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的创客与结构化的教育

2016-06-02 09:49魏忠
今日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爱迪生乔布斯结构化

魏忠

1876年初,托马斯·爱迪生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工厂机器的轰鸣实在不适合养育孩子,爱迪生于是搬到了门罗公园。在那里,爱迪生将自己的创客变成了创客团队。在之后的6年,爱迪生展现了400项伟大的发明。不为人知的是,这6年,其实绝大多数发明并不是爱迪生做的,而是爱迪生背后的创客们做的,爱迪生所说的发明电灯做了1000次、6000次、10000次实验的矛盾说法,也是天才营销员爱迪生的营销手段而已。大家熟知的“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的说法就源于此,但人们不知道的是,1%的灵感来自爱迪生,99%的汗水来自背后的创客团队。

爱迪生创客团队招募和管理也与众不同,他把这些背后的人称为“MUCKER”,英文是清除垃圾的人。这些人全部选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职业学校的学生,爱迪生要求他们将后面的人生献给爱迪生的公司,每周工作6天、55个小时,随时接受爱迪生的灵感开始工作。有灵感的爱迪生获得的回报是一个百年的公司:通用电气,而勤奋的创客获得的是普通工人的工资。爱迪生说:他们不需要金钱的回报,他们需要的是事业的野心。

我无意对爱迪生的做法说三道四,以上史料都是公开的,在大卫·伯克斯 《创造力神话》一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爱迪生时代的MUCKER与今天的创客MAKER单词很像,但如果不进行深思,今天的创客们很可能重蹈爱迪生时代创客的命运。

1876年到1882年,这些创客们在门罗公园的创客空间二楼里面夜以继日地工作,而一楼的爱迪生在不停地接待客户、科学家、全世界来参观的人,时而萌发创意,等客人都走后告诉楼上的创客们夜以继日地工作。

木工、电脑、艺术设计、工程制造、折纸、软件、电路板、App,一样都不能少,但这仅仅是碎片化地学习和制造。今天各种大众创客空间和学校创客课程中的学生们成不了爱迪生,也成不了乔布斯,他们很可能只能是MUCKERS,因为,他们的知识、技能、体验完全是碎片化的。

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他出生的时候,米兰镇是美国最著名和繁忙的航运交通要道和小麦货场,就像明清盛世时代的扬州。爱迪生的爸爸是木匠和房屋修建商人,爱迪生的母亲是富有经验的教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再加上经济的繁荣,爱迪生童年接受的是培养创造力的精英教育。但是在爱迪生7岁那年,由于美国伊利湖铁路修建,使得米兰镇失去了物流中心的地位,父亲的商业也随之破产,爱迪生一家拆迁到了另外一个小得多的城镇的郊区,和一个差得多的学校,在那里,爱迪生发生了后面受歧视的故事。只不过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爱迪生的妈妈在移民后在一所女子学校任教(要不是女校,爱迪生应该会转校的),失学后的爱迪生在妈妈的“在家读书”的教育下成长。更有一个细节大家不太注意,爱迪生首先学习的是文学、艺术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名著,2年时间读完了所有著作。开始读哲学著作,再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阅读科学和哲学著作,再往后阅读科学著作,工程著作,当这些书不能满足爱迪生的时候,爱迪生开始做实验,14岁就去卖报赚钱做实验,由此练就了一身销售技能。

小时候碎片化的教育告诉我们爱迪生小时候很笨,碎片化的知识告诉我们爱迪生说天才来自勤奋,碎片化的知识告诉我们妈妈可以自己教辍学的孩子,碎片化的知识告诉我们爱迪生傻到了蹲在鸡蛋上面孵鸡苗,可是没有告诉大家上面的那些背景。

对比爱迪生,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乔布斯早年的结构化教育并不是人们熟知的碎片化的印象。1955年出生的乔布斯的经历也不是我们熟知的创客类型:父亲是机械技师,从小带领乔布斯学习机械和电子。乔布斯喜欢游泳,乔布斯的养母给别人看小孩赚取收入让乔布斯接受专业的训练;当乔布斯显出聪明才智后,养父母把家搬到了惠普公司邻居,一方面让乔布斯有机会多动手,另一方面乔布斯可以上更好的高中。在高中,乔布斯认识了至关重要的几个人。

如果我们还原爱迪生和乔布斯的人生规律和创客规律,我们除了可以总结出从小接受动手和创新训练以及兴趣培养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受的结构化的教育是能够支撑他们创新的。我担心的是,目前的创客浪潮,将创客与创客教育混为一谈。

那么,创客教育如何结构化地支持创新人才的非结构化特点呢?创客教育与创客不同,当我们说一个创客的时候,任何一个制作和发明者都可以称为一个创客。最明显的是那些民间发明家所做的农具、机械、农业革新、家庭革新、生活革新。这些民间发明家的革新非常有趣,也很有用,但是没有一个成为爱迪生,也没有一个能够普及推广,其原因在于他们缺少结构化的训练。而这种结构化的训练,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并不缺乏,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将一门一门结构化的知识割裂,变得不好玩了、没有趣了。

STEM教育事实上是创客的升级版,STEM或者说更时髦的STEAM,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是结构化地改进了创客中浅层次的创新,将创客中的深层次学科结构化地表达出来:无论是爱迪生的童年还是乔布斯所受到的教育,从STEAM角度看,都是相当结构化和相当完美的,并具备民间发明家碎片化和偶发性的特点。

然而,仅仅是STEAM教育,还不是创客教育的全部。传统的工科男和艺术女,无论成绩多么好,具有创新精神的并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丧失,好的成绩反而成为固执和古板的代名词。那么,创客教育在童年有什么特点呢?

非常多的书籍写到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时候,都会谈到,他们的童年,都会碰到以下几点:小时候某个偶然的情况引发了对某方面知识的极大兴趣,遇到过一个具有核心能力却违反常规的导师、接受过严格的科学和工程训练或者身边具有这样的环境,在未成年的时候接受某种只有未成年能够学会的某种动手技能,或者身边父亲母亲对他在年少的时候进行过很特别的艺术、文学和哲学影响。

总结下来,以下结构化的影响在童年对于创客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教育之真:必须具备相关学科基本的严格的训练,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文学、哲学的教育,这些教育起点要高,时间要早,留下终身的童子功;

教育之趣:从小接受过动手类项目的很高水平的训练,例如机械、玩具、拆装、电力、电子、软件、棋牌,这些训练在成年以后进行就晚了;

教育之美:从小接受过文学、诗歌、建筑、绘画、艺术、舞蹈等的训练,以及博物馆、美术馆、风景区等的熏陶。

上面几点,知道的教育工作者非常多,难就难在度的把握和个性化的培养。传统的学校,为了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以上各点都或多或少涉及,却是填鸭似的,没有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地教育,也培养不出来创新人才。

更大的问题在于,每个年代,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所有的人才,只有在适合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才被称为人才,换一个环境,就不是人才。三十年前的中国教育,数学、物理、化学成为主课,是适应工业化和重化工时代的需求。后来中国改革开放,轻工业大发展,对外交流增多,人们交流更加重要,因此在数理化外,又增加了外语和语文,以上五门课,构成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主干课以及主要社会需求。过去二十年,计算机和信息电子以及软件成为新兴的行业,薪水高、需求量大,创客领域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

然而,创客是碎片化的,教育是结构化的,教育的改进总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培养的人,总是被社会所诟病。创新人才,总不是学校能够培养出来的。

教育要想适应创造力社会,就要理念上适度超前、结构上相对稳定。在我看来,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抓手。

1.知识:什么是未来十年所需要的知识。知识本身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然而还是有其规律的。很多学校赶时髦,学很多创客知识,我认为这很危险。知识本身一辈子可以学习,然而什么是十年以后不变的和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才是学校结构化中应该重点强化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地理、历史等都很重要,然而,未来社会的要求更加广泛和综合,副科将走向前台。

2.技能: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棋牌、科技,相比起知识,人的由肌肉记忆作为基础的技能能保持更长时间甚至人的终身。未来二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技能,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了。有一个非常错误的现象,我们的学校教育所教的技能与一般的培训没有什么不同,带来碎片化的技能并不能让孩子们终身受益。例如,学校里面不教乐理、不教审美、不教棋理、不教思维模式——这些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掌握但很重要的东西,应该由学校来培养。但有的学校在技能培养中,却完全顺从学生天性,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重点,缺少应有的深度。

3.体验:成年人不读书,不是因为小时候读得太多了,而是小时候读书体验特别不好。乔布斯从小可以见到惠普公司和其创始人,上高中的时候就能用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这启示我们,机器先进与否不重要,但要给孩子未来世界新鲜的体验。体验这种经历,三十年乃至终身不忘,因此厕所中有手纸、学校环境很友好对于学生的成长很重要。这不仅仅是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精神载体。

有了以上教育之真、教育之趣、教育之美的基本架构,再加上知识、技能、体验的基本规则,我们才能够设计未来的创新支撑,融合学校的学科,变创客热度为创客教育。

猜你喜欢
爱迪生乔布斯结构化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爱迪生的“135岁”
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