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通用语背景下的语言生态维护

2016-06-03 08:38赵晓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4期

内容摘要:英语的霸主地位正深刻影响着世界各领域的变化。一方面,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LF)方便了不同母语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英语的霸主地位也引起了人们对语言生态的关注。本文回顾了ELF发展,探讨了ELF对生态语言环境的影响,提出在ELF背景下,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语言生态平衡,以此达到语言间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ELF 语言生态 语言多样性 生态维护

一.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一方面,ELF方便了国家之间、国家与民族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等的交流,减少了语言障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另一方便,英语作为强势语言以及其在语言环境中的霸主地位破坏了全球语言生态平衡。学术界对于ELF持两种对立观点。一种是支持ELF,另外一种支持生态语言学的多语观。笔者认为,ELF的发展与多语观并不相悖,即便ELF对语言生态有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也会实现二者的和谐共存。

二.ELF历史进程

对于ELF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但“ELF是具有不同母语背景者在他们相互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接触语言(Jenkins,2009)”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菲利普森指出,英语的全球化扩散是核心英语国家(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意识地语言规划结果,是语言帝国主义的表现。他指出二十世纪至今,美国一超多强的国际地位以及其依靠现代化高科技传播美国英语使得英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Phillipson,1997)。

英语不仅在众多国家中的语言政策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国际事务以及区域联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比如,欧盟尽管确立了23种官方语言,但大多数工作人员把英语作为共有的通用语言使用。统计表明,目前全世界75%的电视频道是英语节目,85%的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是英语,85%的网页是英语网页,85%的科技信息用英语传递,100%的软件源代码是英语格式。英语现在还是国际间科技、经济交往、金融贸易、政治外交协商、文化娱乐产业的最主要的语言。可以说,英语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和每一个领域,成了主导一切的霸权语言(李丽生,2005;覃薇,2012)。ELF国际研讨会自2008年召开以来,已成功举办8届,说明学术界对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关注。

三.语言生态发展

语言生态观是指以生态学的视角和方法来看待和研究语言系统、语系及语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梅德明,2014)。霍根(Haugen) 是提出“语言生态”并使用的第一人。进入21世纪,生态语言中学有新的发展,自2001年开始,应用语言学会每年举行一次生态语言学学术会议,以此加强生态语言学界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外语教育中的“唯英语”政策、英语在社会中的能动性、经济发展以及英语在信息化时代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语言生态不容乐观。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中,使用人口在10万以下的“非安全语言”多达99种,约占我国语言总数的77%,其中有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口已不足千人,这些语种濒临灭绝是不争的事实(梅德明,2014)。

四.ELF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英语本身的优越性,英语顺理成章的成了国际通用语,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首先,全世界学习英语,会说英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国际间、区域间交流普遍采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为各领域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英语在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对小语种特别是土著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等造成了不利影响。首先,语言与语言的不平等越来越明显,英语通用加速了非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的流失(冯广艺,2008)。我国的英语教材或者是雅思、托福、GRE等国际考试资料都是以英美国家文化为背景,很少涉及本土文化,学生知道并庆祝西方的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等,却忽略了本国的一些诸如重阳节、端午节本有的意义。无论是旅游点的景点介绍还是街头随处可见的中英文广告,我们都可以看见英语的地位并不比母语弱,反而是强化了英语。长此以往,本民族的文化可能流失甚至消亡。其次,英语和汉语的国际地位相差悬殊(王辉,2006)。把汉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不多;联合国虽然把汉语列入工作语言,但是地区性、国际性组织或会议真正使用汉语的还不多;汉语在地区或国际上的重要交通领域如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使用十分有限(李宇明,2005)。第三,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加速了语言濒危、消失,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破坏了语言生态平衡,不利于语言多样性维护。目前,全球97%的人使用4%的语言,3%的人说着96%的语种。由于各种原因,数以千计的语言进不了教育体系、新闻媒体、出版物和公共场所,使用者日趋萎缩。随着经济一体化、交通及传媒的现代化,以及各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弱势语言陆续走向濒危已是不争的事实(梅德明,2014)。第四,语码混用(code-mixing)问题。据冯广艺(2008)观察,汉语与英语的语码混用现象在语用使用中,汉语与英语不对等,以汉语混用英语更为常见,英语混用汉语少见。这种现象无节制地发展下去,势必造成汉语语用中英语的成分越来越多,从而使汉语的自然生态受到影响。第五,英语作为升学考试、职称评定的标杆阻碍了人才的选拔。纵观国内的高考、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入学考试,各种职称评定等把英语作为合格标准之一的考试评定把一些人才拒之门外。这不仅阻碍了人才选拔,也不利于国家发展。

五.ELF背景下如何维护语言生态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可能漠视这一事实。ELF方便了我们交流沟通,同时也对语言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为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作出努力,维护语言多样性,尊重语言的自然地位,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维护好母语地位,保护土著/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使语言间达到和谐共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尊重语言的自然地位,维护语言生态环境,需要个人、团体、社会和国家等各个维度共同的努力。首先,鉴于语言间的不平等以及英语作为通用语加速了非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的流失这一问题,我们加强民族语言保护意识,英语为用,母语为体,借英语在国际上宣传民族文化,而不是简单地奉行“语言沙文主义”。应充分利用英语在外语教育政策中的地位,充分融入本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对于汉英在国际交际使用中的悬殊地位,我们应持积极态度。一国语言的发展与该国的经济实力有重大关系。国家也在通过不同形式如孔子学院向海外介绍中国文化,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说明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增强。第三,对于英语的强势地位加剧了一些濒危语言的消失,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语言保护政策,学者们可以从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统计更多的濒危语言,并把这些语言以文本形式记录保存下来,以方便语言文化传承。第四,信息化时代,语码混用现象比较常见,英汉混用增强了语用活力,但同时也影响了语言的纯粹性。语码混用只有通过个人有意识地规避,以及净化网络用语等减少直至摒弃语码混用。第五,对于英语在国内各种等级、升学考试以及职称评定中的“一刀切”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标准,不能因为外语能力的缺失而把许多有识有才之人拒之门外。虽然各学科各专业都在朝着国际化发展,但我们可以通过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和与英语专业优秀人才的合作促进非英语专业的国际化,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外语人才资源配置。

总之,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时代背景下,语言生态和语言多样性的维护离不开个人的参与、社会的努力、国家的宏观语言政策调控,坚决反对语言、文化帝国主义,增强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以及民族文化学习和传承,积极传播汉语,加强各方合作与努力,共同实现语言生态平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国际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语言多元化的背景下,要认真研究当前社会的各种语言问题,有必要对这个语言的功能与地位进行再审视、再规划,以保证我国的语言生活健康、和谐、且充满活力(李宇明,2005)。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事实毋庸置疑,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是语言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的结果,我们要正视这一规律,为我所用。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语言生态平衡。鼓励学习民族语言和多语种学习,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民族语言,调整人们的语言价值观和语言经济观,促进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互补互助。

参考文献

[1]冯广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语言生态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08(4):4-8.

[2]李丽生,英语的全球化与语言的多样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04-107.

[3]李宇明,中国英语规划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梅德明,大数据时代语言生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3-10.

[5]王辉,背景、问题与思考-全球化时代面对英语扩散的我国的语言规划[J].北华大学学报,2006(5):53-58.

[6]覃薇,英语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生态与语言多样性的维护[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124-125.

(作者介绍:赵晓梅,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