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SO视角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剖析

2016-05-31 22:38谈晓玉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6期

谈晓玉

摘要:本文基于COSO视角研究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与优化;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前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增长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花费的开销以及经营效益均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有所体现,所以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成效高低,对于企业决策者制定符合实际经营水平的发展战略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一、COSO理论概述

COSO是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全称为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1992年,该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为后续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COSO遵循相互牵制、授权控制、成本效益、整体结构等原则,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由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问题

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导致自身工作积极性不高,严谨性不够,易出现疏漏;其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和信息化的高效性等优势认识不足,对信息化管理流程和操作方法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功能受到限制。最后,部分财务人员素质过低,缺乏基本的业务素养,不能促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内部得到有效控制。

(二)配套设备问题

一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配套设备尚不完善,使得操作人员无法准确完成工作;二是网络信息管理很滞后,难以满足现代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的需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互不共享,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浪费。

(三)监督管理问题

目前,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整体风险控制环节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且,对市场经济下防范财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的认识不足。一旦发生具体的财务风险和问题,不能严格处理且不易灵活处理。流于形式,得到不准确的信息。

三、基于COSO视角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内控环境

中小型民营企业难以建立起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普遍处于低水平状态,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严重,很难找到完善的董事会制度,内部控制核心在于经营者,这样的产权结构不利于严格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建立和执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风险评估

首先,从组织体系上而言,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是很强,因为到目前很少有企业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业务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风险识别与评估都分散到了不同的业务部门,因此就存在了多头管理的乱象;其次,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系统方法,风险的评估技术还停留在手工的定性分析,而定量的分析方法也局限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数据基础上,更不用说构建风险评估分析的模型实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实时风险控制了;再次,中小型民营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风险评估对象也仅仅局限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客户群体的信用风险,而有关于其他方面的风险和新业务的风险都缺乏相应的评估与控制。最后,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识别和评估风险方面的技术也显得比较落后,相关规范和制度的评估、约束和标准、程序的制定都略显缺乏。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贯穿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层面和每个员工。总体来说,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控制活动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仍待改善,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审批流程不够严谨、不注意控制成本、成本核算不规范、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预算系统等等。

(四)信息与沟通

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缺乏健全的信息系统,信息的传递效率十分的低下,并且所有的信息都是借助报告和文件的形式在传递,这样就导致了信息组织过于庞大,甚至出现过时、信息失真的情况,因此,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财务数据、收入、费用和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信息就会不真实,一旦出现虚假报表、虚假的会计、资产经营信息,那么就会产生很坏的后果,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巨大的损失。

(五)内部监督

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监督检查职能的正常发挥。其次,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的人员缺位,职责不明晰造成的游离现象,使得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再次,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制度不是很了解,而且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中小型民营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重视不够、不知内部控制该如何建立、虽已建立但不健全等多方面问题。最后加上稽查、监察部门和纪检单位等职能监督岗位作用不力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部门陷入了自己监管自己的怪圈,最终导致了审计难、上报难、处理难的“三难”问题未能很好解决。

四、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明确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拥有的财产使用权和支配权,实现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强化产权约束,从而充分发挥产权的各项功能,促进企业行为的合理化。

其次,利用多渠道资金改组中小型民营企业, 通过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进而建立起有效的产权制度,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经济得以持续增长。合理调整中小型民营企业资产结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者的选取和激励问题,把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者经营行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

再次,中小型民营企业要事先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存量资产, 可以通过财务审计的方法加以控制;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增量资产,则可以通过审查投资计划的方式来加以控制。

最后,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培养员工的诚信、敬业和刻苦的精神面貌与职业操守,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的工作态度是企业获得做好业务的本质基础。

(二)完善财务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和评估,并且有确定的组织和领导负责。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大宗物品的采购、产品的销售、其他业务开展等风险管理工作统一到某个具体的部门来负责,实现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逐渐的从分离式的风险评估向一体化的全面评估转换。

其次,由中小型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高度重视当前财务管理新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建立确实可行财务管理的管理规则和制度,同时设计出应对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要做准确的评估和计量,一旦发生风险,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防范与应对,确保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风险评估内容能够涵盖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的业务领域与新业务的种类。

最后,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风险的判断、归类和鉴定工作,有效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基础与前提,对可能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带来财务或非财务损失的内外部风险因素加以识别,以便对其进行评估与管理。

(三)优化财务管理控制活动

中小型民营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保证中小型民营企业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中小型民营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贯穿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严格分离。其次,制定各种财务管理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最后,作好财务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更应该加强职责划分,不同功能的工作由不同的部门与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与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四)优化财务管理信息与沟通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建立生产销售中单据的流转、保管与使用制度、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等,明确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范围,理顺了财务管理信息的核对、分析、整合、报告渠道,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有效。更利用ERP系统、内部局域网等现代化信息平台,使得各管理层级、各部门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传递更迅速、顺畅,沟通更便捷、有效。

(五)优化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为了使得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需要健全机构的设置,同时为审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做出合理的安排。首先,根据中小型民营企业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其次,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第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最后,为了更好的健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审计制度,还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才能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五、总结

本文基于COSO视觉分析了当前我国民营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了研究民营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了有效改善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本文还针对民营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给出了相关的策略,不仅仅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与建议,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4:3-12.

[2]张倩.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与优化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14,02:108-111.

[3]王芳.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分析与应对[J].经济师,2014,07:115-116.

[4]魏海舟.T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4,22:1-11.

[5]李桓.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