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2016-05-30 17:28潘霄雅
2016年14期
关键词:常态化志愿服务独立学院

潘霄雅

摘要:近年来,浙江省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的人员组织、服务活动流于形式等方面的问题。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可以从身份认证、项目化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和创新活动载体等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独立学院

一、引言

“G20”是2016年浙江省的关键词之一。年初以来,G20党员志愿先锋队的招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志愿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共产党员都是志愿者队伍中的生力军和先锋队。据统计高校每年发展的学生党员人数超全国发展数的1/3,①学生党员参与党员志愿服务的热情高,但是学生党员也有其固有缺陷,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在校的时间又仅限于学制内,因此党员活动往往延续性较差,前后容易脱节。对于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素质和志愿服务意识,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二、浙江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状

浙江省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院校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近年来,独立学院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不仅注重加强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更注重将党员的服务理念付诸实践。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各独立学院都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各具特色。园区、社区、地铁站、残运会、敬老院等校园内外都活跃着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党员的身影。

(一)延续并保持传统项目,稳中求“新”

“学雷锋日”活动历来是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传统项目。雷锋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一生。“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为民服务、无私奉献,它始终作为标杆,作为方向引领着大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建立。浙江省独立学院在每年的3月5日前后都会组织党员主题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志愿者主题班会、义务打扫办公室、守护留守儿童、公寓服务等都是各级党组织在响应“学雷锋”纪念日的号召下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延续并保持传统党员志愿服务的项目时,各基层党组织也十分注重在形式内容上作出一些变化,推陈出新,力求紧跟时代发展。

(二)志愿服务与地方活动紧密结合,载体特色明显

自2010年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搬迁至海宁,成为第一所外迁的独立学院以来,在杭独立学院掀起了集体外迁潮,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搬迁至诸暨市,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落户桐庐,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在富阳开工建设,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选址桐乡、临安,加上本身就在地市一级的独立学院,例如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等,这些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志愿服务与地方性活动紧密结合。党员志愿活动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外迁后的独立学院纷纷借助当地优势,开展了载体特色明显的党员志愿活动。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学院建立了学生党员服务中心,鼓励学生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学生党员也积极参与到海宁的“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中。此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代表参与了城市会展高峰论坛,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生党员参与宁波市志愿服务,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参与金鸡百花电影节以及“文明绍兴”的志愿活动,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和同济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开展了多次以“南湖红船”为中心的党员志愿活动,活动效果非常好。

(三)常态化机制建设初见成效

浙江省独立学院十分注重对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培养,通常在党员后续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都会对志愿服务做出要求。为了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各独立学院也是各显神通,出现了一些创新之举。例如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将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理念引入党员教育工作中,从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组织管理和搭建服务平台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党员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规范化。②早在2009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贸易分院党总支就推出了“党员服务超市”这一品牌活动,把对群众的服务内容作为商品,来建立健全多渠道、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入党前、后教育,实现党员服务项目化、常态化、信息化,进行工作理念、服务机制、服务平台、考核方式的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大学生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2014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成立党员义工服务园,专为群众“量身定制”各类服务,标志着学院的义工服务活动开始走向阵地式和常态化。党员义工服务园共分为3个特色分园:经管分院的党员服务巴士义工服务园、文法分院义工服务园以及理工分院“4S”义工服务园。瓯江学院现有17个校外服务基地,12个特色义工服务项目,共有2300多名学生党员义工。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创新性的采用党员服务积分制,每季度对党员积分情况进行汇总,每年总结考核,上报学院,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建设提供了保障。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016年拟在社区、民工子弟学校等需要志愿服务的单位设立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党员志愿服务基地,党支部指定专人联系,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服务基地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用。

三、浙江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独立学院一直注重加强党员志愿服务建设,也已经将此融入党员后续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中,形成了具有特色、值得借鉴的做法,但是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一)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不强

现阶段,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多是由各级党组织直接管理,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学生党员自发的志愿活动较少。党员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属于被动的接受组织安排,不乏有部分学生是迫于种种压力而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本身对志愿活动缺乏自我认同,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不配合、敷衍了事、态度不端正等现象,志愿活动也就无法达到预期成效。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了他们不愿也不会主动为活动出谋划策,有任务就参加,没有也不会自发去做点什么,从内心上还没能树立起真正的服务意识。

(二)缺乏科学的人员组织

在每次开展党员志愿活动时,存在“临时拉人”的问题。实际情况是,缺乏一支紧密团结的服务队伍,人员管理较松散,往往是遇到活动才临时组建团队,直到活动开展前还存在队伍不稳定的现象,有时学生会因为学业、生活或是其他工作而突然退出服务团队,导致最终为了凑满人数而只能“临时拉人”的尴尬。事实上,有些活动,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活动,并非人人都有能力参加的。缺乏科学的人员组织难免会影响活动的效果。

(三)服务活动流于形式,且缺乏长期规划

从现有的学生党员志愿活动来看,依然存在服务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以“学雷锋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例,期间往往会轰轰烈烈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也会集中进行新闻宣传和媒体报道,似乎收效显著,然而活动结束之后,对于留守儿童也许就少有人问津了,以至于出现“一阵风”活动,缺乏长期规划。服务活动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参与面窄,缺乏教育内涵,没能很好的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发挥专业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往往不切实际,也很难真正取得成效。

(四)缺乏特定的信息平台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平台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现在活动的发送与传播没有一个特定的途径和平台,有些大学生党员有意愿、有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然而他们不清楚从哪里可以获得党员服务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党组织也会借助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工具推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然而往往是一些零散的、不定时的发布,还少有专门针对志愿服务建立信息披露平台的。另一方面,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都需要及时将某些信息整理后发布,广而告之或者作为经验进行分享,现在多数的做法是以新闻稿的形式在校园网的党建板块中进行发布,没多久就会淹没在众多的新闻中。以后要想再加以整理或者凝练的,只能通过搜索从大量新闻中锁定有用信息,这样做无论是从效果还是从效率上来讲,都不甚理想。

四、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建设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保证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稳定和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非常有意义。根据对浙江省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后,可以考虑从以下途径出发,建设党员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

(一)对学生党员志愿者身份作出认证

高校各级党组织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对学生党员志愿者身份作出认证。具体执行时,可以考虑由学生党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向党组织提出身份认证的申请,在申请过程中尽可能详细的列明所学专业、特长、爱好、个人意愿、身体状况和空余时间等信息,各级党组织在审核后,将该学生党员注册为正式的志愿者,并进行分类管理。平时可以采用积分制对党员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定,配合相应的考核制度,定期评价每位学生党员的服务效果。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有必要将志愿服务列为发展党员时的评价指标之一;对于预备党员,可以将此作为转正考核的评价指标之一;而对于正式党员,则可以把志愿服务融入党员后续学习教育中,作为必要的一课。为了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还需要定期对已认证的学生党员进行培训。在培训时同样要做到分类管理,可以依托专业优势,借助社会力量,与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进行深入合作,开展针对不同服务项目的技能、知识培训。有了这样一支相对稳定的经过认证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之后,遇到活动时不需要临时组建队伍。此外,对党员进行身份认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党员从心里感觉到被认可,增强了团队感和归属感,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对他们服务意识的培养。

(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项目化管理

针对志愿活动缺乏长期规划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思路,打造品牌,一个品牌活动即一个项目。在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分为项目的启动、策划、执行、运转、总结和反馈。启动环节需要确立项目负责人、建立团队、确立目标;策划环节需要制定计划、明确人员分工、建立保障机制、预测风险、做好预案和必要的预算;执行环节需要按计划落实,但也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过程中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在项目有运行下去的价值时,运转环节主要为了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运转过程中,不断提升项目品质,做精做细,鉴于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时间有限,为了保证项目不因人员的流动而中断,那么工作和人员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一个项目完成或者项目的一个部分完成后,总结和反馈也是必须的,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思考,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指引。把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当成一个项目来运行,也就有了大局观,既能提高志愿活动的延续性,也能发挥项目化管理的主体作用。在发掘项目的过程中,可以以设立校内外党员志愿服务基地的形式进行,浙江省已经有独立学院开始进行形式上的探索了。

(三)打造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在信息化社会中,党员的志愿服务也要充分借助互联网思维,建立多种信息平台。首先,这个信息平台是一个知识平台,党员志愿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例都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使党员在服务过程中懂得保护自己,规避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其次,这个平台更是一个活动平台,将有关活动的信息进行有序发布,利用网络和移动终端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建立健全信息化、高效率的活动平台;再次,这个平台也可以是一个交流平台,便于大学生党员在平台上就志愿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作为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促进各种信息和资源的充分交换。即使大学生党员毕业之后,他们的经验依然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下去,以后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继续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四)结合地方特点,创新活动载体

浙江省独立学院外迁到各地市级、县市级之后,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这给学生党员的志愿活动也带来了新的思路,即有了更具地方特色的活动载体。浙江省部分独立学院在这方面是走在前面的。面向地方服务,向地方资源借力,可以说是目前浙江省独立学院党员服务的特色之一。在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优势进行结合,计算机、社会工作、人文艺术相关专业都可以开发一些结合专业特色的志愿活动项目,一方面使学生将所学所长用于社会服务,体现价值,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结束语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课题研究,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各级党组织在指定相关制度时一定要针对大学生党员这一特定的群体,制度要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也要符合大学生的身份特征。(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度校级课题(党建研究专项)一般课题“浙江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DJYJ010)

注解:

①来自人民网新闻

②引自蔡阿雄,袁铁武《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参考文献:

[1]吴艳,文侃.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一种路径创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8):12-16.

[2]章洁.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02):77-79.

[3]蔡阿雄,袁铁武.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4(02):81-84.

[4]李维意,郭广伟.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2):28-31.

[5]聂东雪,梁永丽.大学生党员志愿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2015(01):70-71.

[6]吴鹤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61-63.

[7]肖霞.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模式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3):224-225.

[8]王保辉.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化对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0):190.

猜你喜欢
常态化志愿服务独立学院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