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016-05-31 21:39翟润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翟润平

摘要: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加强,使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促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建设发展中容易出现的漏洞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如何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业务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实施原则

1.内部控制的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并且穿针引线、穿衣戴帽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规定落地。“内控”不是控制各类业务的开展,而是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法律规定;各项资产必须在规定内安全有效使用;财务报告信息必须真实完整;防范舞弊预防腐败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缺乏且内控工作执行相对滞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内控意识相对淡薄。大多数负责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重视单位业务方面工作的发展,比较轻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给单位带来的现实意义根本认识不够,有些部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业务科室及其他人员没有关系,所以没有投入很多的精力在内控制度的监督执行上。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对内控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支出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在其他经济活动方面没有形成很好的分析评估和应对方法,不相容岗位没有做到很好的分离,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预算编制比较粗糙缺乏刚性,应该说单位内控意识存在重大疏漏。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大多数财务人员素质仍需提高。有些单位迄今还没有单独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成文制度保证,管理的随意性较大;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效益性缺乏分析,资金支出途径把关不严,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之间挤占挪用,人员经费用于公用开支;实物资产管理混乱,有些单位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区分不明确,不按要求定期盘点固定资产,造成实物资产和固定资产账无法对上的后果;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会计和出纳由一人担任,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岗位责任制,职责不明确,无法做到定期轮岗,从原始凭证审核到现金提取再到记账没有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很容易出现贪污舞弊行为。

3.相关部门内外监督机制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没有设立内审机构,即使有也多数在财务部门,依附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而且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的方法

1.建立内控工作组织。单位要建立内部控制组织,如内部控制领导组和内部控制办公室,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应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一般在财务部门或内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业务部门、内控部门、审计纪检部门,分别发挥不同作用。

2.不相容的岗位要充分做到分离,.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应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单位组织层级和业务活动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科学划分机构职能与分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各岗位权限,各尽其责,形成制约,便与以后考核。不相容职务分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歇制舞弊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在经济业务发生前要经过书面申请并审批,梳理各管理层的授权范围,明确职责,行使权力。

3.资产业务控制。货币资产存在很大的挪用和贪污风险,一定要加强对出纳的管理,不相容的岗位一定做到相互分离,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制度,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固定资产存在使用、管理、维护和处置方面的风险,对固定资产的增减要编制预算,资产领用核算一定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人负责,实施定期盘点,保证账务清晰、帐实相符。

4.预算业务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编制时间太短或资料掌握不全,可能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的风险。完善预算编制的组织管理体制,规范预算的编制程序,明确归口管理的职责,要单位各个科室到必须编制本科室的收支预算。重大项目预算要采取立项评审的方式,财务部门负责对单位内部的预算批复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还必须建立预算分析机制,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执行的有效性。

5.收支业务的控制。收支业务可能存在岗位不清、收入标准未按法定项目征收、分析和监控不到位等风险。对收支业务必须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不得截留、挪用。定期与征收部门进行对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规范财政票据、发票各类票据的领用、启用、核销等手续,设专人保管票据,不得随意使用乱开财政票据。

6.项目和合同业务的控制。项目可能出现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不合理、投标变更验收把关不严,合同签订缺乏有效控制的风险。单位一定要建立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随意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形成书面文件妥善保管;依据国家规定组织招标工作,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工程款的支付环节严格把关,不得挪用资金,验收工作要进行决算审计,做好档案资料移交。合同管理与采购管理、预算管理要衔接。

7.信息内部公开。信息内部公开可以对各种舞弊形成强大压力。单位要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韩小玲.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05(12).

[2]韦道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5(4).

[3]徐柳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43.

猜你喜欢
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微信OA平台在办公业务中的应用
试析农机驾驶证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售电企业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