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中小学生守则》内容切实优化学生管理

2016-06-02 15:56刘长海
今日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守则学校学生

刘长海

加强学生管理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是紧密相连的。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其实质就是学校遵循法治和道德规范,以活生生的学校生活来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

为适应近年来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生守则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化学生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在多方科学论证和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基础上,教育部于2015年正式发布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新版《守则》内容全面,语言平实,操作性强,兼顾时代性与继承性,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2015年版《中小学生守则》的特点分析

与2004年发布的《守则》相比,2015年版《守则》有以下特点。

一是体现系统性。新《守则》共9条,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前3条突出了“三爱”,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内容。第4条突出法治内容,是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第5条至第8条突出以生为本,分别规定了人际交往、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的内容。第9条突出了生态文明方面的内容。

二是保持继承性。新《守则》涵盖学生个体发展以及个体与他人、社会、国家、自然的关系等维度,保留了原《守则》中应该长期坚持的内容,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勤思好问、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勤俭朴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等。

三是突出时代性。新《守则》最为鲜明的特色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有机融入《守则》,体现与时俱进,有助于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学生思想和行为。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法治、文明、平等、友善、诚信等,直接写进了《守则》新稿,并着力体现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要求。同时,补充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一些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坚决远离毒品等。

四是强调操作性。新《守则》遵循了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实际和语言习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各界普遍反映的原《守则》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新稿有了较大变化,每个条目都采用主分结构句式,主句提出原则性要求,分句提出了更加具体、便于学生操作的行为规范。在语言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利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统一。

二、2015年版《中小学生守则》的基本框架

《中小学生守则》共九条,提纲挈领地提出了中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为加强德育和引领学生自我管理指明了方向。

(一)爱党爱国爱人民是永恒的德育主题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提出的首位要求。如何让爱党、爱国、爱人民更加易于理解和操作?《守则》提出了细化的要求,从了解党史国情做起,让中小学生明辨是非,坚定立场;从珍视国家荣誉做起,让中小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中小学校还可以对此进一步细化,如从尊重国旗国徽、学唱国歌做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做起,让中小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二)好学多问肯钻研是学生的天职

热爱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经受住全球化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过去,将学习理解为读书,是对学习内涵的窄化,21世纪的教育要求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校教育要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提问、肯于钻研,成长为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学校要引导当代学生继承和发扬主动预习、认真专心听讲、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传统,还要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和质疑的习惯,乐于发表见解和科学探索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现学习乐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三)勤劳笃行乐奉献是社会公民的责任担当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也是公民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职业有分工,劳动无贵贱。对每个人来说,劳动是个人独立的标志,是人生幸福的根基所在;对社会来说,劳动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社会有效运转的保障。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享受着家庭的呵护、老师的关心和全社会的爱护,但他们也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从小养成劳动习惯,端正劳动观念,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不能变成只会索取、不懂奉献的寄生虫。

(四)明礼守法讲美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培育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抓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有浓厚的人治传统,公民的法治素养亟待提升。中小学生要学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当权益。校规校纪、班级公约、社会公德、文明礼仪是学生时刻都能接触到的规则,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这些规则的学习,认识到规则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积极价值,在公共场所自觉排队不喧哗,礼让他人不争抢,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做文明守纪、彬彬有礼的好少年。

(五)孝亲尊师善待人是文明素养的集中体现

公民的文明素养,集中体现在他与周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狭义来说,道德就是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规则。父慈子孝是家庭和谐的基础,现在很多家庭的教养方式失于溺爱,需要加强孝德和感恩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学会关心体贴父母。尊师爱生是校园和谐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用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和社会成员交往,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学会为集体和同学做贡献,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做到尊重他人、热情友善、虚心接受批评。

(六)诚实守信有担当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诚信教育要从小抓起,学校要教导学生真诚待人,实话实说,不说谎话;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做不到时要诚恳道歉,主动承担责任,不找借口;守时守约,与他人约定时间后,绝不随意推迟;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不推卸责任;借用他人物品要及时归还,未经允许不动用他人财物;拾金不昧,捡到任何物品都不能据为己有;诚恳求教,不懂就问,不能不懂装懂;作业按时完成,独立思考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七)自强自律健身心是幸福人生的基石

身心健康是幸福人生的基石。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守则》除了关注身体健康外,还进一步关注心理健康。学校要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基本技能,以积极心态来面对成败得失。网络中的暴力、色情等信息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守则》专门提出“文明绿色上网”,要求学生学会自律,通过阅读、交往、文体活动来充实精神世界。学校、家长和社会要努力做好信息“把关人”,培养学生识别、拒绝不良信息的能力,增强自制力和免疫力,抵制不良诱惑。

(八)珍爱生命保安全是亟待加强的基础工作

生命安全是追求远大理想、建设富强国家、享受人生幸福的首要前提,频频发生的青少年安全事故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火灾、地震、溺水、拥挤情况下的自护技能,牢记报警电话及各种可能的求助办法。在留守儿童密集的地区,学校安全教育尤其需要加强力度,创新方法。

(九)勤俭节约护家园是严峻的时代主题

当前,自然环境恶化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普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严峻的时代主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生活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去理解勤俭节俭的必要性,引导中小学生自觉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抵制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减少资源消耗;爱惜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学校还要引导中小学生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员,向家长和社区传播低碳环保理念,和家人一起改变攀比奢华等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发扬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共建绿色和谐家园。

三、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要重点处理好几对关系

中小学应该把贯彻落实《守则》看作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契机,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落细上下功夫,引导中小学生记住每一项要求;在落小上下功夫,引导中小学生遵守每一条准则;在落实上下功夫,将《守则》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基于国内国际经验,各地、各校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需要重点处理好如下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加强学生管理和优化学校治理的关系,将加强学生管理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相结合

遵守校纪校规,是讲法治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法定义务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学校制订的诸如“女生不能留长发”“生日不能跟同学一起过”等侵犯学生基本权益的“雷人”校规就不宜遵守。这一点提示我们,加强和优化学生管理任重道远,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更具紧迫性。《守则》是各地各校开展学生管理的基本纲领,为各地各校制订学生行为规范和校规提供基本准则和依据。各地各校要以《守则》和相关法规为准绳,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制订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的具体规章,形成国家、地方和学校合理分权的学生管理格局。

加强学生管理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是紧密相连的。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其实质就是学校遵循法治和道德规范,以活生生的学校生活来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学校办学行为的持续规范,是开展切实的学生管理和有效的学校德育的必要前提。从法理和道义的角度来审视,如果学校违规在先,学生管理规章的合法性将荡然无存。如果学校过分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布置过量作业,我们就没有理由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不作弊。

(二)处理好学生义务与学生权益的关系,努力构建引导手段和惩戒手段相互支持的完整教育系统

中小学生既有其合法权益,又有其应尽的义务,两者不可偏废。2015年版《守则》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体现了学生管理思维的进步,但作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守则》的核心意义在于清晰界定中小学生的义务和责任,以保障学校正常教育秩序。

为了充分发挥《守则》促进学校德育的功能,学校应该丰富和创新学生管理手段,建立学生管理的完整系统。从积极方面来看,《守则》努力概括和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学校不应孤立地宣传《守则》,而应该将贯彻《守则》及相应校规看作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中开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引导工作,综合通过德育课程、班队会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从消极方面来看,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对违纪学生的适度惩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一些中学生拒不遵守规章的行为使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难以得到保障,广大学生的受教育权益也无法充分实现,甚至师生的人身安全也处于威胁之中。英美等国关于学生惩戒(如停学、开除、零容忍)的规定和做法提示我们,在程序得当、程度适宜的前提下对违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戒是必要的,也是合理、合法的。全面、合理的学生管理系统应该坚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以规训和惩戒为辅,努力表扬和强化良好行为,尽可能建设性地使用各种惩戒手段。

(三)处理好德育和师德建设的关系,将加强学生德育与提升师德素质相结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示范,然后才能充分地承担育人使命。《守则》虽然是针对学生的要求,内容也不难理解,但实际上每一条守则都适用于教师、适用于成年人,而且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们有多少教育失之无效,不是因为成年人带头坏了规矩、起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守则》,模范遵循规则,努力提升师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教师的为人师表体现在教师敬重和珍惜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能够用扎实的学识、能力、态度和人格魅力,来感化、濡染学生。贯彻落实《守则》要将加强学生德育与提升师德素质相结合,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最终会导向学校德育的成功,能促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校生活中习得相应的道德品性。

(四)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在贯彻落实《守则》立德树人中应承担主要责任,同时,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也不容忽视。学校要以《守则》为契机,利用各种平台和活动,引导家长理解《守则》的内涵,运用《守则》开展家庭教育,树立科学观念,形成良好家风,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主动联系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创新方式方法,用适合当代中小学生特点的方式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尤其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统整社会资源,净化社会环境、网络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共同发挥立德树人的正能量。

本文系2015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究”(BEA150068)的系列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守则学校学生
森林守则
退休者七个理财守则
雾霾天健康守则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学生写的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做好祖父母的九条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