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编辑部执行/钟钟唐国平
一路上寻找我曾遗失的美好
策划/编辑部执行/钟钟唐国平
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见证过这个世界的沧海桑田,更焕发着悠久魅力和时代光彩。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最美丽的名片,也葆有自己的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保护她、传承她,是国家职责,也是公民义务。当广大民众自觉地、倾心地、持久地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之中,就能形成强大的社会意志。
故宫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它是一个缩影,在他的身上映射着整个民族的骄傲。如何对待故宫与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对待民族传统的精神家园,休戚相关。曾经,我们在这方面迷失过,如今,很多人正在寻找,找回那些曾遗失的美好。
故宫的主人是观众,只有当主人能够更方便、更畅快地在这片文化领地上享受精神生活时,故宫之尊,才更有了历史和现实意义。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是副部级职位,但对外,单霁翔总说自己是给故宫“看门”的。每天早上不到8点,单霁翔就出现在紫禁城里。他是少有的走遍了故宫近一万间房舍的人,光鞋就走坏了二十多双。
他这一生,和故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至今仍记得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登上景山看到的情景,山下四合院成片成片的灰色屋顶,烘托着故宫红墙黄瓦的古建筑群,极为壮观。
1997年的老报纸,上面有一篇关于单霁翔的采访。那时他43岁,是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负责故宫周边的筒子河整治工程,“要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世纪”,他立下了这样的目标,那时他未曾想过日后会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后来他醒悟到,他犯了一个大错误!当时治理筒子河,附近的住户和单位搬迁,但是围房没有保护下来,有关部门一夜之间就把树种上了。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当时就说,故宫外面绝对不能种树,会有危险。结果2011年故宫发生失窃事件,小偷就是借助这排树逃跑的。单霁翔至今都很懊悔,所以他上任后,一直在做恢复围房把树移走的事情。
2012年2月14日,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上任后,召开了第一次记者见面会,有人问:“新官上任三把火,您的三把火从哪里烧起?”单霁翔回答:“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保护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没有,好在我的名字里有雨,我倒是准备好水了。”四年来,从类似减少垃圾这些小处着手,他做了许多润物细无声的工作。
曾经在2008年的时候,故宫博物院公布限流措施,每天限售8万张门票,可在黄金周第二天宫门就“失守”了。“到了8万人的时候,后面队还排着呢。中午人最多,有上千个旅游团的小旗子。”故宫关了卖票窗口,观众就拍玻璃。因为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最后限流失败了。那一天,故宫观众人数超过12万,午门的三扇大门全部打开缓解客流。
单霁翔对于观众买票难,感同身受,“排一两个小时队,精疲力尽,拖着疲惫的身体往里走”。端门广场曾经被小商小贩占据,如今进行了清理,还观众以清新舒适的环境。接着把端门广场西侧的建筑修缮改造,增加售票窗口,单霁翔要求一般情况下3分钟到5分钟,观众一定能买上票。
节假日的时候,为了应付客流量大的情况,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更智慧的做法,对旅游团队采取预约制,对御花园这种狭窄区域实行分流、限流,不断采取措施鼓励网上预约购票,加大网上购票比例,三年后才终于有了一些成效。
故宫的观众是这个世界最复杂的博物馆观众群体,来自世界各地,有些人自己带着水和干粮,千里迢迢地来故宫看看,他们认为故宫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各国的总统、总理到中国,也要看看故宫。
2012年,单霁翔来到故宫工作时,这座古老的紫禁城刚刚经历了备受争议的事件。他迅速在紫禁城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59栋办公彩钢房、1980年代以来添建的现代建筑,都要逐步拆掉;14年没有更新的安防系统进行完全更新。他向公众承诺,故宫的开放面积将不断扩大,并在每个区域增设展览区,让故宫真正成为故宫博物院,而不仅仅是旅游景点。“故宫应该是有尊严的故宫!”他反复强调这句话。
2015年单霁翔开始向杂草宣战,“过去每处古建筑的屋顶上都有些杂草,现在我们要求一根草都不能有,就像去年要求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内不得有一片垃圾一样,这些要求显然都有些极端。但是我们的标准就是要求每个角落都干净。”原来成千上万的观众在偌大的故宫博物院里走累了,只能坐在台阶上或者广场的石台上歇口气,既不舒适,也不雅观。单霁翔上任后,逐步增设观众座椅,目前增至1400余把,每把座椅可以坐三个观众,观众休息就方便了,也更有尊严了。原先,洗手间一到旺季就排长队,单霁翔亲自去调研,增加洗手间,“先解决最紧迫的事情”,同时把广场上的男女厕所比例由1∶1改为1∶3,现在女观众上厕所基本上也不用排队了。
有人评价单霁翔管理故宫的理念为“让观众有尊严,让故宫有尊严”。为前者,他做了很多工作;为后者,他也整出了大动静,甚至打破了沿袭多年的惯例。故宫办公室要搬到筒子河和紫禁城城墙中间的区域,同时要搬迁的是职工近八百辆机动车。故宫里面不能再有停车场,因为停车对古建筑群来说是很危险的,他要把所有的停车场搬出去。
他们很辛苦,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对于紫禁城里面一万多间房子进行了调查。单霁翔可能是近几百年来,第一个走过故宫所有房间的人。他和他的秘书,两个人进一间房子标注一下,这一间房子应该做什么,都留了影像资料。这样才能知道,故宫空间利用的潜力和目前存在的危险。
在这个基础上,单霁翔申请了“平安故宫”工程,因为所有资料都来自一线调查,有大量的数据和大量的实物图片,很快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要实施“平安故宫”工程,大量工作都是琐碎细致的。室内,大量织绣品散落在几百个房间里面的柜子中;室外,杂草、垃圾、易燃品的清理工作和做平各条路上的井盖,将紫禁城里的水泥地面、沥青地面改造成传统建筑材料的地面都是十分繁琐的工作,这些工作要在2016年完成80%。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为了这个特别的时刻,故宫历时两年筹备“石渠宝笈特展”,《伯远帖》《兰亭序》《洛神赋图》等283件珍贵书画藏品首次集中展出,《清明上河图》更是近十年来首次展开全卷。每天清晨,人们一进宫门,就一路小跑到武英殿外排队,最长时要等十多个小时。媒体将这个现象称为“故宫跑”,已经很久没有一个艺术展能够制造这样的影响了,“石渠宝笈特展”两个展期共接待观众约17万人次,是2015年最受瞩目的文化事件。
很多人都说,我们知道这次展出阵容非常震撼,所以一定要看。对于汹涌的参观人群,故宫方面也做了周密的安排,他们每次放200个人进去参观,第二批参观的游客需要等他们出来一部分后再进一部分,始终控制展厅里只有200人左右。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说:“你们故宫办一个展览,怎么跟运动会似的?我很早来了,排在前面,我跑不过那些年轻人,结果他们都跑在前面,我没赶上第一批参观。”
“运动会”这个说法让单霁翔震惊了。他想,如果是运动会呢,就应该有序入场,所以他安排员工们连夜做了20组牌子、2000个胸牌,每一组100个人,这样参观者早上6点多就开始在广场列队,有的观众4点就来了,7点多,已经排十几个队伍了。从那天开始,故宫每天提前开馆,每一组队伍有序地举着牌子,后面的参观者一直往前走,就像运动员入场式一样了,老人也不用跑了,年轻人也不能太着急,也得排好队,有序入场,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展览结束。
人们排队确实等的时间很长,一开始要等三四个小时,后来增加到五六个小时,工作人员就会告诉观众,你排这个位置,还要等多长时间。这个时间怎么度过,工作人员把队伍调整到树阴底下,然后设了50个凳子,这样能够有150人坐在凳子上休息休息。单霁翔还让员工们筹备大量的图书,特别是跟《石渠宝笈》和故宫书画藏品有关的图书,事先制作了册页,用手机扫描册页上面的条形码,里面有展品的详细情况,参观者可以先阅读,做做功课。然后故宫方面组织了30名志愿者,每天交替上岗和正式员工一起,给排队的观众讲解里面都在展出的是什么样的藏品,用什么样的角度来欣赏这些藏品最好。
有一天晚上8点,单霁翔和下属们去展览现场视察,那个时候还有2000多人。单霁翔问,你们有什么要求,他们说白天买的水都已经喝完了,能不能给我们烧一些水?当时气温已经开始下降。单霁翔赶紧和几个同事去厨房烧水,沏了2500杯茶送到队伍中。几个小时后,单霁翔回到武英殿外时,等待观展的长队依然缓慢前行。有的观众在队伍里开玩笑地嚷嚷着:“有没有饭啊,都饿了。”单霁翔赶紧说:“行!”他让员工准备了800盒泡面送来。
那天夜里,直到最后一名观众离开,武英殿才关上大门,当时已经是次日凌晨3 点45分。
2016年,单霁翔打算清除故宫博物院环境中的不安全隐患,要拆除彩钢房和临时建筑8500平方米,59栋彩钢房现在已经拆除了49栋,还剩最后10栋。要使紫禁城的地面、墙面、屋顶等各个细节都能够通过日常维修,得到更好的保护。
主人公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