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团:寻找接班人
“儿子至今对我做的狮子头和叉烧肉念念不忘。”杨团说。可是如今,不要说做饭,她连吃饭的时间几乎都没有。
今年春节,她满打满算用了三天半时间和家人团聚、走访亲友,其余时间都用于写一篇关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文章上。“(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琢磨。”
然而,对这一政策的推动尚未被她算到日常工作里。她估算过,她的时间和精力70%放在做综合农协上,20%放在做公益推动上,10%放在中国社科院的工作上—根本不够分。
杨团迫切想在70岁前找到至少四个接班人,分别接手她主持的农禾之家、百人论坛、《慈善蓝皮书》和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而她则退居二线,做一些指导性工作。
她不是想要“颐养天年”了,也不是服老。之前我采访过的好几个和她一起工作的人都提到,杨团67岁了,但工作的精力和热情依然让他们自叹不如。
杨团说,她非常清楚,在中国推动改革、建设公民社会,非短期可以完成,需要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努力和奋斗。
但是,她找了几年,谈了不少人,目前能够确定下来的只有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创始人、主任吕朝一个。2015 年12月底,谈了一年多之后,吕朝终于答应担任农禾之家的总干事。
之前,她也有过另一个比较适合的人选,几次三番地动员,但对方仔细考虑后还是拒绝了。“她的意思很明白,跟你走的是一条漫长的、不可知的路,要付出很大牺牲。”
杨团做的事情当然有难度,但这不是让人犹豫乃至却步的唯一原因。她曾看中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一直想要说服她来担任百人论坛的接班人。但金锦萍志不在做组织和行政工作,更想集中精力于学术方面。
还得继续寻找下去并加强人才培养。杨团说,希望年轻人在磨练中慢慢知道和担当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中庸者杨团》作者:徐会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