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钰坤 留白是一种电影气质

2016-06-04 02:05
电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儿子



忻钰坤 留白是一种电影气质

《再见,在也不见》剧照

2014年,在陈哲艺计划要拍一部集合亚洲三位年轻导演的电影时,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忻钰坤。他和主演陈柏霖一样,都被忻钰坤的《心迷宫》深深吸引,通过这部电影,陈哲艺感受到了忻钰坤身上对于影像表达的潜力,还有将艺术与社会通过电影来呈现的企图心。

遇见陈哲艺,对于忻钰坤来说,就是英雄惺惺相惜。恰好他也看过《爸妈不在家》,并被陈哲艺在影片中所表达出的细腻感情打动。忻钰坤认为,陈哲艺对人性的感知与探索,正是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拍摄《再见,在也不见》的过程中,对忻钰坤来说经历了人生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和监制从头到尾去磨合,第一次和两位其他国家的导演共同执导一部戏,第一次和明星合作。忻钰坤在这个过程里也产生过焦虑与担心,不过现在回头想想,他笑着说所有的经历都是有帮助的,会让他在以后的拍摄中更加收放自如。看着眼前这位仅仅用了26天时间拍摄完成《心迷宫》的年轻导演,我感受到他早已不是两年前青涩的圈外人。

《电影》:为什么选择“背影”作为反映一段父子关系的切入点?

忻钰坤:这段故事最初的剧本叫《跟踪》,是以儿子的视角来命名。最后成片出来的时候,哲艺提出要给它起一个更符合整体影片气质的名字。此外影片是以儿子的视角展开,所以我觉得背影是儿子对于父亲的一种理解和认识,他对父亲唯一的认识就是跟踪这个背影。背影也意味着儿子不足以了解到父亲,因为看到的仅仅是背影,通过这个背影你并不能准确地知道他是谁,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状态。

《电影》:就是儿子一直跟随父亲,但却没有走近的若即若离感。

忻钰坤:一开始的大方向是定好的,让儿子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一个熟悉的人,才让他出差,无意中碰到自己的亲生父亲。自小关于父亲的消息都是母亲告诉他的,但眼前这个人和母亲口中的父亲差距太大,他想要重新了解自己的父亲。儿子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探寻自己的父亲,甚至试着去理解他,但当两个人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时候,儿子放弃了,他最终不能原谅父亲对自己与母亲的背弃,直到最后他们仍然没有机会沟通。

《电影》:儿子一路追寻着父亲的背影情绪一直是收敛的,直到最后一刻才爆发,这种设置是你自己的想法吗?

忻钰坤:这是哲艺的功劳。我其实喜欢拍那种节奏比较快,或者矛盾冲突比较多的故事,但是在这部戏里哲艺一再要打磨掉我习惯的方式,他需要更隐晦更朴素的流露。剧本创作阶段,包括拍摄过程中,都是集体创作的状态。大家聚在一起聊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讨论如何让它不要太出挑,和另外两个故事有一样气质的结尾。

《电影》:这种打磨的过程有多少次?

忻钰坤:太多次,都记不清了。我们最早是在他伦敦的家里写剧本,当时就快被他折磨疯了,我坐在餐厅,泰国导演坐在沙发上,新加坡导演坐在地毯上,他就轮着和我们每个人聊,然后一遍遍地修改。

《电影》:这样会和自己创作故事的初衷产生矛盾吗?

忻钰坤:我在最早接这部片子的时候,就很确定这次是来学习的。这部电影中我只是其中一个故事的导演,虽然我大概知道其他两个故事在讲什么,但不可能站在监制的层面考虑整部电影的编排。哲艺负责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衡量它们看上去是不是一致,抱着这个前提,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我必须要给对方留出空间。

拍摄阶段也是这样,我的故事是最后拍,柏霖之前在新加坡、泰国的表演哲艺见到了,但是我没有,所以他知道怎样把柏霖表演的状态区分开,这是我当时无法做到的。可能我想好了某种诠释的方式,但如果演员说这些我已经在另外一个故事里演过,那我就完蛋了。这时候我会依赖于哲艺给我的一些建议,你不能因为自己是导演就完全从自我出发,那样的话可能会影响作品的质量,一旦我们都以作品为重,所有的交流都不会有问题。

《电影》:你的这段故事有很多细节值得玩味,比如钱包里全家人的合影,父亲并没有被撕掉只是折起来了,比如他在打同父异母的弟弟时并不都是恨,眼睛里会有瞬间的疼惜。你是如何进行这些细节的处理的?

忻钰坤:之前拍长片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把人物展开把线索铺好,最后设计好在哪个点去打动观众。但是这次剧本写到后期的时候我碰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信息量太大片子太长,会掌控不住。哲艺一再和我说,有些东西一定要剪掉藏起来,这时候原本靠台词交代的东西最后都会变成道具或者一个眼神,每个观众对这些细节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所以,包括像钱包、墙上的照片,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想要的鞋,这些点点滴滴都在讲述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他们心里的矛盾点。适当留白是影片体现自我气质很重要的元素。

《电影》:如何拿捏儿子这个角色情感的收放?

忻钰坤:观众一开始对人物是陌生的,把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扔给观众的时候,大家如何信服这个角色?要靠你一点一滴的台词和个人信息去建立。包括他跟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父亲为什么不认识他,有很多事要交代,我们就选择用一个旁观的视角(他母亲的电话)去交代。还有一点,不要低估观众的理解能力,今天的观众看了太多的东西,对故事的理解完全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如果你一再给他强调琐碎的东西,他会看烦。所以我们希望不光让观众自己去理解,而且要让观众自己去连接这些情节背后的信息。说白了,就是你一定要信任你的观众,他的智商和他的分析能力是可以了解到这些东西的。

《电影》:你对观众足够信任吗?

忻钰坤:足够信任,但对自己不算很信任。我总会担心不能把事情交代清楚,但是哲艺会觉得很多部分一定要剪。我刚看成片的时候还有点遗憾,但在去年金马影展开幕片放映的时候,看到现场观众和影评人的反应,意识到自己当时顾虑太多了。

《电影》:在讲父子感情的时候,还加入了司机小波和他女儿这条线索,是想表达什么?

忻钰坤:在我这个故事里,陈柏霖与他父亲实际上就是一种家庭关系,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家庭关系围绕在他身边,形成对比,而这种正常的家庭关系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帮助观众了解到儿子的情绪。这样一个状态里,如果小波聊的不是女儿,而是他们家装修或跟他老婆的关系,就不适合放在这里了。素材选择上,要看哪种故事和它最配,才是最适合帮助主题。还有一点因为这部分只有三十分钟,要把关注点放在有限的人物身上,必须让这个人物把事情讲明白。

《电影》:你的每个镜头都是有用的。

忻钰坤:对,而且要简洁。母亲虽然没有出现,但她靠一个电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观众了解到了父子的关系。

《电影》:怎么看秦沛在戏中的表现?

忻钰坤:我觉得这是老戏骨给我的收获。在剧本阶段我们最早几稿会把父亲前史交代清楚,通过剧本可以知道父亲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但最后定稿的剧本可能并不能完全了解。跟秦沛老师沟通时我就把之前的剧本摘出来,做了一个详细的人物小传给他,这是父亲走到今天的心路历程。

《电影》:每个演员都做这种人物小传吗?忻钰坤:最起码这次父亲这个角色是需要的,因为这个角色有太多东西都没有讲明,在剧本层面也是看不到的,所以你需要给演员一些前史资料,让他对这个人物信服,而且知道要依据什么样的性格去延伸。秦沛老师非常专业,他虽然拍过那么多戏,仍旧给我们新导演足够的尊重,特别认真地听我对人物的理解。我讲完之后发现秦沛老师和我的看法是相同的,包括我给他的一些人物设计,他都觉得很好,说这样会让人物看上去更有悲剧的宿命感。

《电影》:整部电影都有一种你说的宿命感。

忻钰坤:对,尤其第一章会更明显,因为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就是个轮回,儿子今天在重复父亲当年做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矛盾起因就是这样一种循环,你今天对别人做的事情,若干年后他会用同样方式回馈给你。一旦观众有了认同感,就会觉得这个电影不错。

《电影》:觉得陈柏霖演的怎样?

忻钰坤:当时在几个备选的演员里,我们都觉得柏霖最合适,因为他能够沉下来,本身就带着一种悲伤的状态。他在不说话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个人今天一定有难过的事情发生,他很符合戏中对三个人物的表达,因为他们都是对往事念念不忘的那种状态。

忻钰坤(左)与陈哲艺

《电影》:第一次跟明星合作有什么感触?忻钰坤:这是我第一次,还是有些紧张的。

《电影》:以后有机会还会和陈柏霖合作吗?

忻钰坤:会!他在演戏时候的状态是特别认真的,我们交流的也非常愉快。我很珍惜和这样优秀的演员合作的机会,如果以后有合适的角色,我肯定还要找他。

《电影》:你希望观众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的还是《心迷宫》里的那个你,还是有一些改变的你?

忻钰坤:我特别希望大家来看这部电影,因为我觉得它跟大家听说或者预期中的不一样,打破大家常规的理解很好。《再见,在也不见》中对于细节的铺垫还有各种线索的设置,还保留着我自己的风格。所以我觉得让观众知道原来一个导演能有不同的诠释,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电影》:近几年观众们都慢慢感觉到80后成为了国内电影市场的主力。

忻钰坤:当下国内电影市场的观众主要还是二十岁到二十五六岁这样的年纪,所以从市场层面上来讲,我们这一代电影主创肯定更懂得观众的诉求,拍出来的东西自然是和观众的视角一致。而且你看曾经获得成功的大导演,其实他们的高峰期都在这个岁数,所以这不是一种现象,它是一个很正常的更新换代的过程。

《电影》:你们这一代电影人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忻钰坤:优势应该是赶上了一个特别好的时间吧,首先行业很热,也有很多机会。其次今天的观众看了太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他也会对你有要求,这就要求咱们必须被迫成长。但是当今整个电影行业都太浮躁了,你可以看出来每年我们都有大量的导演拍处女作上映,但是再出来第二部的就很少了,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存活率太低。第一次忽悠别人的钱很容易,但是如果你拍砸了,再忽悠第二次就很难,因为这个市场给你的容错率是越来越低了。

《电影》:你接下来要拍摄的长片进行到哪一步了?

忻钰坤:正在修改剧本。其实这个剧本写在《心迷宫》之前,当时我还觉得这个剧本好像差不多了可以拿出来了,但是执导完《再见,在也不见》再回去看还是感觉有很多细节需要再调整。这部电影还是悬疑的类型,有一些犯罪元素,也是以家庭关系为基础的片子。现在还在筹备阶段,顺利的话可能在年底开拍。

猜你喜欢
儿子
打儿子
养儿子,一定要“拼妈”
寻找出走的儿子
用什么写作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一年后
倒霉
吐血
完美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