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ring technologies,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masters who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production of Yixing clay teapots emerged in an endless stream, such as Ren Ganting, Wu Yungen, Zhu Kexin, Pei Shimin, Wang Yinchun, Gu Jingzhou and Jiang Rong etc. They not only inherited the rare traditional treasures but also integrated with their own innovations,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时至近代,紫砂壶的烧制工艺更加成熟,技艺精湛的制壶大家层出不穷,如有“建国后七老艺人”之誉的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便是其中翘楚,制壶工艺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他们在乱世之后继承先贤制壶传统,且能推陈出新、自出机杼,真乃难能可贵。
当代宗师胸怀天下
伴随着拍卖价格的一路走高,顾景舟近几年可谓风头无两。
顾景舟进入紫砂领域,其实是继承家学,其祖母邵氏为清代制壶名手邵友兰的孙女,所制之壶有大家遗风。顾景舟从小耳濡目染,加之天资聪颖,少年时期便已在紫砂壶界小有名气。
1939年,年仅24岁的顾景舟应上海古董商朗玉书的邀请,离开家乡来到繁华的上海滩,制作仿古壶。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顾景舟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有机会反复揣摩,悉心研究,得以汲取并掌握了中国陶艺的博大精华。虽然面对的是陈鸣远、邵大亨、惠孟臣、黄玉麟、邵友廷等前辈大家的名作,但顾景舟毫不生怯,而是凭借一手高超的技艺将仿作制作得形神俱足,甚至其当时所仿清代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世器物被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两家博物院紫砂藏品做鉴定时才发现这原来是自己的作品。
仿古之外,顾景舟也进行自己的创作。除了在技艺上修炼得炉火纯青,顾景舟还特别注意技艺之外的修养。除了制壶,他还精通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等,与当时上海的文士名家吴湖帆、江寒汀、来楚生、王仁辅、唐云等过从甚密,这些让顾景舟从身心到作品都具有了一般艺人所没有的文化味、文人气,这也正是他成为顶级大师的关键。
多年的文化陶养,让顾景舟对紫砂壶有了自己的审美选择,那就是最终在艺术的成熟期确立了以“素器”为主的创作理念。正所谓“大巧不工”、“素以为绚”,文人所喜好的素养、清淡之美在顾景舟的紫砂壶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那是一种不随潮流、不追时尚的大雅之美,具有永恒的魅力。
顾景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有着胸怀天下、振兴紫砂的远大抱负。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政府号召,负责“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工作,培养出很多高级工艺美术人才;他还积极参与紫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1975年起,他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改革开放后,顾景舟带领中国紫砂走出国门,建立“紫砂特艺班”,按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样先生的供样,复制历史名作,奠定了新时期紫砂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基础,并在香港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上大放异彩;他还在香港为罗桂祥收藏的200件藏品做公开鉴定,以及开办陶艺讲座,向世界推广中国的紫砂艺术、紫砂文化。
终生的付出换来今日的地位。如今,“顾景舟”三个字就是紫砂壶的金字招牌,动辄千万的价格确是物有所值。
七老艺人各擅胜场
“建国后七老艺人”中,虽然顾景舟的名气最大,但也无法掩盖另外六人在紫砂壶历史上的熠熠光辉。他们技艺精湛、各有所长,一生倾心于紫砂陶艺,为中国紫砂技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淦庭擅长紫砂陶刻。他善于在各种紫砂茶具、花盆、鼎罐、文房玩具上陶刻装饰山水、花卉、翎毛、人物等,无不雅致生动。他还特别注重写意笔墨的线描变化,讲究各体书法、文学诗词、辞章与短句,使陶刻装饰与紫砂艺术风格和谐而又协调。其所刻书法,笔力遒劲,刀锋灵秀,正草隶篆,各领风骚,尤以大篆和古隶见长;图画看似随意刻绘,其实自成章法,功夫独到,自成风格。
吴云根出身贫寒,又逢乱世,当生活难以维系之际,他边帮人家做粗活以维持生计,劳动间隙依然专心做壶,使自己的制壶技艺不断提升。他技艺全面,擅长光器、花货、筋囊器等各类器型的创作。其紫砂壶作品温厚稳重、朴雅润泽,显示出一种名家风范和大家气度。
王寅春有着与顾景舟相似的经历,曾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到上海为古董商龚怀希仿制紫砂古器。仿古的经历一方面可以让紫砂艺人眼界大开,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锻炼自己的技艺。在上海期间,王寅春反复揣摩历代名家经典作品的造型特点,研究古人的制作手法,把握住各前辈名人造壶的形和神,成功地复制了时大彬、徐友泉、陈子畦、陈鸣远等诸位大家的作品,也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其所制之壶,造型雍容大方,规矩挺括,光润和洽,口盖准缝严密,令人赞叹不已。
裴石民擅长仿制陈鸣远作品,人称“鸣远第二”;也工筋囊器,并善捏塑、浮雕,所创“狮球”、“狮灯”、“狮座”系列壶存世较多,人称“狮球王”。裴石民也曾到上海做仿古器,却不是被邀请,而是自告奋勇。后来的事实证明,古董商没有邀请他实在是眼界堪忧。裴石民仿制陈鸣远形态各异的古壶、古尊、古鼎、古瓶、古盆,或仿像生类瓜果菜蔬,均能细腻逼真、维妙维肖,技艺之精湛在上世纪20至 30代达到高峰,闻名行业内外。
朱可心长于紫砂素饰花货,无人能出其右。其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做茗壶皆法度适宜,生意盎然,神韵俱佳。他还是“七老”中第一个夺取国际大奖、第一个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全国美术工艺观摩大会上获得国内大奖、第一个进入高等美术院校进修、第一个参与企业管理、第一个开发设计了造型多种装饰的系列产品的紫砂大师。
蒋蓉是“七老”中唯一的女性,也是位擅长花货的大师。她善于将动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体,经过艺术提炼、创造,自如运用于紫砂作品之中,设色与造型逼真,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形象色泽及表面肌理都有妙趣天成之感。其创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动植物为题材,表现手法以仿生为主,作品形象生动、色彩绚丽,形成了独特的紫砂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