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新与他的《大刀进行曲》

2016-05-30 21:50吴志菲
读书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刀进行曲日军

吴志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首震撼人心的雄壮战歌,充分表达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在抗战期间流传甚广,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作为抗日救亡歌曲的典范,《大刀进行曲》 吹响了全民抗日的号角,深切鼓舞了全国军民奋勇抗战的斗志。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就是牺牲在战场上的音乐家麦新。

传奇的二十九军大刀队

每一首抗战歌曲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当年,麦新上马拿枪,下马握笔,在文武两条战线上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

麦新,原名孙培元,曾用名孙默心、铁克,祖籍江苏常熟,1914年12月5日出生于上海,1929年入上海美商开办的“美亚保险公司”当职员。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爱好音乐,积极参加上海抗日救亡团体“民众歌咏会”的演唱活动和进步音乐组织。

1933年元旦,日军在榆关制造事端,随即炮击临榆县城 (今抚宁县)。驻临榆的东北军第九旅何柱国部官兵忍无可忍,奋起还击。1月3日,榆关失陷。日军攻占榆关后,又向锦州、通辽、绥中等处集结兵力,企图3路进攻热河。

3月4日,日军服部旅团从凌源出发攻占冷口长城。为保卫长城,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师长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旅长赵登禹等奉命承担迁西至遵化一线150余公里长城各口阵地的防御任务,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抗战初期,提起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全国可谓如雷贯耳。国民党军分为嫡系、旁系和杂牌3种部队。由于二十九军不是国民党军嫡系部队,备受歧视,粮饷不足,武器装备尤为低劣,有三分之一是原西北军遗留下来的老汉阳造,三分之一是当年淮军打太平天国时用的毛瑟枪,其余的是自制的土枪。不仅武器陈旧种类复杂,而且弹药补充困难。毛瑟枪就根本配不上子弹,只是背着做样子而已。西北军素有训练刻苦的传统,鉴于武器装备低劣,结合西北军军官均有武术基础的特点,宋哲元提出自造大刀,全军习武。

宋哲元给每位士兵配备了一把大刀。这刀与一般的单刀不同,它是由山西的镔铁打成,每把重7斤,全长7尺,刀面最宽处有4寸,刀沉力大,舞起来凛凛有风,很有杀伤力。宋哲元与副军长佟麟阁还特意聘请了一些身怀绝技的武术名家来担任教习,其中便有当时享有盛名的、具有爱国思想的武术大师李尧臣。李尧臣根据大刀的特点及日军步枪上刺刀的情况,结合原来的六合刀法,创造出一套“无极刀法”。此刀法套路简单易学,实战性强,其中有一招叫“空手夺白刃”,虚实结合,以奇制胜。

为了将无极刀法传播开来,二十九军军部先由各连队抽选骨干组成大刀队,以简元杰为队长,由李尧臣直接传授刀法,再由他们返回连队传授给全军。

鬼子在睡梦中成了刀下之鬼

面对日军疯狂侵略和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二十九军全军将士怒发冲冠。二十九军后援会临时伤兵救济医院的门框上都写着杀敌报国的豪言壮语:“壮志饥餐大和肉,笑谈渴饮倭寇血。”二十九军士兵基本来自北方各省,尤以冀、鲁、豫三省为多。他们普遍体格强健,作风淳朴,吃苦耐劳,军纪严明。今天,临时伤兵救济医院墙上斑驳的字迹还可辨识出二十九军在1932年立下的誓言:“誓遵道德,切实履行,忠孝信义,仁爱和平;誓扶正气,强国固本;誓绝嗜好、誓守纪律、誓爱民众、誓御外侮……,誓遵六誓,努力实行,同心同德,奋斗牺牲。”

喜峰口位于河北省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1933年3月9日,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先头部队刚到喜峰口,发现喜峰口已被日军铃木、服部旅团占领。此阵地原是第四军团五十三军万福麟部的防地,因连日作战将士过度疲劳而撤退。当天,刚接防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〇九旅二一七团在团长王长海的率领下实施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夺回喜峰口。此后,面对日军猛烈的火力反扑,中国官兵只能凭劣势装备依托长城顽强抗击。

当喜峰口再次被日军占领后,一〇九旅旅长赵登禹、副旅长何基沣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他们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应以夜袭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反击日军。何基沣激励官兵道:“国家多难,民族多难。吾辈是受人民养育之军人,当以死报国!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3月11日夜,二十九军从大刀队中组织起500人的精兵强将,分左右两翼突袭日军。左翼大刀队经松树胡同、走马哨,出潘家口至兰旗地、蔡子峪一带,袭击后杖子、喜峰口以北的日军步兵和骑兵宿营地;右翼大刀队出铁门关,经炮岭、闯王台至白台子、刺峪一带,袭击日军炮兵阵地。身背大刀的勇士们攀垣越墙,分头摸进各村敌营。骄狂的日军在呼呼大睡,大刀队的勇士们抡起大刀横砍直劈,杀得敌人尸横遍野。

由于士兵手持大刀与日军短兵相接,使日军虽有优良的武器却不能发挥作用,此战双方伤亡惨重。二十九军将士坚守7天7夜,打退日军无数次强攻,共毙敌3000多人,迫使敌军后撤。500人的大刀敢死队仅生还23人。

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抵抗侵略的首次胜利。从此,二十九军大刀队名震天下,成了抗战初期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偶像。

3月中旬,侵华日军从承德方向调集早川、濑谷义的第三十一、第八2个联队,并附骑兵2个团,装甲车10余辆、飞机20架,联合蒙、鲜伪军2个旅,总计兵力过万余人,向长城罗文峪口挺进。

3月15日夜,二十九军探知敌先头部队抵达兴隆半壁山时,设在遵化城的前线指挥所急命暂二师2个团防守罗文峪一带各口,同时将第三十七师1个旅、第三十八师2个团统归暂二师师长刘汝明指挥,总兵力约6000人,在遵化罗文峪一带的长城线上迎战来犯之敌。

16日至17日,日军先企图夺取三岔口高地,被击退后,又以飞机大炮作掩护,向罗文峪、山楂峪和沙宝峪进攻。守军诱敌深入,待敌临近阵前,战士们由战壕跃出,以大刀及手榴弹拼杀,战况极为激烈,日军不支被迫败退。18日,日军再次进攻,守军则依托城墙、碉楼顽强抗击。日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反复向守军冲击,战士们则待敌接近时,跃出阵地抽出大刀与敌肉搏,战至傍晚,日军又被击退。午夜,守军从左中右3面主动出击,战至天明,日军尸横遍野,罗文峪以北5公里内已无敌踪。

罗文峪血战3天,二十九军官兵杀敌3000多人,自己伤亡1700余人,大大挫伤进攻日伪军的元气。至此,日军在罗文峪方向再无进攻能力,不得不败兵撤退。

二十九军以落后的武器战胜了有先进武器之敌,运用近战、夜战,充分发挥了大刀的威力,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时间,喜峰口、罗文峪战况不断在全国各大报纸上被报道,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音乐成为抗战的刀枪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指挥官宋哲元向二十九军官兵下达了“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的命令,大刀队再显神威。

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浴血奋战,其中年仅19岁的战士陈永德挥动大刀,一人就杀死日军9名、缴获13支枪。7月12日 《世界日报》 以 《二十九军大刀杀日贼》 的大标题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昨日(日军) 围攻南苑,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大获全胜。”

二十九军以弱胜强,大刀杀敌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各地,毛泽东给宋哲元致电:“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何香凝赋诗:“杀敌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钢脚夜眼青龙刀,捷音传来齐喝彩。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

大刀队的事迹深深震撼了当时在上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他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眠,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报童兴奋的叫卖声、街头百姓对于战报欣喜的讨论声。待到一抹晨光照到床前,他嘴里轻哼着“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又将“大刀向”几字读了好几遍,灵感一跃的他急忙将旋律记下,并在小天井中一气呵成地将 《大刀进行曲》歌词和曲谱完成。

《大刀进行曲》 歌曲原词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出于对二十九军大刀队的爱戴、崇敬之情,麦新又写下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

歌曲第一句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喊出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和英勇斗争精神。歌词不到10句,可谓短小精悍;曲调非常简洁、流畅、口语化,节奏铿锵有力,易学易唱。歌曲于当年7月写成后,麦新在上海浦东大厦亲自指挥首次演唱,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作为上海国民救亡歌咏会的组织者之一,麦新把歌曲拿到业余合唱团排练,并于8月8日在文庙举办抗日义演合唱会。自发而来的千余名群众高唱 《大刀进行曲》,越唱人越多,越唱越激动。指挥唱歌的麦新更是激动,指挥棒被他挥断了,他攥起拳头继续指挥。群众唱到激情处,竟不自觉地把原曲的第一句唱得有所变调,结果却显得更加勇猛、更加刚劲有力了。麦新后来回忆说:“还是群众唱得对,一开始用切分音符,更能表现出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大刀进行曲》 没有过分地追求歌词的文学性,而以近乎口号式的呐喊,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句作为首句,其居高临下的意味,勇猛之气、杀伐之声使敌人不寒而栗;作为尾句则显得干脆利落,不仅与首句相呼应,而且给人一挥而就、如同切瓜砍菜的快感。“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和“把他消灭”两句被重复,作为一种强调的处理,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前者似乎是一个警句,向全国军民发出战斗的号召,后者则表达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歌词中“冲啊!”和“杀”的呼喊,也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使这首军歌的战斗精神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大刀进行曲》 的旋律也不无精彩之处。例如,歌曲开始处的同音反复和“大刀向”3字上的逆分节奏,从容不迫,果断有力,如同战斗的号角,催人奋进,震撼人心,也像是挥舞的大刀,锋利无比,寒光闪闪。

整首歌旋律听来铿锵有力,在歌曲结构上也十分符合一般民众的传唱。尤其是开头一上来就表达那种高昂的情绪,开门见山,不留任何余地。最后加入了人们呼喊的声音“冲啊!”“杀!”十分振奋人心。

根据群众的意见,麦新后来对歌词做了改动。原“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并且拿掉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后来,这首歌发表在 《大众歌声》 第二集上,田汉又通过百代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开始是在里弄里咏唱,不久就传遍了整个上海,后又在全国广为传唱。《大刀进行曲》 唱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

这首歌也同时产生了国际性影响。《大刀进行曲》 诞生不久,世界反法西斯阵线42个国家曾在巴黎举行反法西斯大会,新音乐运动的斗士任光指挥旅欧华侨在会上演唱 《大刀进行曲》 《牺牲到最后关头》 (麦新词、孟波曲) 等救亡歌曲,那激越澎湃的旋律引起各国代表的强烈共鸣,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麦新不朽的“革命音乐之魂”

1937年八一三事件爆发后,麦新参加了中共秘密组织领导下的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随队开赴浙江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同年9月25日,麦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随战地服务队辗转浙、赣、湘等地。在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中,他创作了《游击队歌》 《农民救国歌》 《壮丁队歌》 《保家乡》 等歌曲。

1938年4月,麦新随队来到抗敌活动十分活跃的武汉。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他聆听了周恩来的重要讲话。周恩来告诫革命文化工作者珍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全民抗战形势,希望大家尽一切可能,坚持在国民党军队里工作,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战斗。麦新和队里的大部分同志原先想离队去延安,听了周恩来的讲话后,坚定了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的思想。他决心按照党的指示,在党最需要的地方坚持战斗。在武汉,麦新与孟波一起编辑 《大众歌声》 第三集——这本歌集共选用了100多首歌曲,其中刊登了瞿秋白翻译的 《国际歌》。

1940年10月,经周恩来批准,麦新奔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党支部书记,还担任了延安作曲者协会干事会干事、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执委、聂耳创作奖金评选委员会评委等职。他参加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及延安文艺座谈会。这个时期,也是他进行歌曲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主要作品有《春耕小曲》 《保卫边区》 《毛泽东歌》 《红五月》 《志丹陵》     等。

1945年8月始,麦新先后赴上海、东北、内蒙古等地开展革命工作。1946年下半年在内蒙古开鲁县发动群众搞清算、打土豪、斗恶霸、减租减息。接着又率领县委工作团和小街基区部分干部参加“长江骑兵团”,任五大队干部中队指导员,在鲁北、高力板、黑大庙和科尔沁左翼中旗等地打游击。

1947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击溃国民党军李守信部,再次收复开鲁县城。这时,麦新任中共开鲁县委组织部长,创办县委机关油印的刊物 《开鲁工作快报》,指导全县人民进行建党建政、土地改革、清剿土匪、生产支前等工作。3月,麦新带领工作团到五区万发永村蹲点。他和地方干部一起组织群众重建乡、村政权及农民协会、民兵、妇女会、儿童团,发放政府给予的救济粮食。他还带领群众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帮助烈军属拉犁种地,为贫雇农垒墙修房、担水、扫院。群众称赞他:“八路军的干部和咱们老百姓心连心!”他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与老百姓建立了血肉般的联系。

长期从事群众音乐工作的麦新离开了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专职党的干部。但他还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创作歌曲,如 《保育院歌》 《儿童讨汪歌》 《儿童哨》 《小葡萄》 等。麦新还配合群众工作创作了 《农会会歌》 《翻身五更》 《咱们的游击队》 等十几首歌曲,并且亲自教唱这些革命歌曲。

1947年6月1日,麦新带领通讯员王振江离开万发永村,去参加县委工作会议。6月6日,在四区参加完县委会议后返回五区的途中,他和通讯员突然遭到流窜的百余名土匪的包围袭击。在万分危急时刻,麦新临危不惧,当即命令通讯员王振江返回去向县委报告。他只身匹马与顽匪战斗。这时,正巧我军李排长和两名战士赶车前往装运军需物资,听到激烈枪声前来营救。他们以大车作掩护,向土匪猛烈射击。终因敌众我寡,激战中李排长和两名战士壮烈牺牲。麦新仍沉着应战,他独自占领一个小沙丘作为掩护,坚持杀敌。战至最后,孤军奋战的麦新身受重伤,也倒在了地上。匪徒围拢来,用枪托、皮鞭折磨麦新,但麦新始终威武不屈,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下。等到县委的同志带队赶来救援时,只见麦新全身的衣服已是破烂不堪,身上有4个弹穴还在往外渗血。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个以音乐唤起民众的人,就这样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而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麦新遇难的噩耗传来,开鲁人民万分悲痛。当天夜里,淳朴的开鲁人自己作词作曲,写出了《麦新牺牲为咱老百姓》 《麦部长,真英雄》 两首歌曲,“麦部长,真英雄,二十参加八路军,劳苦受了十几冬,为咱老百姓……”人们用歌声悼念为他们写歌的英雄,当地至今流传着这两首民歌。

麦新被安葬的那天,坟地一片哭声。有的老大娘把自己纺的线放在他的棺材里,有的老乡带来了麦新最爱吃的锅巴,在灵前祭奠。开鲁县委的同志把一锹锹黄土添入墓中,而每一个来悼念的人也都铲上一锹黄土,堆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中共开鲁县委、县政府为麦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将他生前工作和战斗的五区命名为“麦新区”、万发永村改为“麦新村”,后又建立了麦新纪念馆。

如今,麦新烈士陵园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城西53公里处的麦新镇的西南角,园中建有一尊麦新挥手的全身铜塑像,塑像后面是1971年修建的麦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北侧是麦新烈士墓,麦新烈士墓前立有一块条形石碑,石碑上三分之一处的平面上刻有一把战刀,刀把上系着两条五线谱似的飘带。

麦新纪念馆坐落在开鲁白塔公园南端,设计者以简洁、锐利的几何图形寓意麦新革命歌曲如利剑刺向敌人,以错位、交叉、分割展示区域,寓意麦新歌曲创作的多样性。纪念馆外观设计独特、建筑语言丰富,突出表现麦新作为革命音乐家、人民歌手和 《大刀进行曲》 作者的鲜明特色。主体楼弯曲的造型体现音乐的旋律,门前大刀的造型代表着曾激励亿万人民英勇抗日的 《大刀进行曲》,刀柄的几个石柱是 《大刀进行曲》 第一句歌词的音符。

麦新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人民,他流传下来的不只是一个烈士的名字,更是不朽的“革命音乐之魂”和麦新精神。

(选自《党史纵览》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大刀进行曲日军
健身百态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听爷爷讲述大刀的故事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包饺子”进行曲等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
日军密码四次落入美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