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龙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97-01
感恩,就是一种感谢、感激之情,它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来自心灵的震撼,永远挂在心头的情感,难以磨灭的情怀,它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心态。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我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一、从认知层面着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教育之要,更精练地说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所以说,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为学生创设“感恩”的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首先,要经常用经典故事启迪学生。我国自古就有“韩信报恩”“陆绩怀橘”“子路负米”“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经典感恩故事,也有“饮水思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感恩谚语,用这些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故教育学生,既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的感染,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地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弘扬者,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正确的感恩观,就是既要懂得知恩图报,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恩重于我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若是把报恩变成个人的终生负累,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型化和罪恶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施助心态。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句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要积极引导学生时刻谨记并深刻理解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做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施恩不图回报,为了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积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要学会感谢帮助自己的人,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能帮助自己,是基于其美好心灵及其力所能及;对于不能帮助自己的人,则要体谅别人的难处,哪怕是故意不施以援手的,也要从人的道德水平差异的角度予以宽容和谅解,而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二、从情感体验着手,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美德。白云奉献给蓝天,于是蓝天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它便把晴空万里给予人们;树叶奉献给大树,于是大树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它便把一片片树荫撒向大地。学会感恩,首先要学会知恩。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感谢父母,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令你不断进取、努力。其次要用生活故事感染学生。时代是与时俱进的,感恩等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薪火相传,有了不同的演绎:钱学森感恩祖国,致力于科学;田世国感恩母亲,为母捐肾;孟佩杰感恩继母,不离不弃;李伟感恩生命,执着追求……这些发生在身边的鲜活的事,虽是平平凡凡的,但却深深地传递着“感恩”。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利用班会、晨会等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美文欣赏、诗歌朗诵等,通过讨论、反思,明白道理,落实行动。再次要激发学生的感恩热情,并焕发“报恩”动机。对广大高中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要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就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就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丰满的教育。
三、从日常生活着手,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感恩行动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学生在道德修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知行分离,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所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必须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能力。一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维互动。家庭教育是感恩教育的最初影响因子,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社会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学校感恩教育应突破目前的封闭状态,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互动,在学生感恩教育中,家长做一个感恩的表率,同时家长要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教育。二是利用特殊节日引导学生“回馈爱”。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用鲜活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共鸣,用感人的话语打动学生的心灵,动员学生给父母一份亲手制作的生日礼物,给家长写一封感恩的信、打一个问候电话等等,表达学生的感恩之心,体现学生感恩行动的点滴。三是积极组织集体“感恩”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同学,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捐款捐物活动,并借此教育学生要有爱心,要舍得付出。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