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亮点及趋势解读

2016-05-31 11:15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领域信息化用户

2015年12月23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及百度文库共同研究、撰写的《2015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白皮书深度呈现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融合实践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新发展、互联网环境下行业发展驱动教育系统重构、“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教育发展、专家视角下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

《2015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现状解读

* 手机上网群体提升至88.9%。

* 互联网学习用户渗透率约7成。

* 学习用户东部地区增多,并向中部和东北地区扩散。

* 新技术激活互联网个性化学习需求。

* 学习用户出现低龄化趋势。

* 学生勇于面对残酷的考试。

* 教师是身体力行的最大学习群体。

* 教师比学生更喜欢互联网学习。

《2015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趋势解读

* 基础教育领域用户引领学习互联网化大潮

从互联网学习调查来看,教师和学生群体迁移至互联网环境的速度在加快;基础教育领域是互联网学习发生最为活跃的教育阶段;从互联网教育产品全部用户对各教育阶段的关注热度看,基础教育是互联网教育产品用户关注人数最多的教育阶段,占互联网教育产品用户人数的51.23%;在互联网教育产品使用者家长其孩子所处的阶段来看,小学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6.19%。

* 教育信息化建设融合实践开始向支撑教学系统重构方向迁移

从体制内视角来看,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开始向关注教学方式变迁方向迈进,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都呈现了以信息技术建构开放性学习的特征,开放课堂、开放课程等实践开始呈现。

首都北京通过北京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北京数字学校、学习方式变革实验研究、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等,推动教育教学系统在课程、教学、评价等环节融入信息化发展支持的开放性特征,积极探索“广义的教育资源供给”,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均等化教育环境,更是出现了一批具有这样特征的先锋性学校。

上海以智慧教育为发展蓝图,提出“一网三中心两平台”的信息化行动部署,包括上海教育城域网、大规模智慧学习泛在平台、上海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上海教育数据中心、上海教育资源中心和上海教育认证中心,整体上带动了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并呈现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发展,重新定义教师专业发展、重新确立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面向未来的生态发展与变革,并且也出现了在BYOD、大数据分析应用、基于云服务的新型学校案例。

*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正呈现出差异化、全谱系推动的特征

从教育阶段特征来看,体制内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进程对不同教育阶段呈现出了差异化特征,高等教育领域在“互联网+”特征方向前进得最快,以MOOC课程为代表的开放教育实践持续发展;基础教育领域面向教育教学创新,开放课堂、开放课程、开放育人空间,建构混合式的学习环境势在必行;学前教育在家园共育、儿童个性化发展、基于数据精准管理等方面有了良好的发展;在教师教育领域,以远程实时课程、在线网络课程等信息技术支撑,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推进下,出现“名师工作坊”带动教师研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等实践形态,信息技术对教师教育职前和职后教育环境正在产生深刻影响。

* 互联网+教育企业在对接基础教育改革及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进程方面“错峰”并相伴而行

基础教育领域是不同教育阶段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体制内的基础教育改革及信息化融合实践推动了广大中小学课堂的开放性,同时“互联网+”凝聚的社会资源为面向教提供了精细、精致的作业、题库类服务,但服务新课程改革目标、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等方面的资源、课程和服务偏少,而这正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纵观自2013年以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企业在对接基础教育改革及教育信息化实践进程方面“错峰”相伴而行,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整体上需要在支撑引领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实践方面做先锋性力量,特别在服务于学习者多元、服务、高品质的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方面。

猜你喜欢
领域信息化用户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领域·对峙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