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旭 林云万 和 鹏
广州市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张 旭 林云万 和 鹏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质量现况,为消毒质量监测与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连续三年对各医疗机构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广州市各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三年共监测106份样品,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总合格率为90%,其中2012-2014年合格率依次为95.6%、85.2%、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2.960,P>0.05);在不同类型内镜中,胃镜、肠镜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83.3%、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集成内镜洗消中心和使用四槽法或五槽法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和卫生质量均合格。结论 广州市医疗机构的内镜消毒质量应加强消毒技术指导和监督监测,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 内镜; 消毒质量监测
【Author′s addres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0440, China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为一种有效的侵入人体腔内的诊疗仪器,使用非常频繁。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和材料特殊,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问题一直受到重点关注[1]。为了解广州市各医疗机构内镜的消毒质量情况,给医院管理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提供科学依据,于2012~2014 年对各医疗机构进行了内镜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材料
选取三年内所监测的医疗机构进行内镜消毒质量调查和监测采样。
1.2 方法
现场采样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样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2],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1.0 mL洗脱液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 mL,(36±1)℃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CFU/件); 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 μm) 过滤浓缩, 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当滤膜上菌落数不可计数时, 内镜细菌菌落总数计算公式为: 菌落总数(CFU/件)=m(CFU/板)×50;当滤膜上菌落可计数时,计算公式为:菌落总数(CFU/件)=m(CFU/板)+mi(CFU/滤膜)。采样同时调查内镜清洗消毒方式、流程及清洗消毒液的配制使用、内镜的数量、使用及管理,洗消人员培训等。
1.3 结果判定标准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2]规定,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年度内镜消毒监测结果比较
三年共监测样品106份,合格95份,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0%; 其中2012~2014年合格率分别为95.6%、85.2%、85.3%,各年度监测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度内镜消毒监测结果 n(%)
2.2 不同类别内镜消毒监测结果比较
胃镜、肠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83.3%和92.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检出致病菌。见表2。
表2 不同类别内镜消毒监测结果 n(%)
2.3 消毒剂种类和清洗消毒方式的监测结果
医院内镜消毒用消毒剂大部分以2%碱性戊二醛为主,其他的还有邻苯二甲醛(OPA)、酸性氧化电位水等,三年共采集使用中消毒剂35份,经检测,所使用的消毒剂浓度、染菌量和致病菌均符合相应的卫生规范的要求,合格率为100%。大多数医院采用集成内镜洗消中心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为89.3%,只有23条内镜采用四槽法或五槽法进行清洗消毒,合格率为87.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清洗消毒方式的内镜消毒监测结果 n(%)
内镜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镜操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接触患者的黏膜、血液、组织,可能携带大量的病原菌,若内镜消毒灭菌不彻底容易导致医院交叉感染[3-4]。监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各医疗机构2012~2014年内镜消毒效果平均总合格率为90%,三年合格率依次为95.6%、85.2%、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和胃镜的合格率分别为83.3%、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格率有待提高。这说明广州,医疗机构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可能与医院日诊量高、内镜数量相对不足,内镜使用频率过高,清洗消毒时间不足,内镜储存不当等因素有关。监测中发现,其中有2家医院内镜清洗后直接悬挂在检查室,未存放在专用内镜储存柜里,导致内镜可能受到污染。提示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现象,主要是由于内镜清洗消毒人员思想不够重视,未严格按照标准步骤和时间进行清洗消毒造成的。今后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内镜消毒质量,确保内镜消毒监测全部合格。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的颁布和实施,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的采样和检验方法均有所改变,内镜内腔面采用5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代替原10 ml冲洗内镜管路全量收集,检验方法需结合菌落计数和滤膜法进行检测。2012年内镜消毒监测采用旧标准方法(GB 15982-1995)采样检验,2013年和2014年均是采用新标准(GB 15982-2012)采样检验,内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有所下降,比较2013、2014年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2=1.955,P=0.162>0.05)。但新标准的监测采样方法采用5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其50 ml液体量比10 ml能更充分接触到内镜的内腔面,结合菌落计数和滤膜法检验则将更科学有效地评价内镜消毒质量。我们发现,标准实施以来,有部分医院在自我监测时仍采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中规定的内镜消毒效果监测方法,抽取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对内腔面进行冲洗并收集检测,导致合格率偏高。故应加强规范内镜的监测采样和检验方法,以便于不同研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本次监测广州市大部分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已使用现代化的集成内镜洗消中心,仅少数医院内镜清洗消毒使用五槽法或四槽法。我们将两种洗消方式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比较,其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使用四槽法或五槽法虽然不如集成内镜洗消中心先进,但只要消毒人员思想上重视,严格按照标准步骤和时间进行清洗消毒,两者的清洗消毒效果是一样的。可见人为因素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5]。另外,蔡秋军等认为对硬式内镜器械实施集中式清洗消毒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确保器械灭菌效果[6]。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疾控机构加强监测和技术指导,医院应高度重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消毒措施,改进消毒方法和规范监测检验方法,同时加强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以确保内镜消毒质量,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 温宪芹,李子尧,刘 雷,等.山东省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消毒状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8(6):738-74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3-9.
[3] 李筱轶,贾志英,冯忠军,等.石家庄市12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5):536-538.
[4] 仝连洁,陈爱云,孙志强,等.加强内镜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909.
[5] 孔金艳,唐 平,周小凡.人为因素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影响的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827-828.
[6] 蔡秋军,许翠玉.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消毒集中式与分散式的管理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9):184-186.
Effect of Monitoring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s in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Guangzhou
ZHANGXu,LINYunwan,HEPeng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doscop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quality of the medicalinstitutions in Guangzhou,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ement of disinfection surveillance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in the area. Methods The field survey and sampling examination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of endoscopes in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3 years. Results Th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endoscopes in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Guangzhou was nearly eligible. In 3 years, a total of 106 samples were examined continually. The average eligible rate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effect of endoscopes was 90.0%. The eligible rates in 2012-2014 were 95.6%, 85.2%, 85.3%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2=2.960,P>0.05); Amo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ndoscopes, the qualified rates of the disinfection of the gastroscopes lumen and the enteroscopes were 83.3%, 92.1%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s not significant; Using integrated endoscopic wash-infection center and the use of four or five channel slot method for cleaning disinfection, qualified rate difference h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the concrntration of the disinfectants and the hygienic puality were pualified. Conclus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isinfection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and give some technical advices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Medical Institutions; Endoscope; Disinfection Quality Monitoring
R197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10.035
张 旭 林云万 和 鹏 :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广州 5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