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方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75-01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效问题,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其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少慢差费”,效率低下
反思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状:课堂导入过于讲究形式。一些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尽各种办法,彰显不同花样,让导入吸引学生眼球。很多导入和课文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
教师过于低估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觉态度总是缺乏信任,比如课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生难字词等,课文注释里已经有清晰明了的解释,本来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自主解决,但是教师却在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反复强调。这丝毫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听觉的疲乏,进而分散学习重难点的精力。
(二)语文课堂成为一般的知识传授课
教师对诗词的讲解过于支离破碎。比如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对诗句逐字讲解分析,接着让学生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文,整首诗讲解结束,诗歌已经面目全非。
语文课堂过于强调琐碎的知识。初中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然而一些教师为巩固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生难字词听写、默写或者检查诗词的个人背诵情况等,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值得深思。
(三)课堂讲解过多,节奏过紧,学生无所适从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忙忙碌碌,一会儿在黑板上板书,一会儿指点学生圈圈点点,一会儿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让学生朗读课文等。每一个步骤都是精心设置,每一个环节都是有备无患,生怕漏掉某一个预设的知识点。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施策略
(一)敢于放手,由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教的越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应该越多。
课堂教学,教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促使学生最有效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教学设计要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活力,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逐渐从“独奏”的角色转变为“伴奏”。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学会学习。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衡量标准不是看教师讲解了多长时间,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是否让全班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我国很多成功的学校课堂改革案例都体现了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以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讲课长短,难处多讲,易处省略,紧抓学生的疑问点,不断为活跃课堂氛围推波助澜。
(二)紧贴课本,问题设置突出语文性
语文教师设置问题时应该立足学生,以教材为依据。教师要深入仔细地钻研文本,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出发点,创造温聲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投入到课堂问题思考中。教师趁机环环相扣地设置一些充满语文味的问题,使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
问题的设置要重视人文性。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通过课堂提问传递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知古通今,无所不知,游刃有余,这样的课堂还担心学生不喜欢吗?在这样的氛围下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会兴趣倍增,从思考中汲取语文精华,培养语文素养。
(三)放慢节奏,由学生掌握程度决定教学节奏
语文课堂是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课文的语言之美,体会课文所流露出来的独特语文魅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宽裕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自由思考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课文进行独到的理解和感悟。
讲究语言的张弛有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要求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都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决定采用生动、高亢的声调还是使用低沉、平稳的声调。
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既有慷慨高昂,也有娓娓叙述,时而抑扬顿挫,时而又声情并茂。这样学生才能在波澜起伏的教学情景中产生思想的共鸣。
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和学习内容控制教学节奏。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反应快的学生节奏适当加快,让他们“吃得好”,面对理解力相对较弱的同学,课堂节奏适当放慢,上课难度也相应放低,促使他们“吃得饱”。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适时的帮助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