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综观2015年全国各省、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笔者发现各省、市试题的命制基本都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认真研究、分析命题特点,有助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把握中考脉搏,改进课堂复习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教学效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功能。
一、2015年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主要特点述评
1.依托基础知识凸显能力立意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基本都是用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即“两考合一”,兼有毕业认定和升学选拔两种功能。作为毕业考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保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毕业,这就决定了试题的命制必须难易适度,重视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升学考试,要为高中学校选拔新生提供参考依据,这就决定了试题的命制又必须有一定的区分度,通过测试能够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思想品德试卷为例:选择题考查了“孝亲敬长”、“调适逆反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健康权”、“隐私权”、“财产继承”、“维护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正确行使监督权”、“培养创新精神”、“选择希望人生”等知识点;非选择题考查了“宽容友善”、“勇敢面对挫折”、“善于调控情绪”、“树立自信”、“学会与人交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承担责任”等知识点。从中可以发现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多面广,涉及心理、品德、法律、国情等多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且重点突出。对这些主干知识的考查,命题者坚持能力立意,引导学生在准确识记、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情境中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2.精心设置情境洋溢生活气息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难以下咽。若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会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2015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情境化的命题原则,绝大部分试题的命制都会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材料的呈现有文字、图表、漫画等多种形式,情境材料的内容涉及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材料、学生自身经历的生活事件、诗词美文与寓言故事等。情境化命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师猜题押题、学生死记硬背等弊端,在赋予知识生活气息的同时,能够有效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以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第16题为例,命题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考生提供了如下情境材料: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手机日益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在放大我们对世界无尽想象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王某因点击手机微信群里的不明网页链接导致手机绑定的银行卡被骗子转走了3000元;张某因在班级选举中落选,心情郁闷,便用手机在班级QQ群里匿名谩骂同学以发泄不满;段某利用手机拍摄重要军事设施的视频和照片,出卖给境外情报机构。另据调查发现,许多人春节期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醉心于用手机抢红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交流,让亲情变得疏离。
在呈现情境材料的基础上,命题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智能手机使用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试题的设计围绕“智能手机的使用”这一学生熟悉的热点话题,从多个角度选取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心理、道德与法律知识对“智能手机使用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体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3.注重价值引领彰显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此理念指导下,2015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思想品德卷的命制基本都能将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接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让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触及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学生通过解题的过程体验实现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达到“完成一道试题,明白一些道理,实现一次成长”的目的。
以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第24题为例:
“老赖”是指欠了钱迟迟不还的人。宁波的一个企业老板把几名欠自己钱的“老赖”的资料发布在网上,包括他们的姓名、欠债行为、涉及金额、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和事件详情,并附上了欠条的照片。这一做法引发了社会的激烈争议。
(1)对于这个老板的做法,小亮从诚信建设的角度表示支持,小华则从维权的角度表示反对。请分别替他俩说出理由。
(2)为避免出现争议,你对这个老板有什么提示或建议?
本题的命制围绕“诚信”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事件,能够正确认识并依法解决“老赖”事件。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材料中企业老板的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解题,既能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个诚信的人,又能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权的人。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老板进行提示或建议能够懂得: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应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并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4.适度创新求变设计新意迭出
命题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在保持命题风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锐意改革,在平实的基础上创新求变,相继推出了一些题意新颖、构思精巧的创新试题,这类试题令人耳目一新,为试卷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2015年陕西省中考文科综合试卷为例,命题者在命题方式上大胆创新。如第8题,命题者以“案例再现”的形式给学生呈现了一则“李某酒后驾车”的案例,以“法律链接”的形式给学生呈现了我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刑法》关于酒驾的处理规定,要求学生“现学现用”,根据命题者提供的相关法律条文对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及性质进行分析与判断,将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搬到了试卷中,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现场学习能力。第10题的图示选择,让学生将小美同学复习思想品德课时所做的学习笔记补充完整,填充有关人身权利的内容,考查学生对学科内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主观题部分,则分别以“铸道德之魂”、“行法治之路”、“崇和谐之道”、“圆小康之梦”为主题,把中学生小美的活动穿插其中,巧妙地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与重大时事热点、陕西乡土材料、学生生活有机融合,通过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巧妙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知识的考查、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此外,该试卷主观题的创新之处还表现在“答案与评分标准”的设计上都作出了“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的规定,这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同时兼顾了不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及考虑问题视角的差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
二、命题特点对教师开展复习教学的正确导向
1.夯实知识基础着力培养能力
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等都离不开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离开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为此,教师在中考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学会”与“会学”相结合,努力做到:强化核心观点的记忆,注重知识积累;强化易混观点的辨别,注重知识比较;强化知识体系的掌握,注重知识联系;强化主干知识的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2.打造生活课堂着力情境探究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为此,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课堂教学的知识灌输与道德说教,课堂教学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以多种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以巧妙的问题预设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情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式设问,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让学生暴露思维盲点与误区,并因势利导,及时地给予点拨、矫正。
3.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价值
立德树人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为此,在中考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心中装着学生,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位,以记背为手段,以题海为战术”的复习课教学格局,尝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素养联系起来,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努力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感悟、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把知识的学习、生活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4.加强命题研究教学有的放矢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为此,在中考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命题研究,对本地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考点的不同能级要求、主要题型、能力立意方向、创新变化等都要了然于胸,并善于借鉴其他省、市的优秀命题经验,提高复习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平时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与及时反馈,善于总结学生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及时采取矫正与改进措施,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