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多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2016-05-31 18:04万兴忠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万兴忠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很多教师采用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经我们长期教学实践摸索,感觉单纯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尝试把它改进为“多任务驱动式的学习” 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多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229-01

“多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是把大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学生所做的每件事都有明确的目标,每走一步都在为大目标作准备,也向总目标更靠近了一步。这种学习既符合人的认知心理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点是对于不同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的要求不太一样,但只要学生作出相应的一项小目标,即算达到目标要求,多做不限。

下面对这种“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总结,归纳如下:

一、多任务驱动可以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

对于分派的任务,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在课前就大体明确知识方向,并温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然后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指点帮助,顺利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最后通过完成多项小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我们使用多任务驱动形式发挥信息课自身优势,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任务,进行信息课教学,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初步实现了异质学生整体最优发展的目的。

二、设计不同层次的多任务,给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还要根据知识的难易进行不同的设计,通常是按基本任务和探索任务两种要求来设计:一是非常明确的最基本的任务,主要包括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只需要教师制定任务,学生按照指定的要求去完成就可以。基本任务通常都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去完成,且还可以掌握基础的知识。因此,这个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二是探索任务,主要是为一些仍有余力去掌握其他知识的同学准备的,这些任务具有发挥空间。比如:WORD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份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有分栏等,内容和版面可以自由发挥。教学中我们必须完成的是基本任务,而对于探索性任务只是鼓励、指导他们尝试操作。这样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还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了异质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

三、设计联系实际的多任务,提倡各学科借鉴整合

信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目,其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操作,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设计画图的任务时要结合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等),文字处理可以和作文教学、小报制作结合起来,网络教学可以和资料查找、写信相结合。

教师在设计多任务时,也可以同相关学科教师借鉴切磋整合经验,为信息技术学科所用;同时也为相关学科教师提供多任务实践平台,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我们也提倡各学科也能形成自己的“多任务驱动式的学习”,并自如运用其教学!

四、师生讨论,找出完成多任务的途径

多任务呈现给学生后,教师不能马上去讲解或让学生去做,应该先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让他们互相讨论,找出自己学过的、会做的;把新知识以及不会做的再由老师去讲解。对于一堂课,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谈论分派任务的方案,并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最终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会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等。

五、自主探索,实现个别化教学

学生独立完成多任务中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某些或全部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

六、协作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比如设计份小报的任务,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组的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小报的主题,然后把多任务分成子任务,小组的同学再分工,有的负责文字、负责图片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录入,有的负责版面设计等,在协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达成较统一认识后,就可制作成一份精美的小报。

总之,多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子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比如软件的使用,有许多操作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如先选择,后操作,超级链接,复制、粘贴等),学生学习了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找出这些共同性及其区别,再尝试让学生去探索使用一些新的软件,自己去寻求使用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J].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06).

[2]夏洪文 吴锋民 杨天平.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J].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06).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