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与绝经后代谢异常与血清性激素关系研究

2016-05-31 06:2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雌激素围绝经期雄激素

许 峰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围绝经期与绝经后代谢异常与血清性激素关系研究

许峰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女性代谢异常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方法收集女性患者214例,均符合本研究要求,将其分成围绝经期组(116例)、绝经后组(98例),分别测定2组体质量、身高、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压情况,在月经周期第3—5天测定围绝经期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对绝经后组患者可随意选择时间测定。以糖尿病学会代谢异常诊断标准为依据,将围绝经期组与绝经后组患者再分别细化分为代谢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代谢异常组的T、E2及E2/T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后代谢异常组E2、E2/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围绝经期代谢异常组稍有降低,但不明显(P均>0.05),所有的代谢异常组E2、T与所有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2/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绝经后代谢异常组中E2、E2/T要较围绝经期代谢异常组明显降低(P均<0.05),但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在绝经后,代谢异常情况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及高雄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出现代谢异常与雌雄激素比例失调也有关系。

[关键词]绝经后;围绝经期;代谢异常;雌激素;雄激素

代谢异常是与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多种代谢疾病同时出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基础,可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临床诊断相对简单,目前该病的发作机制学者意见不一[1-2],但公认为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或者环境等有关,此外还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联,多数研究也证实了在绝经后女性中代谢异常的发病率较高[3],而除了以上一些基本的影响因素外,是否与女性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性激素变化等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较少。女性在绝经后性激素水平会有一定的变化,卵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水平会大幅提升,雌激素降低而雄激素相应升高,雌雄激素比值偏低。为了确定围绝经期与绝经后代谢异常及血清性激素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进行了系统分析,测定激素水平,旨在为临床治疗以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女性患者214例,其中围绝经期组116例,年龄(46.78±3.09)岁;绝经后组98例,年龄(49.27±3.57)岁。分别测定2组体质量、身高、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等,同时需要测定2组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以及卵泡刺激素(FSH),详细了解2组是否有既往病史等。

1.1.1围绝经期组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40~60岁女性患者;②排除器质性病变、月经紊乱、易怒、易激动、易潮热出汗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符合:FSH 21~104 mIU/mL;E23.2~37.0 pg/mL;LH 10.9~58.7 mIU/mL;③无禁忌证;④停经不满1年者。围绝经期患者中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或者高血糖中至少3项者为围绝经期代谢异常组(38例),其余正常者为对照组(78例)。

1.1.2绝经后组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40~60岁的女性患者;②绝经时间超过1年但低于5年;③无禁忌证。绝经后组患者中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或者高血糖中至少3项者为绝经后代谢异常组(42例),其余正常者为对照组(56例)。

1.1.3排除标准子宫肌瘤患者其子宫肌瘤大于5 cm;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卵巢患者;不稳定或者严重性躯体疾病者;在治疗前的半年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或者使用过对血脂代谢有影响的药物者。

1.2代谢异常诊断标准[3]以糖尿病学会所制定的代谢异常诊断标准为依据,①超重或者肥胖:BMI≥25 kg/m2;②高血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DBP≥90 mmHg以及已经确诊为高血压患者;③高血糖:空腹血糖(FBG)≥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2hPG)≥7.8 mmol/L以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④空腹三酰甘油(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有以上4项中的3项或者全部均有者可判定为代谢异常。

1.3标本采集方法所有标本的采集均由专人来完成。①超重或者肥胖指标,以WHO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对身高测定时,需要求患者赤足,同时要具体精确到0.5 cm,使用电子秤来进行体质量的测量,若着内衣的情况下需具体精确到100 g,BMI=体质量(kg)/身高(m)2。②血压的检测,对患者采用常规式袖套血压计进行测定,每间隔0.5 h测定1次,共测定3次后取其平均值。③空腹血糖及血脂测定:所有参与研究患者需空腹12 h,在8:00—9:00时取患者5 mL肘静脉血,并使用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G以及HDL-C,试剂盒选自威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空腹血糖测定,同样使用氧化酶法,所用试剂盒选自俊实生物公司。④血清性激素测定,对于围绝经期患者,需要在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采集4 mL肘静脉血,而绝经后患者则可随意选择时间同样取其4 mL肘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血清T、E2、LH以及FSH,试剂盒选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2结果

2.1围绝经期各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围绝经期代谢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代谢异常组血清FSH、LH、E2水平及E2/T值有所降低,T稍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围绝经期各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s)

2.2绝经后各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代谢异常组血清E2水平及E2/T值明显降低(P<0.05),T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绝经后各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s)

2.3围绝经期与绝经后代谢异常患者之间血清激素水平比较绝经后代谢异常组E2水平及E2/T较围绝经期代谢异常组显著降低(P均<0.05),但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比较±s)

3讨论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4-5]了女性在绝经后发生代谢异常的情况明显增高,而在本研究中也表明了这一点,笔者所收集的病例资料中,围绝经期患者代谢异常38例,所占比例为33%,而绝经后患者代谢异常42例,所占比例为43%,可见绝经后女性发生代谢异常的情况显著较高。对于代谢异常的病因发展目前尚不明确,病因较多,绝经后女性内分泌环境出现紊乱现象,血清性激素水平也有不同程度变化,对女性心理会产生一定影响。

3.1血清性激素与围绝经期、绝经后代谢异常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发现,绝经后代谢异常组E2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围绝经期代谢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对所有代谢异常组与所有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E2水平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绝经后代谢异常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的显著降低有直接关系。同时围绝经期代谢异常组与绝经后代谢异常组比较,绝经后患者的E2水平显著较低,这一结果也与女性绝经后性激素变化基本一致[6]。可以说绝经后雌激素的变化刺激了代谢异常的发生。以往有关雄激素对女性患者影响的研究较少,在本研究中,虽然代谢异常组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无论是围绝经期还是绝经后患者,其T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同时所有代谢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T水平也同样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总睾酮水平并不会严重影响代谢异常,但相关研究证实[7]从远期的并发症发现,绝经后患者代谢异常的发生与雄激素有一定关系。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绝经期代谢异常组与绝经后代谢异常组进行分析比较发现,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绝经前后患者的T水平波动并不是很大,通过相关文献发现[8],绝经前后患者的总睾酮水平变化与笔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已在有关的文献综述中阐明[9-10],女性在绝经过渡阶段会伴随有雌激素下降,同时会进一步造成血清性激素球蛋白的下降,而此时游离性的雄激素会有所升高,但总体的T水平不会变化,只是游离状态下的T会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表现出一定生物活性。但这些也足够表明雄激素对代谢异常的发生是有一定影响的。

3.2E2/T比例失调对绝经后患者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绝经后组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E2/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围绝经期各组中E2/T值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绝经后患者代谢异常的发生与患者体内的内分泌紊乱以及雌雄激素比例失衡有直接关系。同时笔者对所有代谢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E2、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E2/T比值差异却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无论绝经与否,一旦患者体内雌雄激素比例失衡,就可能发生代谢异常,而绝经后雌激素的显著降低又进一步促使了该比例的失衡,从而增加了代谢异常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绝经后患者代谢异常的发生与患者体内血清性激素的比例失调有较大关系,而是否需要使用激素替代法来进行防治,则需要后续的研究来进行证实。

[参考文献]

[1]阮祥燕,崔亚美. 绝经激素治疗与代谢综合征风险研究进展[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388-391

[2]徐先静,王丽霞,黄改荣,等.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蛋白脂酶含量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8):1992-1995

[3]殷冬梅,刘真,阮祥燕,等. 激素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3):428-431

[4]李红,时立新,张巧,等. 贵阳市城区4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5):410-413

[5]阮祥燕,闫丹,张俊丽,等. 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干预措施的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519-524

[6]Stefanska A,Sypniewska G,Ponikowska I,et al. Association of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and 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 with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 Clin Biochem,2012,45(9):703-706

[7]朱旅云. 内分泌代谢病学科发展现状及设想[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6):1-5

[8]Campagnoli C,Pasanisi P,Abbà C,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metformin on serum testosterone and insulin in non-diabetic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study[J]. Clin Breast Cancer,2012,12(3):175-182

[9]Faulds M H,Zhao C,Dahlman-Wright K,et al. The diversity of sex steroid action: regulation of metabolism by estrogensignaling[J]. J Endocrinol,2012,212(1):3-12

[10] Dai W,Li Y,Zheng H. Estradiol /Testosterone Imbalance: Impact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 Cardiology,2012,121(4):249-254

[收稿日期]2015-06-30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2-0182-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2.023

猜你喜欢
雌激素围绝经期雄激素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雌激素在不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的降解研究
运动性闭经大鼠E2、P、LH变化的实验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睾丸恶变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