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妨碍的怪圈

2016-06-03 09:25兰心
莫愁 2016年14期
关键词:怪圈抽奖考试

□兰心



走出自我妨碍的怪圈

□兰心

公司年会,例行公事的抽奖环节,就看办公室的“牛人”老纪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叨:“不要抽我,不要抽我……”一轮又一轮的抽奖结束了,老纪果然没有中奖,他冲我们嘿嘿一乐,说:“我就是冲着这个纪念奖——毛绒玩具猴来的,你们谁也别跟我争!”觥筹交错中,谁也不把他的话当真,特等奖可是某水果牌手机,谁不想要!

据说老纪在大学里就是这样。每逢四六级考试或者期末大考,准是喝得酩酊大醉。平时不算学渣更算不上学霸的老纪,并不是想上演什么“逆袭”的剧本,只是为了面对那个平庸、凄惨的考试结果时,能够多几分坦然罢了。工作后,老纪还经常犯这老毛病,每次内部交流汇报都妥妥的,一到关键时刻和竞争对手厮杀肉搏时,准掉链子!而且,理由千奇百怪:头一天喝多了,车子撞了,邻居家装修,闹钟没响……总之,他一直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念:不是我不行,是我太倒霉了!不是我能力差,而是我没努力……

老纪这种“幼稚”的行为,是不是很熟悉呢?或多或少,我们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吧!领导交代了一份重要的报告,明明有很多时间可以精雕细琢,却偏偏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这样,即使不过关,也是因为“我写得仓促”嘛!与重要的客户谈判,前一晚故意睡得很晚,第二天顶着两个黑眼圈上阵。这样,说错了话只需用“抱歉,我昨晚没睡好”来搪塞一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关啦!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玩这些把戏,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自我妨碍”,是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主动放弃努力,甚至故意为成功设置障碍,在失败时就有了借口……这,简直就是在说我自己嘛!可是,人们真的会作茧自缚吗?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波格拉斯和琼斯就证明了这个现象的存在。他们将大学生随机分入两组,让他们完成智力测验,其中一组的问题难度根据被试大学生的回答情况作调整,使其能答对大多数问题,另一组则大部分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随后,两组被试大学生都被告知,他们得到了“到目前为止最高的分数之一”。这种操作会使前一组被试大学生的成功看起来是由自身决定的,后一组的成功则看起来是运气造成的。接下来,研究人员告诉被试大学生,他们将接受第二组测验,这一次计分将更严格(隐含的涵义是,不太可能再凭运气取得成功),而在此之前,他们可以从两种药物中选择一种服用,其中一种可以提高智力测验的表现,另一种则会降低表现。结果显示,“偶然成功”组相比于“真实成功”组,更倾向于选择服用降低表现的药物;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此前的成功来自于偶然因素,自己在接下来很有可能遭遇失败,于是便选择主动为自己接下来的表现制造障碍。

这个结果是不是很可悲呢?这说明了无论是学业考试、体育比赛还是商业竞争,只要涉及了评价性的任务,我们就容易自我妨碍。进而,我想到了拖延、酗酒甚至是药物滥用。

因为,人们只是喜欢自我保护而已。当我们根据种种因素推断出结果可能不太乐观时,为了让自己不太痛苦,我们会故意为自己制造一些小麻烦,从而成功地影响舆论导向。毕竟,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是痛苦的,而且,要是让别人对自己失去信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会更痛苦,于内于外,这都算是一个解决办法。人们通常在职场上面对比较大的压力,一次失败往往会影响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如果这次失败纯属“偶然”,下次,也许能够重新获得领导的青睐也说不定。正因如此,自我妨碍、自我设限的人越来越多。

可总是自己给自己“下绊儿”可不行。首先,我们要清醒地面对这样一个结果,往往自我妨碍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无论是想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还是想获得别人的“同情票”,都没有好处。无论因为什么失败,失败的结果都会打击我们的自信,而且,曾经有调查显示,同事关系中,人们一般不愿意和“自我妨碍”的人搭档,人们不仅会质疑这样的人的能力,更质疑他们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们不仅要直面自己能力的弱点,更要直面性格中的弱点。不妨试着问问自己,拼命地进行印象整饰,到底想给别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清晰了自己的期盼之后就会发现,无论我们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于事无补的,因为我希望别人把我当成一个成功的有能力的人。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了成功的时刻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如果这样我们仍然无法获得成功,那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努力过了,下次,我会离成功越来越近!”这样,就可以走出自我妨碍的怪圈了!(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吴忞忞mwumin@qq.com

猜你喜欢
怪圈抽奖考试
怪圈
麦田怪圈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大抽奖
抽奖
2015麦田怪圈(中)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奇特的麦田怪圈
幸运大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