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玲
【摘 要】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呈现情境的直观性、趣味性、对教育教学所起到的作用的概述,阐明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与教师的情感、与教材的内容很好的结合;能够很好的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
一、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一些动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计“飞机救人”的课件。一个个的算式是救人的梯子,在教学时,学生想出一个算式,梯子就往下降一级。这样的教学,很有吸引力,把枯燥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在思维的障碍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化难为易,促进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某些几何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恰当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使思维健康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表现在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等几个方面。作为创新教育核心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结果的表达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强有力的交互功能、人机对话功能、提供大量信息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拖一拖、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主动发现问题,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找出疑点,为创新架设桥梁。
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
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将数学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維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同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因此,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取决于教师的情感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再通过教学媒体手段、方法来表现的。只有课堂情境处于同教学内容和谐统一的交互融合之中,才能达到课堂环境的立体化、形声化、生活化,激情引趣、引人入胜,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