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通过一年时间的研究,我终于探索出了适合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的方法——“框架式”快乐作文教学。在这一教学策略的支撑下,打破了学生不喜欢写作,没有东西写作,无处着手,教师害怕教习作的局面,这几年来,我们学校也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但是习作这一块,还没有哪位老师敢大胆尝试,因为毕竟实施起来不容易。但是,在“框架式”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的支撑下,给我们学校的习作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也顿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明白了在习作教学中可以以框架引领,铺设轻松多变的写作之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激趣,使枯燥的写作变得轻松愉快。下面谈谈自己对“框架式”快乐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框架为帆,铺设轻松多变习作之路
小学习作教学几乎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不愿触及的领域。不会构思,无从着笔,这是第一个难点,我针对这一现状,有的放矢,从快速构思入手,提供一个文本框架,以范文引路,练习提升,从而达到百花齐放,自主创作。行有框架,心无约束,使习作可以依着框架构思,随着内心抒写。例如关于动物,同学们话题很多,但或是头绪纷繁,或是千篇一律,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经过框架引领,孩子们都有所获,会说敢说,当然就会爱写会写。寓框架于无形,范文引路,孩子们也是妙笔生花,那些平时毫不出色的学生一下鲜活起来,使人眼前一亮,他们笔下的动物、人物、植物也鲜活起来。
二、快乐起航,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习作场景
在“框架式”快乐作文教学时,我通过营造轻松的气氛导入,用图片出示猜谜游戏,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在猜谜时紧紧扣住课堂主题,显得生动有趣又润物无声,这样宽松愉快的习作气氛便被创设出来。
首先,激励学生“乐说”。让学生写习作,必须先教会学生说话。猜谜结束后,我生动地念了一篇毫无特色的习作:“这个人,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同学们边听边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都在快乐中。在我的激励下,孩子们回答的欲望更高了,大部分学生都很乐意把自己看的想的说出来。我在学生说的时候强调顺序并配合板书,帮助学生整理写作顺序,降低难度,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乐想”、“乐写”。写作是想象的再加工,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比赛写写身边的同学并强调:“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话音刚落,大家都大笑起来。我顺应儿童好奇、好问、爱探究、爱想象的天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创设下,在充满童趣的世界里,我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书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写出了高质量的写作片段。最后,我利用板书重点词语,一步步指导学生如何写作,还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好习作就必须认真观察和仔细倾听。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从学生特点上来看,他们的知识还很贫乏,缺少词汇和写作素材;缺乏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然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很难的。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他们喜欢并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物。例如学习描写一种小动物,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使学生对小动物的外形、颜色、习性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也可以在课上播放一些小动物的有趣录像,丰富学生认识,加深印象。这时,教师趁热打铁,针对一种小动物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它的外形、颜色、活动起来的特点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四、着重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中我设计了《二十年后的我》这样的题目,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设想都是美好的,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帮助学生点燃希望之火,增强学习动力,达到“练文育人”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五、鼓励学生喜欢积累,多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积累又可分为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广泛阅读是实现语言积累的一种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于他们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越好。让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言、好的句段、古诗词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孩子们总有所见、所闻、所感,总有喜、怒、哀、乐,抓住生活这面多棱镜,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真实可靠,写来得心应手,容易真情流露。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学时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去观察、去创新、去体验,学生就会运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页。
六、教师要深入发掘题材
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发掘题材。例如描写春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春游和春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七、教师要善于创作情感
我们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
总之,我认为“框架式”快乐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只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