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体验有效 引领行为无痕

2016-05-30 13:15习桂林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戴眼镜品德眼睛

习桂林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76-02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说明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咱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简谈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激发儿童生活的热情

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既然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要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给予学生最为直观的感受,与他们一起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

1.唤醒生活──激发兴趣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开课伊始,老师出示一条谜语:“上面毛,下面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有它可以看世界”,这一浅显的谜语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能猜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起。

随之教师设问:我们有了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生:有了明亮的眼睛,我可以看到绿绿的小草。

生:我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和好多美丽的风景。

生:我可以看书、写字。

……

2.融入生活──主动参与

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一点点被唤醒后,老师出示了一组美丽的图片,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可爱的动物、新鲜可口的水果、学校的歌舞等,再一次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欣赏之后师又一次问学生:你明亮的小眼睛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有了美丽的视觉感知,这时候交流的人多了,说的面广了,语言也丰富了。一组生活化的图片,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成为课堂真正的小主人。

透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教者无论是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是活动本身,都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整个活动过程始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谜语导入话题,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从儿童最熟悉的自然、生活引导开去,在欣赏与交流中深深地感受到眼睛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注重活动体验,促进儿童心灵的成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可见,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与感悟是何等的重要!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智力与实践活动去体验、感悟与领会。课堂上老师要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1.在活动中感悟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在这节课的第二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闭上眼睛写字。当写完字睁开眼睛的一瞬间,安静的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学生表情各异,有人觉得写的太可笑了,有的觉得写的难看而难为情的,这时教师顺水推舟,跟学生展开了聊天式的问答。

师(指了一名不想展示字的女孩):怎么不想给我看?怎么啦?

女孩:今天写得太难看了,不好看。

师:今天怎么写得不好了?

女孩:刚才闭着眼看不见,不知道该怎么写。

师(另一学生):对自己刚才写的字满意吗?为什么?

生(摇头):不满意,今天写的字有的大有的小,不在一起。

师:那刚才闭着眼睛写字是什么感觉?

生:闭上眼睛一点也看不见,不知道写哪儿。

师:看来没有了明亮的眼睛字就写不好了。那眼睛看不见了还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不便?

生:走路看不见会走错地方。

生:再也看不到好看的动画片了。

生:眼睛看不见,吃饭时夹不了菜呢。

……

一个闭眼写字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兴奋之余感受到没了眼睛写字竟是如此困难的事,游戏活动后的追问,让学生明白了原来没有了眼睛竟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这么多的不方便,从而懂得眼睛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感悟眼睛的重要性的目标就这样无声无痕地完成了,同时也为后面学生知道要保护好眼睛发挥了较好的催化效应。

2.在活动中体验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在学生感受到眼睛很重要后,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近视世界、亲自感受戴眼镜的不方便。在这一环节,师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观看,随之要学生用纱巾蒙上眼睛再次看动画片,观看完后,让学生谈两次观看动画片的感受。

生:第一次看得很清楚,蒙上纱巾后只能看见一点影子,看不清晰。

生:第二次看的时候就好像雾一样,看不清楚。

师:同学们,我们的眼睛一旦近视后,看东西就跟刚才蒙上纱巾看东西一样的模糊不清,那你会是什么心情呢?

生:再也看不清楚东西了,我会很难过。

生:想看清楚又看不到心里很着急。

……

学生亲身体验之后谈到的感受是这么的真实,这么的深刻。此时的体验足以让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想法: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多好啊!

课堂至此学生似乎已经有了保护眼睛的意识了,但体验还没结束,紧接着设计了四个步骤让学生感受戴眼镜的苦恼与不便,四个步骤层层推进,教育的力度一次比一次深入。

步骤一:学生戴眼镜体验。让学生上台踢毽子,戴眼镜踢,不戴眼镜踢,谈感受。步骤二:请出身边戴眼镜的同学上台现身说法戴眼镜有很多不便。步骤三:学生现场采访老师,询问戴眼镜的老师戴上眼镜有什么不方便。步骤四:想想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有没有戴眼镜的,你知道戴眼镜给他们带来了哪些不方便,学生集体交流。

模拟体验、课前调查、现场采访,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在一次次地参与课堂探究与交流活动中加深了要保护自己的眼睛的道德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对于孩子们来讲,体验和感悟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三、指导学生生活,引领道德行为的形成

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取道德认知,掌握方法,还要引领学生把课堂上体验感悟、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付诸于道德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巩固知识、提升内容,又内化品行,这样才能达到《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案例:《我的眼睛明又亮》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生:我们一定要保护自己的眼睛。

生:眼睛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我们要保护好,不然,戴上眼镜就麻烦了。

师:你们知道哪些保护眼睛的方法呢?

(学生自由交流。)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丰富、更科学的护眼方法,教师将眼科医生请到了课堂现场,为学生详细地介绍护眼良方。在学生知晓了这些护眼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又将这些方法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引领学生诵读,适时教育学生牢记方法并坚持去做,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眼科医生的现场指导和护眼儿歌的诵读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保护眼睛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戴眼镜品德眼睛
戴眼镜的人到底有多惨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
品德
近视眼戴眼镜后变“鼓眼”?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