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永济市水土保持生态机制建设的探讨

2016-05-30 17:41陈鹏
水能经济 2016年1期

陈鹏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开发建设活动日益频繁.分布于永济市城乡各地的、不同级别的公路大多数顺沿河流建设,还有房地产开发等形成的大量弃土弃石和大面积闲置裸地.已经成为永济市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农田、山塘的淤积和水质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且瘀积河流.抬高河床,构成洪涝灾害的潜在危险。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南依中条山,西邻黄河,全市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由于地形相对较为复杂且自然植被过少、加之全年降水量不均等各方面的因素,当前永济市频发水土流失。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3%达64万多亩,其中坡地荒地18.6万亩,河流沟壑6.25万亩,其它5.5万亩。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在永济市的中条山、黄 河滩等地带,除此之外水力侵蚀也是永济市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50t/km2,每年土壤侵蚀总量为4870万t。

【关键词】水土保护;生态机制;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一、水土保持概述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一关于项目概况的调查、环境概况调查;二预测水土流失;三编制预防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制度;四分析估算水土保持投资值;五实施、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等等。客观上说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该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可以分为防治目标、方法、点段及这些过程中的具体措施步骤等等,甚至还包括安排明确开发建设单位的责任范围、安排具体的实施措施、科学评估预算、预期效益、监测管理水土流失等各方面。

(二)水土流失预防

针对水土保持工作这一问题, 当前我国主要以全面规划、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全面防治等为基本原则。其中预防为主又涉及到多方面。比如包括加大草地、植被、林地的覆盖面积,比如有针对性的防风固沙、封山育林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政策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山地、林地、草地的保护措施,比如严禁开荒、烧山、特别是在干旱的地区镜草等等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的问题。特别是要避免将植农作业种植超过25度以上的陡坡上。除此之外如果坡度超过5度的话只有充分落实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之后才能种植经济林木,比如油松、核桃、香椿树等等。一般认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行之有效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同时在设计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以及尽可能的减少对土地的占用率。

第二全面保证渣弃土场的安全,这就要求在选择弃渣土场的时候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除此之外建议还必须建立档土墙。

第三:充分利用集中弃土、取土等方案。这样一来即能够大大提高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又能从根本上减少对水土的破坏。

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一般可将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分为两大部分:一工程治理措施; 二生物治理措施。

(一)工程治理措施

1 山坡防治工程

(1)山坡防护工程

毋庸置疑评判山坡防护工程的效果主要是能否确实做好雪水的就地拦蓄、能否控制小地势改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避免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山坡防护工程中能否最大程度的利用雨水,雪水,使其成为农作物、林木中土壤中的水份一部分。而对那些不能拦蓄到坡面的则采用径流引进小型蓄水工程的方式。而针对那些有高腐蚀风险的区域则要特别注重滑坡效果,这就必须完善构筑排水工程、科学选择支撑建筑物。一般认为防护山坡的方法主要可以包括各种档土墙、安稳斜坡、流沟山坡、水平沟等各方面。

(2)坡面治理工程

不可否认的是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坡面管理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山区本身的超面管理具有难度大、在保持水土方面需要落实各方面。一般认为超面管理工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山坡截流沟;二固定斜坡工程。客观上说通过固定斜坡的方法即能够从根本上防治由于土体运动而引起的水土流失。比如各种护坡工程、削坡工程、排水工程等等都属于斜坡固定工程的一种。另外一方面我们知道在山坡上设定斜度沟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截流沟即能够大大减少流水对径流的冲刷,能够集中涣散的坡面,更有利于集中输送蓄水工程,从而有利于林地、及农田获得用水。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将梯田、涝池与山坡截流沟完美的结合起来就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山体骨坡,除此之外也能够对公路、村庄、铁路等均取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 山沟治理工程

一般认为通过下切沟床、沟岸扩大等就去来控制山洪洪峰的流量,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泥石流引起的山体滑坡、沟床纵坡,除此之外山谷管理工程中还要特别预防沟头行进,从而影响到沟口的冲击锥。山谷管理工程是包含各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可分为沟头的防护工程、拦沙南侧、拦泥淤地等等。

(1)沟头防护工程

诸如各种水库、拦沙南侧、谷坊等等其实这些工程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减少山区发生泥石流的危险,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的危害。客观上说可以将这些所有的为预防水土流失的工程统称为沟头防护工程。即具有预防山体滑体、稳定山坡等作用。如此之外沟床固定工程的方法还包括防冲林、扩大种植草皮面积等等措施。

谷坊

谷坊即闸山沟、沙土南侧。客观上说这一种横向栏挡建筑物本身就有预防阻止冲刷泥土、或各种泥沙灾害的作用。通常情况这一种最常见的预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地区的谷坊呈3米高左右。通过这一3米多高的谷坊即可充分发挥预防沟床冲刷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就需要把是否具有切冲刷的作用作为最为重要的考量标准。

(二)生物治理措施

人工再植被是建设水土流失生物治理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客观上说人工再植被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以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简而言之就是要以当地实际的生态条件。其中主要包括当地的土壤条件、水份、植乔木等具体条件确定人要再植被方案adw次,就要充分考虑到因害设防这一层,即要明确以保护植被生态功能这一问题。简单说来就是要保护生态效益,要以防止土壤流失、种草固沙等情况。再者就是要充分落实是否会引起生物入侵这一问题,即要尽可能的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易植且存活率高的植物。另外,众所周知除了表层土壤之外在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过程中还要充分落实土地整治。首先地土整治主要包括防风防洪防灾、蓄水保土以及进一步完善建设配套工程等等。土地整治则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一绿化边坡、选取弃渣整治、整治临时占地、非永久占地、厂区绿化前土地整治。具体说来主要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問题:

第一點,充分发挥农业的作用。即落实复垦农田。即把那些切实可用来耕作的土壤。其中主要以符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一具有充足的水份或者降雨量;二具有较为稳定的地面;三要符合耕作环境。特别是针对那些临时占地、取土场、弃渣场等区域都应该首先考虑能否恢复农田的使用。通过以上的论述,分析得出,只有全面 做好表层图让人事前保存,才能有利于事后恢复。

第二充分考虑土地的培植、生产力。土地整治即不断重建植被,改善植被的动态的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刚刚经历过整治的土地往往由于土质比较瘠薄、加之表土过少等问题,总得来这些土质的生产力相对较低。因而在全面确保植被的稳定性的同时就必须多注意培肥,比如充分利用河泥、湖泥、城市污泥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再者也可适当的增加一些地衣、苔藓的从而有效的预防土质风化这一问题;多以固氮菌根、根瘤等植物为主等等。

第三,落实土地的具体条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全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比如在配备配套措施、主要功能等各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土地 具体情况。比如在做鱼塘之前,首先要判断土场是否适合经营鱼塘,即是土场的深度、土场大小,是否具有完善的出水流路、水源等等。再比如说如果要当作旅游景点使用的话,就必须选择那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景观、特别要注意做好周围环境的保护工作。客观上说,只有经过精心设计、落实实际情况才能有效的利用土地。

三、总结

不可否认的是在快节奏的今天,人口的数目已经进入饱和的状态之中,客观上说保护水土资源刻不容缓,只有加大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而当前也不得不面临着一个这样的现状,即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生态系统的功能、加之不断家具啊人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而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众所周知,土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从某一方面来说防治水土流失不仅仅涉及到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更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针对这一点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完善生态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 完善的生态机制首先能够充分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另外一方面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客观的角度上说,保护水土生态补偿机制事实上就是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全面实现水土资源的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田颖超.关于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7.

[2]苑涛.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重庆巫山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组.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9.

[4]胡增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J].河南科技,2012.

[5]潘庆海.水土流失导致的非安全问题与防治途径[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2(20).

[6]于明.关于生态建设体系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4,9(3):278-280.

[7]杨少林,孟菁玲.浅谈生态修复的含义及其实施配套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04,(10):7-8.

[8]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Z].2004.1-512.

[9]刘震.推进生态修复加快治理步伐[J].中国水土保持,20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