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现召
(禹州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河南 许昌 46167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现召
(禹州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河南 许昌461670)
【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禹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复常时间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疾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心律失常是其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1]。为了探讨不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本文选择8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禹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为52~80岁,平均(60.7±5.9)岁。经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学标志物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首剂静脉推注负荷量100 mg,静脉滴注速度为2 mg/min。无效则在滴注30 min后继续推注利多卡因50 mg;有效则持续以2 mg/min速度滴注,1 h内将其滴注量控制在300 mg内,24 h内药物剂量不能够超过1 200 mg。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首剂以300 mg静脉滴注,10 min滴注完毕。同时口服胺碘酮,200 mg/次,3次/d,在连续口服1周后改为2次/d,2周后减为1次/d。
1.3观察指标临床效果评价标准: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90%以上,短阵室速及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均彻底消失,为显效;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60%~9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80%以上,为有效;未满足以上两项为无效[2]。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复常时间及治疗时间。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率复常时间及治疗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复常时间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复常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s)
3讨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率较高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据临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其发生率约为75%~95%[3]。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其中快速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起病后24 h~3 d,而缓慢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起病后1~2周[4]。根据发病原因可将快速心律失常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窦性心动过缓及束支传导阻滞,而缓慢心律失常则可以分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并且对钠通道也具有较弱的阻滞作用。其原因是电生理效应进一步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对于折返激动的消除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还能有效抑制心房和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明显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同时还不会对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高度产生影响[5]。在本研究中,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综上所述,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宇楠.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措施[J].吉林医学,2014,(13):2799-2800.
[2]孔德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9):32-33.
[3]杨占彪.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69-70.
[4]赵俊燕.TWA在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5]丁晓云.急性心肌梗死不同部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5-12-24)
【中图分类号】R 542.2+2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