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雯
在日本,偏僻山区人口流失、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有些村落甚至成了无法维持社会机能的『限界集落』
(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一半以上,社会基本共同生活难以维持的村落),而且这样的村落正在迅速增多。为了吸引年轻人和企业,这些地区的自治团体和居民一直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但骨干力量的年龄越来越大,做事力不从心,就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找不到出路。然而,在这其中,平凡的神山町却脱颖而出,并且自1995年建町以来,人口机械增长于2011年首次为正。神山町是如何独辟蹊径,致使工程师和创意工作者纷纷选择落脚于此,又是如何在日本大兴卫星办公室的大背景下,实现神山奇迹的呢?
神山是一个位于鲇喰川沿岸,人口约为六千一百人的小镇,距离四国德岛市内只有40到50分钟的路程,但平地稀少,星星点点的村落就像粘在陡峭的斜坡上。过去,神山也曾因林业的发展繁荣一时,但随着木材价格走低,它最终没能逃脱人口减少的命运,从1955年建町时的2.1万人,减少至6千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备受少子化和老龄化困扰的山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达百分之四十六。
石墙,神山町特有风景,在平原地区很少见。
然而,这样一个落寞的日本小镇,却在近年来,像施了魔法一般,人多了,店铺丰富了,村落也热闹了。小镇的逆势增长,无法忽略的是日本IT风险投资的“转移浪潮”——东京等一线大城市过度饱和,日本总务省有意启动“乡土远程办公”计划,与公司合作,实现多人次的从东京向地方转移,既实现地方人口增长又不会抢夺地方工作。与此同时,企业不仅在探寻降低成本的方式,也在寻求业务连续性计划——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能保持业务的运转——这就需要把业务分散到各地。而IT行业的发展,远程办公技术的兴起为其提供了办公转移的可能性。于是,卫星办公室兴起了。
2010年10月,从事名片管理云服务的东京IT风投企业——Sansan的第二家办公室——神山实验室落户神山。Sansan的社长寺田亲弘看重硅谷的工作方式,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自由的工作方式能为员工提供宽松的氛围,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通过一系列的尝试,开发团队以工程师为主、采用远程工作的方式形成常态,而营销团队的线上营业也在不断发展,打破了面对面拜访的传统营业模式,并使得公司的大部分订单来自线上客户。
几乎每个晚上,缘侧办公室都有聚会,分担着联结卫星办公室和神山塾学员的功能。
而在神山工作的员工们,能通过即时通讯软件Skype出席东京总部公司的晨会,又能通过网站apple.in在会议上参与讨论,借用社交网站Yammer进行内部员工交流,信息通讯技术的发达使得卫星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保证,又与总部公司同步,消除隔阂。另外,员工们在享有同东京本部员工相同报酬的情况下,又可以用低成本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不用担心堵车与尾气,可以购买刚出土的有机蔬果,可以浸泡有名的神山温泉。
缘侧办公室成了神山的典范,参观者络绎不绝。合宿不仅让职员们建立了友谊,也给他们提供了轻松自由的氛围,工作效果大为提升。
卫星办公室展现出的优越性,使得在Sansan立足神山后,又有9家风投企业租下了旧民居用作办公场所。还有一些大型IT企业,如雅虎、谷歌等,虽未设立固定办公室,却也不时会派员工来短期工作,由此,闲置已久的老旧民居陆续被改造成了办公场所。
企业的入驻,给小镇带来了人气与生机,而随着移居者的增多,当地各类商品和服务设施也越来越齐全了。这些年来,日式家常料理与意面、广岛烧共同组成的共有饭馆梅星茶屋、提供用砖炉柴火烘烤而成的面包的薪面包、有美味的法式料理,并成为新老居民 聚餐聚会场所的On Y Va咖啡店、位于山腰却总是满约的Coco齿科,收藏影响人生的书,是“与自我面对面的地方”的Hidden Library等场所,陆续出现在神山的地图上,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于是,小镇华丽变身了。
Sansan一类的卫星办公室落脚神山,并不是无的放矢,随意抽签决定的,而是神山各势力量共同酝酿出来的,神山独具的优势所决定的。
优越的通讯环境
神山拥有日本首屈一指的通信基础设施,自2005年左右起,德岛全境内就大规模铺设了光纤网,光纤总长超过20万公里,能绕地球5圈,优越的通信环境对IT企业,特别是从事影像制作的企业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另外,德岛县政府为了给卫星办公室招商,特地去东京、大阪与风险投资企业洽谈,并提供了方便企业出行的车辆、为企业在德岛机场预留停车位等优惠条件,在各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绿谷的多种尝试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一支神山的在地力量——绿谷,非营利性法人组织的绿谷,其前身是1992年为促进国际交流的“神山町国际交流协会”,核心成员为大南信也、岩丸洁、佐藤英雄及森昌槻(除工作人员,还有10名理事)。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移居者和艺术家提供帮助、对空置房屋再利用、人才培养、道路清扫等,小小的机构因卓有成效而闻名全国。
在神山实验室设立之前,正在探索新的办公模式的寺田亲弘,给大南提供了重要启发,大南开始思考企业进驻的可行性,并主动接触有相关需求的企业,为他们联系老房屋主,帮助他们合理利用空置房屋,立足神山。于是越来越多的卫星办公室落脚神山。
但与此同时,绿谷出于小镇长期发展的需求,并不注重企业引进的量,而是重视其质,于是,绿谷帮助神山启动了对企业的逆向选择,选择那些可以帮助村庄发展、完善村庄设施的公司。如隅田徹创办的Plat-Ease及缘侧公司,其录用的二十名职员里,其中17个就是德岛县人,6个是神山本地人,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另外,缘侧办公室成了神山的典范,参观者众多,参观者与卫星办公室的员工、当地居民每夜欢聚在这座墙面都是玻璃的办公室里。
而远在绿谷引入卫星办公室项目之前,就已经在挽救神山“过疏化”的势头上,做了诸多尝试。
1999年,绿谷正式启动了让国内外艺术家们开展创作活动的KAIR。KAIR通过承担艺术家们的交通费、生活费、材料费等全部开支,吸引他们来到神山,让他们与当地居民交流,用新的想法与创意,孕育并留下新的作品。艺术家的招募和选拔都是绿谷完成的,从上百位申请者中,以“如果神山能有这个就好了”的视角选拔出三位艺术家。于是,漫步神山,处处可见奇妙的作品,如融合了西洋和日本风格的巨型浮世绘《神山的日神山的夜》(伊娜·施耐德,德国)、剪纸投影作品《留在这里的东西》(夏洛特·麦高思,英国)等等。 特别的是,相对于留下来作为旅游观光资源的作品本身,艺术家住在神山这件事更被看重,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招待与帮助,这使得艺术家们十分享受居住在神山的经历,很多人在活动结束后重返神山,其中三位还移居至此。而对于多位落选者“如果工作室费用可以承受,自费也没关系”的想法, 2007年,绿谷设立 “Art In 神山”项目,住宿、工作室等费用完全由艺术家承担,而这并未阻止艺术家们对神山的向往。
另外,针对于地区建设的长远发展,大南提出了“创造性人口过少”口号——积极改变人口的结构,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绿谷寻找的准移居人,是“手艺人”,让他们在劳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于是,“工作进驻”的宗旨就应运而生。
绿谷凭借在满足艺术家移居神山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与屋主交涉、提供移居帮助等实际经验,获得了移居交流支援中心唯一自行运营的权利(而德岛设立的其他七个中心皆设立在当地政府办公所在地),这使得绿谷在对有移居意向的人的资料接触上没有受限。在这过程中,大南会特别注意面包师、网页设计师这样身份的人,因为个体经营者无论做什么工作,移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在神山町里,可以见到用砖炉烤面包的上本夫妇,来自大阪网页设计公司Kinetoscope的广濑圭治,从事靛蓝染色的职业手艺人泷本夫妇。再者,由于空置的房屋数量有限,是否把旧民居介绍给想搬进神山的人要看绿谷的意见,而这过程中,就可以借机排除一些可能给地区带来不好影响的人。有人质疑绿谷对移居者的主动选择,而大南认为,接受外来人员对于地区也是有压力的,选择当地接受的人是件必要的事。
另外,绿谷开设了神山塾,针对无法领取就业保险的求职者办讲座,策划活动,以使他们掌握自立的本领和技能。其成员年龄集中在25-39岁,有以打零工维持生计的自由职业者,也有从大企业辞职的人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至2014年,神山塾已送出62名学员,其中竟有28名留在了神山。 恰如参加第三届神山塾培训的神先岳史,在对未来迷茫之际,经由培训,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积累了相关经验。结业后,神先选择留在神山,在梅星茶屋开了意式餐厅Eleven,同也是神山塾学员的国本的Kabachiya一起让梅星茶屋发展成了共有饭馆。另外,神先还主持每月一次的“神山青年人峰会”,联结当地人和移居的年轻人。像神山一样从神山塾受益的人很多,他们通过重新审视、自我理解,迈出了新的人生步伐,不仅重焕新生,也给神山町的未来注入了不可估量的活力。
神山的“接待文化”
神山有第二十个札所烧山寺,对来这里的参拜者,当地人会很热情地用食物和水招待他们,有人认为正是这种“接待文化”,造就了神山开放的精神风貌。神山人容易接受截然不同的东西,在当地居民看来,自绿谷开始开展活动,神山就经常出现“不可思议的人”,这种因习以为常而不会过度关注的态度,正是神山式的欢迎方式。
另外,只要移居者不给当地带来麻烦,神山人就会慷慨地提供帮助,如给神山塾女学员提供住宿的绿谷核心人物岩丸洁、为移居者排忧解难,并帮他们介绍旧民居房东的松浦广美……于是经常能从移居者和卫星办公室的人嘴里,听到“这里的人很亲切”“不把我们当外人”之类的回答。
特别是在KAIR的项目中,当地居民对艺术家们的照顾无微不至。参加的每位艺术家配有两到三个助手,助手又分别担任着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父亲”负责采购木材石料、和土地所有人进行交涉等事务性的工作,而“母亲”提供起居生活上的各种帮助。担任父亲角色的助手会跟别人说:“那个创作人这么说的,你能帮个忙吗?”这样一来,平时对KAIR不怎么关注的人也会热心地提供帮助。而提供帮助并不是当地人的义务,但是很多居民尽其所能。这种“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的理念与行动,给艺术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为后续的参与与移居奠定了基础。
而绿谷引进的卫生包干项目——将道路分区,由民间团体或企业等机构分别承包清理,并树立Adopt标志,注明承包者的名称,果如“adopt”的含义“领养”,当地居民把各自承包的区域看作自己的孩子,倾心去照料,让来到的人觉得“说起来这里的路上没有垃圾啊”“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大家亲自清扫街道,不仅是身处“文化村”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欣然为之的自觉与共同参与的自豪。
神山的蜕变,奇迹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
政府在远程办公技术兴起的大背景下,积极为神山的转型创设了优越的基础设施及多样的优惠政策。而神山居民的开放与包容,绿谷多样的创新与尝试,为神山创造性人才的储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多方的摸索和实践中,神山渐渐成了未来社会的模样:艺术家的创作给村庄带来久违的创意与活力,卫星办公室的入驻引发了移居和投资的热潮,梦想和热情在神山扎根破土,每个村民都在自己的足迹的延长线上,走出了人生的新方向。
如今,这座“绿色硅谷”聚集着来自都市的企业和年轻人,活跃着才华横溢的创意人和商业精英,它正一步步变成创造力的孵化器、工作方式的试验场,成为21世纪的前沿所在。神山创造的奇迹,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