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云
黄柳霜,被宋美龄拒绝接见的人
文 /张云
1942年至1943年冬春之际,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作为国民党第一夫人的宋美龄来到美国做政治宣传。为这次访问,好莱坞也做足功夫。200位明星参加了欢迎特别茶会,包括英格丽·褒曼、芭芭拉·斯坦威克、金吉·罗杰斯、洛蕾塔·扬……稍后还有一场1500位社会名流参加的派对。遗憾的是,当中很明显缺少了一个人。
黄柳霜,她是当时最出名的华裔影星。而宋美龄拒绝接见她。
这种矛盾而尴尬的境遇,伴随了黄柳霜一生。
1919年至1961年的电影生涯中出演过50多部电影,跨越了默片、有声片、电视剧、舞台剧以及广播剧,她的名字跻身好莱坞的星光大道,这个与中国电影同一年诞生的影星,也是唯一在好莱坞星光大道占有一席的华人女星。但实际上,默片时代女演员的标准传记将她遗漏,也鲜见她的名字。当黄柳霜被提起时,往往背负骂名,说她甘愿饰演丑化自己族裔的角色。
生在一个华人被歧视的时代,凭借表演天分和才华赢得声誉和地位,却摆脱不了被挑选和诟病的命运。
黄柳霜从影的年代,正是美国实施排华法律时期,电影制作法规禁止不同种族的人物在银幕上接吻,这意味着她永远都无法担纲主角。
让她声名鹊起的《巴格达窃贼》里,黄柳霜照例是个小角色,一个背叛女主人的蒙古女奴。童花头,身体大部分都是裸露的。当男主演范朋克把刀按在她娇小的背上,她面露惊恐,身体在恐惧和纵欲中颤抖。
这种“无须甘油就可以泪如雨下”的演技,一边被电影评论家赞赏着;一边却让大洋彼岸的中国感到羞耻。
1927年,黄柳霜身穿中国织物的浴衣照传遍日本和中国。尽管服饰精美优雅,但影迷却盯住了她裸露的大腿。
同年,她再次跨越底线,穿上让人“大跌眼镜”的库拉肯套装——据说这是第一款女性商务装,用父亲的婚礼礼服改成。
1936年,当黄柳霜开始人生中唯一一次中国访问时,在香港,一个愤怒的示威者对她吼叫,说她是“给中国抹黑的傀儡”。
1942年到1943年宋美龄访美,拒绝与她见面。在宋美龄的心里,黄柳霜是身份低微的洗衣店老板的女儿,尤其看不惯她在银幕上晃动大腿的做派。只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才是中国新形象的代表。
她在好莱坞的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尽管表现引起轰动,她仍是不被看好的东方女演员,也没有像其他演员那样获得出演大制作电影的机会。她的出场只是让东方剧情的电影增添真实性。而她的角色最终总会“可怜巴巴地死去”。
面对采访,她无奈地说:“那些角色即使我不演,也会有别的白人来演,与其让他们演,还不如我演。”
整个30年代,这个受困于好莱坞制约的女演员不得不频繁奔波于欧洲和美洲大洋两岸,尽管出演了很多著名作品并得到认可,包括默片时代的经典《唐人街繁华梦》、斯特堡的《上海快车》,但舞女、妓女的角色总让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跟她本人挂钩。
因此,她辩解过:“无论我饰演的角色有多么的坏,都不代表中国人的全体,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影星黎莉莉在21世纪初谈及黄柳霜时说,“名气和成就是两码事。”
不能自由选择银幕上的角色,并非只有黄柳霜一人。假若为此而遭宋美龄嫌弃,黄柳霜尚可有冤情一诉。但她甚至连私生活都被人诟病。
每逢有记者问起她的终身大事,她总是回答想要嫁给一个华裔学者。实际上,与她相恋的总是上了年纪的白人知识分子。法律制裁限制了黄柳霜的婚姻机会。1907年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在美国出生的女性公民一旦与外国人结婚,就要加入丈夫的国籍;按照该法规定,即将成婚的新郎若不能被接纳为公民,像黄柳霜这样的人就可能失去其公民身份。于是,黄柳霜不得不与白人恋爱。
与她纠葛最深的两个男人是马歇尔·尼兰和托德·布朗宁。《冰火两重天》的导演马歇尔·尼兰是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常拿自己每部电影1.25万美元的天价片酬开疯狂派对,给众多女友买礼物。尽管他的年龄是柳霜的两倍有余,风流成性的尼兰仍毫不犹豫地勾引豆蔻年华的柳霜。
尼兰的搭档艾伦·德万说,他们的风流韵事在好莱坞是公开的秘密,二人还打算到墨西哥闪电结婚。尼兰后来放弃了柳霜,与妻子离婚,转而与布兰奇·斯威特结婚。这样一段感情给黄柳霜后来的恋人们定下了基调:他们都与尼兰类似:年长的白人男子,在业内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与布朗宁是因为合作《漂流》而相识。这个男人年长她近25岁,演艺生涯被酗酒和婚姻不睦困扰。才只几年,黄柳霜发现自己再次陷入一个年长的已婚男人的生活中。而在她逝世后,墓地左近相邻的,就是这两个人。
黄柳霜还曾陷入与玛琳·黛德丽的同性绯闻。后者是德国著名的花心双性恋者。1928年秋,黄柳霜都待在柏林。她们经常被拍到举止暧昧的照片,最引人注目的一张,是黄柳霜正将一杯烈酒倒入黛德丽的口中——在中国文化中,这代表一种极亲密的关系。
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二人的情侣关系,但这段同性恋的谣传使黄柳霜为自己的名誉付出了沉重代价,连她的家庭都为此感到羞耻。终其一生,黄柳霜都难觅真爱。逝世前都是孤身一人。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专门为黄柳霜设计一件拼贴艺术品:“疯狂的镀金拖鞋”。比起大多轻灵空幻的其他鞋子,这幅作品散发着悲凉和阴暗:这双鞋弧度极高,必须弓着脚才能穿上,就像几百年来中国妇女的裹足。这是黄柳霜的写照:虽然躲过缠足的厄运,但好莱坞电影公司却用限制性的卑微角色“束缚”着她的才华。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后浪出版公司《黄柳霜: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传奇》
作者:郝吉思 (Graham Russell Gao Hodges)
译者:王旭/杨长云/李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