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翠平
【摘 要】儿歌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儿歌中蕴含着孩童纯真的感情,可以很好的把幼儿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儿歌作为简短歌谣,给孩子童年带来无限快乐。儿歌是幼儿所接触的最早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贯穿于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的整个语言教育活动之中。在传统的儿歌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反复提问,让儿歌教学“陷入”幼儿被动的机械回答,死记硬背儿歌内容,难以脱离儿歌学习“无趣”“无聊”的境界。如何展开适合幼儿的儿歌教学,锻炼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是目前幼教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儿歌教学;方法
一、强化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会全身心投入,并且将兴趣转化成学习动力。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帮助幼儿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下完成学习内容。
(1)将儿歌改编成故事。有些幼儿对儿歌不是很感兴趣,但所有的孩子对故事都很喜欢,教师根据幼儿认知能力,将简短儿歌变成丰富生动的故事,加上适当的想象,这样可以提升孩子对儿歌的兴趣。
(2)将儿歌转化成图画。大多幼儿都不认字,对字的理解有很大困难。如果将儿歌转化成图画,由抽象空洞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形式,进一步刺激孩子的探索欲望,能引导幼儿积极学习其具体内容。
(3)重视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根据儿歌的内容特点决定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要快慢适当、抑扬顿挫,构建美好亲和的语言朗读环境,还可以在朗读过程中配上适当的音乐,在美好愉悦的音乐氛围下完成儿歌教学。
(4)引导幼儿通过联想记忆儿歌。大多数幼儿教师在教授儿歌的时候,往往采用机械记忆法,死记硬背。这样对幼儿思维没有好处。教师要带领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然后强化记忆,这样才能牢固快速的记忆,对幼儿多方面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5)为幼儿构建适当的学习情景。在一些儿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儿歌的具体内容为孩子构建适当的学习环境。可以带幼儿走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可以通过图片或表演向学生展示儿歌内容,帮助幼儿熟悉儿歌内容,让孩子在切实的环境中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儿歌内容意义,进一步实现儿歌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展开儿歌内容
(1)教师语言与多媒体视频相结合,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解决儿歌理解的难点。幼儿对儿歌理解来源于生活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幼儿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到儿歌优美的词句和意境。因此,教师在活动展开之前需要分析教材,寻找儿歌中的难点,运用各种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与儿歌相关的知识经验,为儿歌的欣赏熟悉和创编奠定基础。在传统的儿歌教学活动前,教师会引导幼儿收集与儿歌相关的资料(照片、图画)。在活动开始环节,通过师幼之间简短的对话,帮助幼儿梳理和小结有关的经验,如果缺乏生动地演示,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从而显得教师的语言苍白无力,如果运用具体直观的多媒体,教师简短又不失生动的语言,不仅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的寻找到儿歌所呈现的情景,还能配合教师的语言感受从视频中所折射出的优美意境,从而激发幼儿理解学习的兴趣。比如《洗手歌》,“打开水龙头,湿湿小小手;擦擦小肥皂,相对搓搓手;手心对手背,相互搓一搓;互握大拇指,相互转转转;指关节弯弯腰,掌心上面来搓搓;手腕洗一洗,水龙头冲一冲;关水擦干净,细菌全跑掉。”每一句儿歌带上一个生动的视频动画都能激发起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朗读,让整个幼儿欣赏儿歌的环节生动形象又妙趣横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的需要,为幼儿后面的创编儿歌奠定基础。
(2)多媒体动画与教师朗读相结合,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充分欣赏儿歌中所蕴含的美感。《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儿歌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短小精悍,如何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涵和诗情画意的意境,多媒体动画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具体,正是可以弥补在传统教学呈现给幼儿,自身结合教师丰富有磁性的朗读。这样动静结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将幼儿引入到儿歌所表现的意境中也能理解到儿歌中简练语句所蕴含的美妙。”
(3)多媒体图像与幼儿想象相融合,激发幼儿的语言创造,尝试创编儿歌。儿歌的类型丰富多样,有许多儿歌是留有仿编和创编的空间的,孩子在此类儿歌的学习中往往是对仿编、创编的部分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常常会编出一些令大人们吃惊的内容,能否打开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其迁移儿歌内容格式进行大胆的创造则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把握的。多媒体的图像以其生动化、形象化、丰富化深深吸引住幼儿,将儿歌中所渗透的知识以多媒体图像的形式呈现;能否启发幼儿的想象,迁移儿歌中形式进行仿编。
幼儿园的儿歌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学关系,要将各种方法运用于其中,要有目的、有方法、有重点的根据幼儿心理认定的水平和教材的完好特点展开教学,只有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最好的幼儿儿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志平.《传统儿歌魅力探源》
[2]祝土媛.《学前儿童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