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敏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师德意义的阐述,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师德建设的要点,分别是注重上课效率;杜绝“吃空饷”现象的发生;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如何开发师生沟通的技巧。通过以上叙述,进一步强调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对教育本身的意义所在,只有将师德建设放在第一位,才能让教育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师德 教育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102-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所有教师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甚至要比文化建设更重要,教师的道德是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的基本体现。然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并不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为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带来恶劣的影响,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坏的影响,这更说明了我们常抓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重视上课,杜绝“课后班”本末倒置
在受教育成为人的普遍权力的今天,“课后班”成了教育行业别样的风景。很多学生放学之后不能回家,而是到老师开办的补课班去上课。有的教师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上课,为自己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居然将上课内容压缩或者难度提高,造成很多同学在学校不能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而必须在课余时间去老师开的课后班进行“辅导”。学生在课后班学习条件很差,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对身心健康产生了影响。家长虽然对这种情况有所了解,但是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教育,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又对得罪老师有所顾忌,即使课后班的收费是正常学校上课收费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也只能忍气吞声将孩子送到课后班。
教师这样的做法,是典型缺乏师德的表现。学校的职责就在于让每一位学校的学生都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而教师正是这种职责的落实者和维护者。教师为了自身利益而剥夺学生全面有效受教育的行为,甚至正是监守自盗的表现。由于辅导班更注重对盈利的追求,会采取更多急功近利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经不起学习规律的拷问。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力度,考察教师上课效果,重视授课纪律。同时严令禁止课后辅导班的形成,对于已经授课的课后班予以查处和解散,并要求教师将授课重点转移到上课中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同学心目中树立光辉形象,才能够言传身教,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和信服,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严禁空饷,年末考核应落到实处
许多教师在学校虽然有着国家事业编的编制,但是却一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不上班,利用这样的时间做别的事情,是常见的“吃空饷”行为。2014年,国家对各个企事业机关单位的“吃空饷”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目的是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的“吃空饷”是师德缺位的表现,在当前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中,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地方财政予以拨付,是要用于实实在在服务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薪酬的,而对于在编不在岗的“吃空饷”就是非法牟取所得,教师的“吃空饷”,为学生树立了极坏的榜样。
作为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为学生的人格健全、知识积累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吃空饷”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能够在其位谋其政,并没有做出任何为学生服务的行为,却拿着国家的工资做自己的事,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这会对在岗教师产生一种消极的“示范效应”,危及到学校风气、舆论的健康,导致形成不好的学校氛围和教育风气,妨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地方中小学教育均衡而有质量的发展,危害到了整个基础教育系统。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大力度检查,年末考核应该落到实处,在考核过程中,应该多方位全面了解教师的授课任职情况,避免个别人员以各种理由钻空子,杜绝教师“吃空饷”情况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的“空饷”岗位,要严厉查处,责令相关教师回归岗位或者取消其任职资格,并且要将“空饷”情况与其职称评定以及工资待遇情况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相关教师重视其岗位,全心全意投入到学生教育的事业中来。
三、提升素质,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识渊博,对学生充满耐心和善意,同时还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解答学生学业上的疑问。更重要是,小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并未完善,需要有人引导,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这是树立形象的基本标准,良好的师德修养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小学是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正是懵懂的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道德情操的形成很容易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更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一个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等方面,都会让学生们的耳濡目染,甚至会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
其次,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只有教师用健康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是一位积极向上的人,才会对学生工作充满热情,才会时时刻刻关注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在发现问题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严苛管理,否则容易形成逆反心理,造成对学生身心的影响,甚至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最后,知识的更新是对教师教学的更高要求。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除了自己所教科目的专业性知识,还应该更广泛地涉猎更多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只有教师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钻研业务,只在上课之前草草地看一遍课程内容,就开始给学生讲解,知识连贯性差,更不能拓展开来,课堂学习效果很差,这样的情况需要杜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是历史上学习知识的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互联网直接获取知识,也可以随意和有相同志趣的人成为朋友。作为教师,更要注重自己所学知识的时代性,做好知识的随时更新,善于发现以前研究成果的漏洞,善于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与广泛接触互联网的学生们更好地沟通,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四、转变思路,开发师生沟通技巧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在很多情况下,作为成年人的教师不能理解学生们的想法,很难跟学生进行沟通,甚至因为沟通不善造成一些误会甚至冲突,这个时候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要用宽大的胸怀接纳学生,用高尚的师德包容学生,更要用自身的力量感染学生,才能更好地跟学生沟通。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生不一样是因为所处的家庭环境不一样造成的,教师对于哪一种学生,都应该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与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方面,师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的运用,教师要学会倾听和包容,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身上都同时具有优点与缺点。如果盯住学生的缺点不放,就很难客观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小学生还在养成教育的阶段,完善的人格尚未养成,这才更需要我们理解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耐心的教育。有的教师控制情绪不善,学生犯错误时比较激动,这样肯定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是比较失败的沟通方法。
总之,教师的高尚师德是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基本要求,只有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建设的第一位,才能谈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过人的才学,才能称之为世间的典范,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塞缪尔·斯迈尔斯著,宋景堂等译.品格的力量[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