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四问茶
太湖东洞庭湖山那么大,但茶山却有着十分明确的分区,基本一处山坞衍生一个自然村,茶山主要集中在每个村子后的山坞中,后山的格局则更加清晰,因为靠近太湖,地少人少,只在几个山坞坞口形成几个村落,一个村子不过百十户人家。村子分行政村和自然村,往往一个行政村涵盖多个自然村。
东山沿太湖西岸线自丰圻自然村至洪湾自然村长长的一带过去统一称为尚锦行政村,如今称为莫厘行政村,包括丰圻、石井、小长湾、尚锦、周湾、洪湾6个自然村。除去已经走访过的丰圻和洪湾,石井、小长湾、尚锦和周湾我们集中在一起分两天走完。山坞虽多,但每个山坞都不同,都有着十分明显的特征。这也是我们走访东山茶园的乐趣所在,每个山坞都隐藏着不同的风景,有的令人兴奋,有的却令人伤心。
谢燮清和章无畏两位老人撰写的《洞庭碧螺春》一书中提到石家坞有一棵百年老茶树,直径达到十几厘米,90多岁的夏家老太公带我们去看的却是旁边的丰圻坞,走访过石井村后的石家坞之后,我感觉书中提到的应就是丰圻坞。
石家坞整个山坞老茶树极少,大多是新种植的早生品种,山腰以上有一些树龄较大的茶树,但也在30年以下,只在接近山腰的一棵大杨梅树下横生一枝粗壮的茶树枝,侧枝直径达到五六厘米,迎面走来的一位老人说他小时候这棵茶树就在了,他今年71岁。石家坞九成半以上茶树嫁接了早茶或直接种下的早茶。走过2/3的东山茶园,才知道早茶品种的问题糟糕到什么程度。
尚锦之名涵盖了6个自然村,应该来说尚锦自然村应是六村之中实力最大的一处了。然而可以说,尚锦村后山坞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最糟糕的山坞,脏乱差的代表,本身因枇杷树多而茶树少,大多为新种植的早茶,许多枇杷树上胡乱挂着五颜六色的破烂衣物,又不同人家的茶园中间以石头压破烂衣服成一条线进行划分,茶园到处可见食物包装袋、纤维袋等垃圾,茶果园规划较乱,加上山坞阳光较少比较阴暗,偶尔还飘来牛粪猪粪的异味,让人难以久驻。山林中有一座石头垒成的房子,房子里堆满杂物及柴火,要这样倒也是一处山中风景,但房子里各处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这个村子的审美趣味实在有意思。可惜了石头房墙壁中的那些老青石碑,从那些深宅大院拆下来胡乱盖了石头屋。
再走进旁边的周湾山坞时,我站在干净清明的茶园里想,我对茶园的要求是越来越低了,一开始我寻找的是有未嫁接老茶树的茶园,后来感觉有老茶树树根就好了,只要环境底子好,树根在就还能恢复。走过陆巷后,我感觉有茶树的山坞就是好的。去过尚锦山坞,我感觉茶园里干干净净就值得欣慰了。
周湾山坞很深,整个山坞的管理都是极好的,道路清晰干净,茶树与果树的比例得当,且保留有丛林原始的几株古树,我们需要保留一些对自然的敬畏。这座山坞比较开阔,阳光充足,鸟声从各处清清脆脆此起彼伏地地传过来,令人时常驻足倾听,穷乡僻壤会被形容为鸟不拉屎的地方,反过来说,受鸟儿们青睐的地方大概都是不差的了。我站在周湾山坞最深处大杨梅树下的石堆上,俯视整个山坞的茶园及远处的太湖,正好一条渔船经过,此情此景,值得带一瓶热乎乎的冬酿酒来这里喝一碗。
这6个村子最令人喜爱的是小长湾,山坞很浅,但令人意外的是唯有这里大部分茶树都没有被嫁接早茶,除此之外,这座山坞上的岩石极多,甚至在山腰处一大片岩石树林未被开垦种茶树或果数,而是保留了原本的树林,地上落满了野橡果。
在山顶最高的一片茶园后是一片开阔的岩石面,似泰山的晒经石,这里当然没有刻上《心经》,但来这里晒白茶倒是极好的。这片岩石面下有一口石头垒起来的大蓄水池,池中水十分清澈,水呈现青色,这座山上蓄水池很多,水质皆清,不似别处茶山的蓄水池,大多因为农化而生满了各种微生物。山顶上小石头表面呈现铁褐色,大抵因为这里的水质含有某些丰富的矿物质。躺在岩石上晒太阳是极医意的,要是来杯茶就更好了。
在我不断深入碧螺春的茶山期间,让我倍感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对老茶的执着,并且愿意一起加入保护老茶树的行列。虽然如今的茶山还是早茶的天下,但是我渐渐看到了老茶树的生存希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