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尚红
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课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去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浅显的初步的探讨。
一、注重知识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制作以及创造活动,它需要有物质基础——材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写出才思敏捷的旷世奇作就必须积累大量的素材!因为作文的实质是将头脑中的意识、情感有“理”有“序”有“文”地转化为书面语言,一个人头脑中输入和转化为自己内存的材料量多且质优,写作文时必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否则就会捉襟见肘、左右为难。这个又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如何积累写作的素材呢?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观察和感受能力?试想一个人若对自然、社会、人生漠不关心,就根本谈不上观察与感受,与其说学生在校园内缺乏生活的阅历,不如说他们缺乏生活体验,缺乏对生活的敏感。深入生活,丰富情感体验是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另外,阅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事必恭亲,显然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
二、注重个性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创新也意味着风险,一旦作文考砸,就意味着满盘皆输,因而教师和学生为保险起见,都以最常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和写作,创新就被扼杀了,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作文的个性创新呢?一是要放宽要求,少设障碍,让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比如说作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写作的时候用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来综合进行创作,想象、夸张、排比、引用、比喻信手拈来的文章必定是气势磅礴,大气凛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从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到舞台剧、诗歌、散文乃至小小说、杂文都可成为学生笔底的风景,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创新,让学生写出独特的自我。多对学生的创意发挥进行表扬、支持和鼓励,开展多形式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交流写作心得和体会。二是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写“日志”或“博客”。网络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上网的喜好,指导他们写作日志或博客,在网上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网络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可以极大地张扬学生个性,同时还可以及时分享和体验到与他人交流的快乐,这也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指导学生写日志或博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
三、注重写前指导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种难教、难写的尴尬和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法"马后炮"的性质不无关系。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前的指导呢?一是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应该说现在的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大,然而学生的写作却越来越困难,其实学生作文的最大障碍,也许不是无可炊之米,而是没有想炊之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体验人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写作前没有动力,写完后没有成功感,作文当然就没有兴趣,创作的热情就一点点地熄灭。其实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每个人都有创造的可能,只要我们的老师们花心思去鼓励学生、赏识孩子、支持他们的创作才华,这个写作的欲望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孩子是需要引导和赏识的一个群体,老师的赞赏和支持使他们锐意进取和积极创新的源动力!要努力为孩子们创设积极体验生活享受阅读的情境。二是讲清楚要求、明确好标准。每次作文前要给学生讲清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及训练重点,包括字数、文体、写作方法,训练的是选材、立意,还是结构、语言?让学生心里有数。当然指导的方式可以是让学生讨论、发言,互相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作文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立意,这是文章的根本,也是作文评价时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常说意在笔先,立意的确立直接影响后面的行文。在评价作文时慢慢发现,立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作文的档次。在同样准确的立意之下,深刻的文章会更亮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立意时,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深刻。尽量放远眼光,加深文章的内涵。在立意时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父爱、母爱,上升为国家、民族、思想、文化,拓展特色的内涵,让学生的起跑,有一个较高的基础,以此提升文章的档次。高度达到以后,在行文的阐述时,要注重细节的设计,小到一字、一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求学生每次的作文都要做到精雕细刻,以此追求作文展现时的尽善尽美,而不要因小失大。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写作,知识积累是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也是基础,只有积累了足够数量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才得以丰富和敏锐!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我们长期的积淀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