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协同发展

2016-05-30 15:48方荣生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小学语文

方荣生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推己及人,在学科教学中倾注爱心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責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作为语文教师,要郑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真正做到欣赏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一定会推己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2 吃透教材,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人文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又往往多元的,因此就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趋势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再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3 优化方法,在趣味课堂中升华人文精神

所谓“趣”,就是课要上的有趣味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乐此不彼。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语文课“要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既然教材中蕴含如此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渗透。。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鲸的特点分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鲸的其他资料及鲸集体搁浅的图片,让学生在事实面前警醒,从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关注自然。此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设计教学,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在同学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演教材,还可以加上“孔子对两小儿的评价、鼓励”,“两小儿对孔子的佩服”,“孔子的自我感叹”等,学生在编演教材的过程中体会宇宙的广大,知识的无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例如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就福勒该不该放弃射门开展辩论,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中升华福勒那种高尚的体育道德。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高家中心小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00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小学语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