒介对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生活观念所将带来的深刻变革。如今预言已经实现,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从多媒体到新媒体,再从新媒体到全媒体的进化,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信源在技术层面对传播介质的升级和整合,更是信源针对信宿不同需求的服务细分和思维影响。既然“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工作”[3],那么同样的,世界发展所呈现出的这种一体化趋势,也为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全方位审视视角,帮助他们更为便利地接触多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追求独立,挣脱单一价值诉求的渴望。面对来自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官方与民间、主流与非主流等维度的价值认同的激荡和碰撞,青年学生更倾向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选择。基于独立思考,当代青年学生不再简单无意识地依遵权威们的家长式灌输,来规范自己对多元价值的思考;基于独立判断,他们不再盲目依赖有限知识结构和经验感受,来确立自己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基于独立选择,他们不再迷信俗定的行动方式和活动范围,来禁锢自己对多元价值的选择。

(一)价值思考的多元化趋势

随着时代发展,当代青年对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优劣、是非原则已经很难以两极维度来简单归纳,三元乃至多元的思考标准已经构成。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师长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当时的青年学生对其信赖度甚高,对待价值取舍、社会分析和形势研判等重大问题的态度更多地是以师长的意见为标尺,唯上唯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一体化社会下知识的大爆炸,使教师的权威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互联网和多媒体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头,学生通过网络媒介能够以更为便利、迅捷的方式来掌握各种知识。与之形成落差,部分教师自身学习能力却无法跟上知识更新速度,教师诠释现实社会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置疑。因此,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青年学生主体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等多元化心理机能的觉醒。当代青年学生试图对于一切符合他们认同标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建立更为严谨的思考标准,以“自由主动”为原则来打破传统权威主义。

(二)价值判断的开放趋势

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中国社会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群体的变化和各群体价值观的差异,助推了当代青年在价值观判断中的矛盾心理。在过去的三十几年里,中国社会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中国摸索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变革、彷徨、冲突和斗争在所难免,人们在心理情绪和思想观念上的波动相比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日趋明显。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纷纷登上时代舞台,毫无疑问,只有能赢得青年的价值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价值观。恩格斯讲,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对于理解青年一代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当今社会主流,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以“八荣八耻”为核心,从国家、人民、科学、劳动、人际、义利、法纪和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为人们普遍认同并身体力行的基本行为准则;但另一方面,道德滑坡现象依然存在,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为标志的消极价值观念对我国青年一代也产生了一定的腐蚀。青年学生意志稍显薄弱,就可能迷失方向,在错误的道路上陷入泥潭。为排解孰优孰劣、孰是孰非的矛盾心理,当代青年学生渴望拥有源于主观意志的判断权利,以“兼收并蓄”为原则来确定价值取向,调整行为方向,作出道德判断。

(三)价值选择的个性化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当代青年在思想意识上的自由程度有所提高,在多元价值的接受程度上有所扩展。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当时青年学生对价值的认知是一元论的,即各种价值观之间是难以协调的,不存在多元化并存的可能性,正确的价值观必然是一元化的。因此,在当时以社会和集体利益为上的一元价值观的影响下,青年学生很少会接受任何其他价值异端。但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成分的日益多样化,社会风气、文化生活、就业形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导致了对价值体系的再度评判,“国家利益至上的一元价值观受到自我认同等多元价值观的挑战。”[4] 当代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已经很少被传统的价值观念所束缚,他们对不同的价值观也变得越来越宽容,不再可能出现非此即彼的情况。对于一切他们认为值得进一步了解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当代青年学生都能持有更为宽容的接受态度,以“自我认同”为原则来接触和认识来自境外的各类思潮,并呈现出将它们与中华传统价值观和中国现代主流价值观作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的迹象。

二、冯友兰境界说中的理性生涯发展观

在全球化时代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转型日益迫切的今天,多元文化对人们,特别是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的冲击和影响尤为巨大。在价值思考多元化、价值判断开放化和价值选择自我化的时代,一方面要依据宪法,尊重他们的自我选择;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 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走向的重大课题。“形势越复杂、社会越多元、观念越多变,就越需要寻找到人们认识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和梳理青年学生在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上的激荡,“阐旧邦以辅新命” ,从文化传承和大众接受的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源头活水。那么,如何来挖掘中华浩瀚的宝贵遗存呢?韩国总统朴槿惠写于2007年的《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东方哲学》一文提供了可行的切入点。朴槿惠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人生最绝望和痛苦的阶段,通过阅读东西方的古典书籍来自我慰籍,“就在这时,有一本书悄悄地走进我的心房,成为了人生的导师,那就是冯友兰先生所写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战胜人生磨难的智慧,让我领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着。”[6]

冯友兰先生作为20世纪哲人、学术大家,是我国20世纪最负盛名,并赢得国际声誉的思想家之一。在其庞大的新理学哲学体系中,以西方现代性精神为参照,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进行了理性思考,并进而提出了“境界说” 。冯友兰说“一个人,因其所处底境界不同,其举止态度,表现于外者,亦不同,……其心理底状态亦不同。此不同底心理状态,即普通所谓怀抱、胸襟或胸怀。”[7]67 而“青年,所可贵者,不只在于年轻的身体,而更在于胸襟和怀抱。而青年有什么样的胸襟和怀抱,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未来。”[8] 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破题方法,研究冯友兰境界说的内涵或是终南捷径。

1923年,冯友兰在博士论文《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中提出“当我们现在来批评实际人生的时候,难道就不需要有一种理想人生作为标准?哲学就是理想人生的真实绘本,而哲学家就是那绘画的人。”[9] 其后,冯友兰提出境界说,为达到理想人生,就需要了解人生,“假如我们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各个人对于人生的了解各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10]52 他将人的境界,从低到高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境界,就其高低的层次看,可以说是表示一种发展。”[7]70 如果把冯友兰的人生境界与现实中的人一一对应的话,那么这四种境界分别是庸人的境界、俗人的境界、贤人的境界和圣人的境界。人通过从庸人俗人到贤人圣人的提升,是可以达成人生最高价值或曰理想生活的。因为“人既然是人,则尽人之性,不能不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7]199。通过对理想生活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冯友兰最终回归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终极目标,“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10]124 冯友兰先生以一种理性生涯发展观提炼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

(一)知及觉解

人提升境界等级的途径是“觉解”和“知”。所谓“觉解”,“解是了解,……觉是直觉。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直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7]11 觉解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正因为可以“觉解”,所以人的生活才有了与动物的生活不同的意义。无论人的境界如何,都需要有觉解的能力,但觉解能力和程度的不同却决定了他所能达到的境界高低。“若问:人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有觉解底生活,或有较高程度底觉解底生活。”[7]11 其中,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属于较低等的境界,在此等境界中,人顺其自然地发展;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属于较高等的境界,在此等境界中,人是依据某种工夫而发展,亦称之为“知”。所谓“知”,“是求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7]200 “知”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知性”和“知天”。“知性”是对人生有完全的觉解,人知性则他行事就会有新的意义,并使他处于道德境界;“知天”是对宇宙有完全的觉解,人知天则他行事又会有更新的意义,并使他处于天地境界。由较低等级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向较高等级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的过程,就是由顺习和为利,向知性和知天进阶的过程,人的境界提升由此是一个理性发展的过程。

(二)有我无我

人区别境界等级的标准是“有我”和“无我”。“有我”有两层含义,一是“有私”,据此“在自然境界中,人不知有我”[7]71,人行其事是否为我皆是出于习惯和冲动;“在功利境界中,人有我”[7]71,人的一切行为皆是出于争权夺利的为我;“在道德境界中,人无我”[7]71,人即使行貌似争权夺利的事亦是出于道德的目的;“在天地境界中,人亦无我”[7]71,此乃大无我,从天地间的一物发展到与天地参。“有我”的另一层含义是“有主宰”,据此“在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中底人,不惟不是‘无我,而且是真正地‘有我。”[7]72 所以,冯友兰总结道,“上所说的四种境界,就其高低的层次看,可以说是一种发展。此种发展,即是‘我的发展。”[7]72 因此,人的境界提升也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三)敬及集义

人维持境界等级的方法是“集义”和“敬”。通过“觉解”和“知”的途径,人逐步累积可以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达到较高等级的道德境界甚至是天地境界。但达到道德境界或天地境界的过程并非是单向的,如果一个人在达到高等级境界后,放弃了对觉解和知的坚持,就无法常驻在此境界中,反而有可能向低一级的境界倒退,最终回到原点。为维持无我境界,就必须下除了“知”之外的另一种工夫,冯友兰将之概括为“敬及集义”。所谓“集义”,“常本此等觉解以作事者,所作底事,必是道德底事。”[7]201 所谓“敬”,“常注意于此等觉解,而又常本之以作事。”[7]201 简而言之,“敬”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心的慎独,“集义”可以理解为一种由内而外的行为坚持,人要维持较高等的境界,就要做到“内外常修”,即“敬以直内,义以方外。”[7]201 因此,人的境界提升又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理性生涯发展观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精神营养

冯友兰境界说中所蕴含的理性生涯发展观为国人寻求人生价值和理想人生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建议方案,其所一力倡导的德乃是中华优秀文化之传统,同时也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营养。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觉解的必然结果,是深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对大义的根本诉求。“关于价值观产生与发挥作用的文化根源、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和国家特点,特别是关于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与其历史文化、当下奋斗和时代问题密不可分的思想,对于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和理论启示意义。”[11] 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展现的是传统以“仁”为核心的政治道德取向;在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传递了传统“仁”“礼”合一的社会伦理模式;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修身以具“仁”德的传统理想人格的当代诠释。

青年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 他所进一步凝炼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个字,体现了他对青年学子们希望。“学院或者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还是通过仔细地、批判性地阅读从古人那里继承来的文学、哲学等伟大著作去探索人生奥秘和意义的论坛”[12] 既然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那么大学就应该主动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从“求公德、大无我” 的高度来引导青年人的价值观形成,帮助学生把控自己的发展、生涯,明确人生价值,规划人生理想。这对缓解一体化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激荡,有重大意义。

(一)避免价值思考中自我中心与群体认同的悖反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调查了青年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认知层面对人生价值要实现两者(‘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共识度较高,但在行为选择层面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如何在‘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中进行选择,其差异显著。”[13]68 而从价值思考的多元化趋势,可以想见当代青年人正受阻自我中心和群体认同的悖反中。如何避免价值思考的悖反,以“觉解”通贯“勤学” ,以“知”通贯“修德” ,冯友兰的“知及觉解” 说可提供教益。现实工作中,高校可以鼓励组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提升学生自律、自学、自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共赢,共同成功。一方面,抓牢合作信念培育,让不同类型、情况、需求的青年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意识到合作学习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抓牢互助信念培育,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各种集体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二)调适价值判断中积极态度与消极观念的矛盾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通过横向比较显示,在大学生消极人生观的影响因素中,“‘宿命论与‘理想奢谈论等消极人生观对大学生影响相对较小(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均超过持肯定态度人数比例的20.0%以上),而以金钱等物质条件为重的消极人生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仅超过持肯定态度人数比例的1.7%)。”[13]70 反观价值判断的开放化趋势,可以想见当代青年学生正身陷积极态度与消极观念的矛盾中。如何调适价值判断的矛盾,以“大无我”通贯“明辨”,冯友兰的“有我无我”说可提供教益。现实工作中,高校可以依靠优师名师队伍,抓牢成功信念、发展信念培育,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根,以“支持学生健康成长”为本,善用高校专家学者的优势资源,建立生涯导师团制度,教导青年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自觉将立德、立言、立信内化为自己的生涯目标和人生格言。一方面,抓牢成功信念培育。生涯导航教师应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教师以答疑、谈心等方式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并可以与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协同开展活动,监督并指导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交流。另一方面,抓牢发展信念培育。生涯导航教师应与相关学生的辅导员、班导师加强交流。教师应多范围、全方位去了解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成长情况,主要在精神上、方法上辅助学生的成长。

(三)化解价值选择中理想主义和现实选择的冲突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在调查大学生人生理想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对‘精神满足与‘兴趣爱好表示关注的人数比例累计达到50.0%,与之相比,仅有3.9%的大学生对‘国家需要这一因素表示关注。”[13]69 反观价值选择的自我化趋势,可以想见当代青年学生正处于理想主义与现实选择的冲突中。如何化解价值选择的冲突,以“内外常修”通贯“笃实” ,冯友兰“敬及集义”说可提供教益。现实工作中,高校可以依靠辅导员队伍,抓牢政治信念、国家信念培育,深入落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要的是,抓牢政治信念培育,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让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中国教育报,2014-05-05.

[2]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中心. 我国青年学生价值观特点和社会心理状况[N]. 中国教育报,2004-12-07.

[3] 刘邵宏. 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N]. 光明日报,2014-07-02.

[4] 季芳. 多元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 人民论坛,2015(29):224.

[5] 黄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前言2.

[6] 乌元春. 朴槿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是我人生导师[EB/OL]. [2013-06-20].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06/4044551.html.

[7] 冯友兰. 新原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青年价值观决定国家未来[N]. 中国教育报,2015-05-04.

[9] Yu-lan Fung(冯友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Ideals[M]. Shanghai: 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 1924:2.

[10] 冯友兰. 冯友兰随笔 理想人生[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1] 陈泽环. 核心价值观必须同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J]. 思想理论教育,2015(1):13.

[12] 〔美〕安东尼·克龙曼. 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M].诸惠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序言5.

[13] 沈壮海等.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reasonable life development in Yu-lan Fung's remarks on the realm of life condense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an era of regional and global integrati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youth is agitated. Continually inheriting and rejuvenating the excellent moral gen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more effectively and lead the you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life development to regulate the considerations, judgment and choice about the value of life, and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ntributing to China's great renaissance.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Yu-lan Fung's remarks on the realm of life; the concept of reasonable life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肖雅楠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
党员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