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总管”竞聘暗藏大国角力
联合国秘书长让不少国家青睐。不可避免的是,在人选的竞争中,也就产生了不少不成文惯例,以及在幕后的诸多“刀光剑影”……
作为级别最高的国际公务员,以及“世界总管”的象征,每当世界上有大事发生,联合国秘书长都会以联合国的名义进行表态,同时也利用这一身份对有外交争端的各方进行斡旋协调。
看似风光的背后,在联合国自“二战”后成立至今70年来,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都是闭门磋商的结果——以往,甄选联合国秘书长都是由安理会15个理事国闭门讨论一份不公开的人选名单,选出一名候选人并提交联合国大会表决,在这个过程中,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直到去年9月,联合国大会才通过决议取消这种不公开的做法,而是改成邀请所有会员国加入讨论、允许候选人自荐等方式。然而今年,联合国要搞点新意思——首次通过两场公开面试和辩论的方式,在众多有意竞逐此职的候选人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位,而且整个过程都在联合国网站上直播。
除甄选程序更为公开透明外,今年的另一大看点是联合国是否会选出首位女秘书长——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于今年12月31日结束任期,在潘基文之前,联合国七任秘书长均为男性。
理论上说,联合国秘书长可以来自世界上任何国家,但多年来,各国对该职位反复博弈形成的“君子协定”是,秘书长不能由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或其他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的人士担任,而且人选在各大洲小国之间轮替,以往的秘书长人选基本遵循这样的规律——因为联合国秘书长当选需要安理会2/3以上票数通过之外,还需要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如果有一个常任理事国不同意,就会被一票否决。之前也曾出现过来自某大国的候选人被多次一票否决的情况。
此外,还有一个惯例就是,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由各大洲人选轮流担任——在联合国成立以来经历的八任秘书长中,有三人来自欧洲,两人来自非洲,两人来自亚洲,一人来自南美洲,而这次,来自东欧的候选人的呼声较高。
联合国是一个相对有国际法意义的国际组织,作为它的一把手的权力,《联合国宪章》中是这么说的:“秘书长可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任何事件,提请安理会注意。”但实际上,联合国秘书长的权力非常有限。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所有行政机构的统称,而联合国秘书长的地位相当于秘书处的总管,但其实联合国秘书长连自己的副手是谁都决定不了。
据悉,联合国秘书处有十几位分管不同事务的副秘书长,他们名义上是秘书长任命的左右手,但是实际上,这项任命只是走个形式。通常,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有一个副秘书长职位,而重要的副秘书长职位更是长期为大国所把持,比如美国、法国籍的副秘书长往往主管安保、维和事务部这样的重要部门。
在待遇方面,联合国秘书长享受着国家首脑的待遇。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的官方年薪约为23万美元。如果再加上个人活动的费用及警卫费,一年拿到手的钱会超过30万美元。
据《纽约杂志》介绍,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实际领到的年薪为34万美元。
至于住处,和美国总统住在白宫、英国首相住在唐宁街10号一样,联合国秘书长也有自己的官邸。它位于美国曼哈顿市郊,离联合国总部很近——官邸是一座建有后花园的四层连体别墅,总面积1300平方米。它原先是为纽约金融家摩根的女儿建造的,1972年捐赠给联合国。秘书长只需象征性地一年交一美元的“房租”就可入住。
由于联合国由各会员国依照大会分配限额担负费用,因此会费对于联合国的正常运转尤为重要。然而,一些国家拖欠会费、抵制预算是它控制联合国的常见招数。众所周知,美国承担着联合国超过五分之一的会费。联合国分管管理事务的副秘书长高须幸雄今年一月说,联合国成员国拖欠大约35亿美元会费,其中,美国拖欠的联合国会费也达到8亿美元,名列第一。
虽然此前有其他国家由于拖欠联合国会费,被暂时剥夺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但是美国却从来没有被剥夺,反而是许多秘书长都有向美国讨会费的经历。
由于秘书长本身并没有多大权力,所以在很多时候,秘书长要通过自身的魅力在各国之间斡旋。比如1998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赴巴格达与萨达姆会谈,并请萨达姆享受雪茄。萨达姆犹豫了片刻,最终接过雪茄。安南的斡旋使得伊拉克核武器危机暂时化解。2001年,安南与联合国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潘基文为了解决叙利亚危机一直在努力,曾多次给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打去电话,但都被拒接。
潘基文是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东亚、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由于联合国秘书长在全球事务中的权威地位,导致历史上历次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因为大国之间的争斗,几乎没有哪一次一蹴而就——一些胜算在握的候选人可能由于某一国家的反对而功败垂成,各方的争执又会让另一些黑马意外得胜。
以首任联合国秘书长、挪威人赖伊1946年的上任为例,当时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及加拿大外交官莱斯特·皮尔逊等候选人接连遭到常任理事国苏联的否决,安理会不得已才做出妥协让名不见经传的赖伊上任。
不过,赖伊未做完第二个任期就匆匆辞任,他本人将这份工作称作“全世界最困难的工作”,原因在于苏联的不合作态度。
赖伊的继任者,最终瑞典外交大臣哈马舍尔德被各方接受,而平素沉默的哈马舍尔德直至收到安理会电报催促,才知道自己成了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
然而哈马舍尔德却因为空难在非洲丧生。对于他的死,各国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据悉,哈马舍尔德当时正前往刚果的加丹加省与叛乱分子进行谈判,然而载有哈马舍尔德的小型飞机在当时受英国保护的北罗得西亚(今天的赞比亚)发生事故撞入树丛后,机上16名乘客在这次飞机失事中死亡。官方调查报告称,飞机失事系飞行员操作失误所致。
但很快就有说法称这架飞机是被击落的,幕后黑手可能是美国特工或欧洲雇佣军。因为据信哈马舍尔德的斡旋遭到西方国家的反对,因为他们即将失去对这个国家矿山的控制权。
在1981年第5任秘书长的选举中,来自发达国家奥地利的第4任秘书长瓦尔德海姆1981年任期届满时,他当时已经连任两届,但是希望继续连任。他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坚决支持。而除了瓦尔德海姆参加竞选外,当时还有好几个人竞选秘书长,其中有一位是坦桑尼亚的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萨利姆对中国非常友好。但在16轮投票之后,中国连续16次否决了瓦尔德海姆的连任提名,美国也16次否决了中国支持的萨利姆,直到最后妥协的方案是另觅候选人。当年12月11日,安理会举行秘密会议,就候选人举行第17轮投票。结果,德奎利亚尔获得了中国在内的10票赞成票成为黑马!
到了1996年,作为来自非洲的首位联合国秘书长,第六任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则因遭到美国反对无法连任,成为联合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秘书长。
在加利任职秘书长的四年多时间里,加利不愿惟美国马首是瞻,一直希望增强联合国的“独立性”,还与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奥尔布赖特多有冲突,加利还曾多次在讲演中批评某些强国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美国对此非常恼火。
1996年11月19日,安理会对埃及等国提名加利续任秘书长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结果安理会14个成员国中只有美国反对加利连任——之后美国继续对加利行使否决权,而法国则对安南行使否决权,使秘书长人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僵局,但法国在最后一刻作出了妥协,从而结束了秘书长人选之争。
(水云间荐自《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