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物质水平和科研技术逐渐提高,社会的发展也逐渐从关注基于满足物质需求的技术发展转变为以创新和谐为驱动力的文化精神追求,我们的理念则开始构建一个以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关系网。“和谐”、“生态”、“创新”、“以人为本”等理念出现在各大展板与设计中。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创新
基于未来,对话于现在,以城市未来发展新模式为信息突破口,通过展厅的设计形式,或有形,或无形的去传递设计源于生活,改变生活,引领生活的理念。本次选题以“共生”为设计理念贯穿整个城市设计过程。
1 設计选题的选择意义
从内容而言,贴近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面对日趋尖锐的生存问题,在这个地球村中,小到个人的行为举止,大到国家城市发展的规划走向,我们每个人都应肩负起调节缓和它的责任。我们享受自然赐予的同时,更有责任去协调她,去维护她,追求一种平衡,一种“共生与互助”的境界。遂以城市的未来为延展点,去分析与履行一种责任,期望唤醒更多人的关注。
从形式而言,展会设计区别于其他形象设计,能够更迅速,更直接的表达塑造者的意图。通过氛围的塑造和形式的变化 ,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所表达意图的特征。且表现手法灵活多样,通过空间、形体与色彩的运用,来突出作者的行为特征与设计理念。在这个媒体发达的时代,设计观念繁多,各领域相互跨界交融,遂认为展厅设计更适合作为一个理念表现的平台。一个展览,牵涉内容繁多,其“短”而精巧,故选之。
2 设计选题的方案思路分析
2.1 方案说明
城市未来展厅,以展厅设计为依托,探寻未来发展新模式。其内容将展示人们对于未来基于现实的探讨,展现城市发展新趋势,在不断反思与探讨中寻找新的出路。以“未来”为方向,以“生态回归”为切入点,展示对象缩小化、特色化,动静结合,借用城市高楼林立的特色和突出问题,畅想未来城市发展新走向,以小见大,突出“共生”的环保理念。“共生”城市是没有浪费的,所以展厅材质的运用力求可循环再生。以城市为背景,来表现现存状况、改善措施、以及发现趋势。展示方式主要以影像和平面展示。面向人群广泛,可包括:儿童、青年、成年、老年人、国内外各界人士、残障体弱人等,所以展厅设计要考虑是否具有安全措施、残障人士设施、中英文字翻译、儿童娱乐休息区等。
展厅设计形式关键词:钢筋水泥、碳元素、三维城市、简易、便于拆装、低碳可持续、融合与共生。
2.2 设计背景
生态理念近些年一直是设计界的热点。随着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不同城市提出来不同的城市生态战略方向,生态的延续、能源的利用、三维城市等人们都在不断探寻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出路。曾有幸观看过生态城市概念创始人理查德瑞切斯特的演讲,提出了“城市生态回归”这一概念,倡导人与自然对话,故促使这一选题的萌生。其次,展厅设计能够借用空间设计于短时间内将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很好的表达出来。通过氛围的塑造和形式的变化 ,能够快速抓住表现特征,且形式多样,牵涉学科多,更具有激情。
展厅平面格局是个不规则形状故在空间的利用上需要谨慎考虑,玻璃的面积很大故展品、投影与自然光之间的关系需要巧妙地平衡一下。该展厅是短期展览故在选材上和空间组合上应注重材料成本费用和装置的拆装运输问题。
展厅材料上拟采用低碳可降解材料,例如瓦楞纸、蜂窝纸、ETFE膜、节能灯等,形式组合便于拆装。空间维和追求通透与灵活,可以极大的丰富空间变幻,动线灵活多样。由于选用户型玻璃面积大,则充分利用玻璃采光,减少灯光的运用降低能耗。考虑到投影的应用可设置暗室或者互动舱。颜色选择尽量以固有自然色为主,搭配平面装饰,将空间组合与平面表现结合,避免规矩的展板应用和沉闷的文字说明,力求打破空间的限定,给参与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体验空间。
2.3 各个空间的介绍与说明
展厅共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探讨了五个问题,分别是:城市生态的回归、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自然的赐予(放映室)、畅想未来,以及城市之我见。技术上采用投影和智能感应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参观者的感官体验。
第一展区城市生态的回归即点明了整个展厅的情感色调,用再生纸板为主要材料维成一个半封闭的开放空间,整体装置犹如交叠错落的方盒,并将自然肌理和植物形态植入其中且以“窗”为展现形式。灵感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城市建筑,这些房屋就像一个个方盒子将我们的生活圈套其中。城市的生态回归其意是将绿色带回到生活中,故选用“素墙”、“窗棂”、“绿植”、“树皮”来表现城市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内部展示装置造型灵感来自于初生草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第二展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投影技术将地图投射在地板和墙面上,通过观众触摸投影生成无数子菜单来让参观者了解到能源的分布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详细知识。内部屏幕展示装置以绿色条纹为主要色彩搭配原木三脚架,使得简单的装置更富有生命的气息。
第三展区自然的赐予,借助ETFE膜构建的放映厅,蜂巢式结构“墙体”稳定且具有一种的生命律动的气息。放映厅分两个部分,前厅设有大型未来城市模型,配以声光投影主要讲诉未来的城市构想。后厅是个暗室设有独立座椅,参观者可以闭眼聆听来自自然的声音,随着音频频率的不同,天花悬挂着的小球显示出不同的色彩。
第四展区畅想未来,由数根白色立柱阵列而成的独立空间,造型来自于城市夜晚,高楼林立灯火通明。每个方形立柱都嵌有高低不一的屏幕,满足了人不同身高的需求,并循环播放不同国家不同人种对于未来的构想。畅想展区紧挨大片落地窗,光线穿透玻璃打在白色立柱上在不同时段形成不同的风景,光影交错活跃了整个空间氛围。
第五展区城市之我见,其主要功能为开放的休息区并配有宣传画册供人们了解交流。展区的主要元素是大小不一的圆形座椅和地毯,灵感源自于钉子,这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元素,中间空槽可以放置宣传画册供人们翻阅。吊顶采用铁丝网配以绿色球状物,来表示钢铁水泥构建的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整体展区借助光影游戏与自然的移植的手法来表达对于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期望。
作者简介
郝熙凯(1974-),男,天津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30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