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绮
【摘要】作为会议口译的一种主要形式,交替传译广泛用于各类国际会议。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从非流利性产出、错译和漏译三个方面对译员在交替传译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译员口译错误的根本原因以及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关键词】口译 错误分析理论 记者招待会 认知负荷模型
一、 引言
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的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交际方式。口译工作极具挑战性,同笔译相比,口译具有较高的灵活度,其突出特点是速度快、现场性、时限性、独立性较强。在进行口译时,译员没有反复推敲的时间,更没有时间去查阅词典或工具书,虽然有时译员可根据现场等情况预测到口译的相关内容,但却无法预测到具体的细节,因此,口译员在原语与目的语的双向转换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失误,本文试以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以《广东咨询会》为案例,探讨交替传译中译员所出现的失误及克服这些口译错误的策略。
二、 错误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
错误分析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许多语言学家在“对比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在美国曾一度流行继而备受冷落,然而在欧洲学者的长期应用和补充下,错误分析在波折中前进,冲破了二语习得的樊篱,发展成为有效的语料处理手段。
错误分析指的是对语言中不成功部分的出现,性质,原因和后果作研究的过程,它既有语言学理论基础,也有心理学理论基础。根据错误产生的心理学因素,戴维把错误划分为错误(mistake)和失误(error),错误是系统型的,失误则缺乏系统性;Corder从错误的形成先后将语言错误分为:形成系统前错误、系统语言错误、形成系统后的语言错误; Dulay &Krashen 等按照错误对语言交际影响的程度,把错误分为全局性错误和局部性错误,全局性错误会影响到这个句子结构,从而会影响交际的效果和进行;局部性错误会影响句子中的单个成分,但基本上不会影响交际的效果。Nsakala Lengo根据错误产生的类型把错误分为产出型错误和接受型错误;James将语言中不成功的部分修正为口误(slip)、失误(mistake)、错误(error)、谬误( solecism) 等四个类型。同时,他论证了上述四类语言问题的自我意识程度,自我改正能力以及系统性对二语学习者和一语使用者来说有很大的差异。从这些已有公论的错误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错误分析理论只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来辨别本族语与目的语的异同,而现代的错误分析理论则保留了研究母语干扰的弱式对比分析,又引入了研究非母语因素的,具普遍性的方法,其分析的对象从二语学习者的错误扩大到母语使用者的错误,语料的采集从由研究者收集错误扩大到诱导错误,进而到学习者自省,描写错误的步骤、层次以及模型亦不断改进。
三、《广东咨询会》的特点
《广东咨询会》的全称是广东省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笔者所选的音频是其中的一场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是社会组织或个人根据自身的某种需要,邀请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以及社会听众,宣布某一消息,并接受参加者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记者招待会涉及很多的国家政策及国际和地区一些敏感话题; 第二:记者招待会是一种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公共关系活动。记者招待会是以交替传译方式进行的。
交替传译是口译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交替传译中,译员一般和与会者坐在一起,当讲话者说话时记录下讲话的内容。当讲话者停下来时,将记录下的内容翻译为目标语,译完后讲话人再继续讲,之后译员再译,讲话和口译交替进行。交替传译有时也被称为连续传译。交替传译分为两种形式: 单向交替传译与对话翻译。单向交替传译是指译员只把原语译成目的语,如:学术性的专题报告、纪念会、庆祝会等致辞之类的口译。图示如下:
对话翻译是口译员做双向口译,即为双方做两种语言的互译。如: 各种座谈会、贸易洽谈,专访,交际寒暄以及宴会上主人与客人彼此敬酒等的口译。图示如下:
丹尼尔·吉尔认为“交替传译被许多人看成是口译的最高端形式,超过同声传译,因为它要求在形成译语阶段之前就要完成理解源语阶段,绝大多数话语至多在几秒钟后会从记忆中消失,被其他内容所取代。”,因此,译员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口译工作,除了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双语能力,还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绝不能怯场,要从容地进行翻译。
四、错误分析理论与《广东咨询会》
对于错误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一般分为五个步骤:(1)收集分析的资料; (2)鉴别其中的错误;(3)将鉴别出来的错误进行分类;(4)解释这些错误的原因;(5)评估这些错误的严重程度。依据这些步骤,笔者将对《广东咨询会》音频中所出现的口译错误进行分析。
1.资料的收集及录音转写:利用媒体播放软件对所选的《广东咨询会》音频进行录音转写,转写文稿根据发言人和译者的停顿总共分为55个语段。
2.错误的识别和描写:在识别和描写错误阶段,Corder提供了一个识别和描写错误的步骤和方法。在识别语言错误时,首先要识别语言外在错误和内在错误,语言外在错误包括句子表面组织不当,又有语法方面的错误,或者句子语法结构没有问题,在具体的语境中却不合适,对于外在的错误,就要句子翻译成结构完好的目标语习惯表达法。最后比较结构错误和正确的句子,如果是内在的错误,就要重新构建一个结构正确的句子。笔者根据Corder识别错误的步骤和方法对《广东咨询会》的转写文稿进行分析,发现转写文稿中的口译错误绝大部分都是属于语言外在错误,为了更好地找出文稿中影响口译质量的口译错误,笔者将从词汇,句子,语篇三方面对口译文稿进行分析:
(1)词汇方面:从词汇的角度来看,口译译文出现了与原文相比存在译文词汇误用、词汇漏译、词汇重复、增词等错误,例如:
a)你曾经在一些场合谈到就是中国加入世贸对广东冲击力最大的可能是商业。
译文:You mentioned in some occasions that the commercial sector would be greatly hit once China entering into the WTO.
“加入世贸”的英文应是“enter the WTO”,而不是”enter into WTO”,因为enter 已含有into的意思了,从句once China entering into the WTO. once China entering into the WTO”应改为“once China entered the WTO”..
(2)句子方面:从句子的角度分析,整个口译译文中出现ne,er等填充停顿72 次,还出现了语言重复现象、语法错误、代词指代不清、逻辑不清、冗余啰嗦等错误,比如:
b)那么对于高等教育,这里面有两个层次。
译文:I think it is two main issu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area.
此句中,译者出现了语法错误,“it is”应改为“there are”。
(3)语篇方面:从语篇的角度来看,在55个语段中,就出现了口译译文与原文相比内容翻译错误、内容漏译、 逻辑不清的现象。例如:
c)但是我觉得冲击这个词并不就是说坏,{ 因为冲击波可以使你往后退,也可以把你推上前面,} 如果你采取积极的态度的话,就会利用这个冲突,使得我们更加发展。
译文:However,the clash is not at all that bad. It will let a positive aspect. It can serve as 【 a propeller a promoter 】 for our future development.
此句中,译者漏译了“因为冲击波可以使你往后退,也可以把你推上前面,”这句话,“a propeller a promoter”是重复翻译。
3.错误的分类,讨论及采取的策略。
(1)转写文稿的错误分类:通过对转写文稿中发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类,笔者发现译员的口译错误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大的类别: 一、非流利性产出; 二、错译; 三、漏译。三大类别下面还有八种具体的错误。各种错误的具体统计如表一:
(2)讨论:上述表格显示,译员的口译错误主要为非流利性产出、错译和漏译。口译产出不流利是该译员口译中出现的数量最多的错误,其次是错译,最后是内容漏译。
关于非流利语言的产生原因,Donzel 和 Koopmans(1996)的研究发现,人们在言语中运用非流利语音或者停顿来建构他们言语的连续性,填充停顿可以提供时间以便进行词汇选择,下一个语段的计划或者某种暗示性信息的传达。
在交传中,吉尔所建立的交替传译模型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吉尔的交替传译模型如下所示:
Phase One(第一阶段):
Interpreting(口译)= L + N + M+ C
L = Listening and Analysis(听和分析)
N = Note- taking(笔记)
M= Short- termMemory Operations(短期记忆)
C = Coordination(协调)
Phase Two(第二阶段):
Interpreting(口译)= Rem+ Read + P
Rem= Remembering(记忆)
Read = Note- reading(读取笔记)
P = Production(重组信息)
从吉尔所建立的交替传译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交传的第一阶段关注的是听和记录阶段;第二阶段是口译的进行,重新组合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口译译员之所以会出现非流利语言,要么是因为记忆出了问题需要从笔记里寻找内容; 要么是因为对内容记得不清晰需要组织命题; 要么就是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所以错误的症结就不是停顿,也不是找笔记、组织命题、提取表达,而是记忆和表达。
在转写文稿中,错译的主要表现在词汇误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内容错译、代词指代不清等方面,其中词汇误用、语法错误尤为突出,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词汇和语言结构,而是没有足够的活跃词汇和语言结构。储存在记忆活跃区的词汇和结构,由于经常使用,在高度紧张下仍能随时获得,而储存在记忆被动区的词汇和结构,由于不容易获得,要耗费较多的处理能力,或者根本想不起来。第二个原因是受到母语干扰所致,即出现语际错误,王立非从四个方面来描述语际错误的来源。一是学习者按照母语的语言规则来进行语言输出; 二是学习者误用词汇,因为他们将母语的相关词语音特征、语义特征、句法特征套用到了目标词上; 三是由于母语中没有目标语中的语法特征而造成语法误用; 四是由于母语词汇没有目标语词汇的词汇特征而犯词汇错误。
关于内容错译和漏译,专家认为口译错译,漏译现象研究属于口译产品及译员表现范畴。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口译的困难所在,以及出现错译、漏译的因素,通过此模型,吉尔还得出了要让口译顺利进行的条件,那就是:处理各项任务所需要的总的精力应小于或等于译员所具备的处理各项任务的能力总和。如果译员在听解分析,言语生成,短时记忆及协商方面所提供的精力大大超过所需要的精力,那么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否则,口译中容易出现错译、漏译、语言表达质量下降等错误。
综述以上错误,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个口译译员要想在口译过程中准确地,流利地用另一种语言转达讲话人发出的信息,透彻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因此,译员在日常训练中应重视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和分析能力的结合,从而提高口译水平。
五、结论
通过对译员在口译实战中出现的错误分析,我们发现:口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信息的发布、接收、解释、转换和译语的发布、接收、解释、接受、反馈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员起到接收器和播放器的作用,他必须充分运用语言基础,设法利用所知的文化背景及专业知识将对方的信息快速、流畅、准确地传递。为此,译员除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扎实的双语功底,尽量避免母语的文化影响,必须有敢于纠正前人口译错误的勇气,才能积极消除自身不必要的错误,才能更好地提高口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Franz Pochhacker,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2]Carl James,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蒋文干.口译错误分析——以口译学员的模拟会议传译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庾恺珊.从James错误分析理论看口译质量评估——以外事口译为例[D].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5]卢敏.国内外语言教学中错误分析理论研究综述[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6]秦红.商务谈判口译语用失误浅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