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
美国有一位名叫乔治·格什温的作曲家,从来没有写过交响曲,而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著名指挥家,却对他十分赏识,邀请他为交响乐团写一部交响曲。但是,固执的格什温声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不肯从命。这位指挥家竟然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说20天后,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蓝色狂想曲》。格什温看到广告,大惊失色,质问指挥家为何令他出丑,指挥家微笑着说:“反正,全城人都知道了,你看着办吧。”格什温没办法,只好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硬是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格什温的名气也迅速传遍美国。
在人才培养方法上有一个术语叫做“高压逼进律”,大意是凡是有大成就者总是在“高压”“大压”中孕育出来的。乔治·格什温一炮走红、传遍美国的《蓝色狂想曲》是被指挥家逼出来的;曹植词浅意深、流传广远的《七步诗》是因为兄弟要他的命,被逼吟出来的;王勃惊动四座、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是阎公假意谦让逼出来的;雨果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也是被一份时间紧迫的合同逼出来的。相反,没有前苏联撤走专家,没有美国的核讹诈,没有西方列强的经济封锁,怎么会有我国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又何来“两弹一星”,高铁纵横?可见,一个“逼”,逼出杰作,逼出天才,逼出伟大,逼出传奇。
逼,有两种:一是为他人所逼,一是自己逼自己。前者如陈胜、吴广,“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走投无路,不得不揭竿而起,才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后者如史铁生,双腿残疾,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只能拿起笔来宣泄,才有深厚隽永、哲理含蓄、感人至深的《我与地坛》蜚声文坛。
古人云:“穷而后工。”说的是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其实,岂止诗文,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逼着逼着,就成功了;逼着逼着,就变优秀了。因此,我们在工作、学习过程中,面对各种任务,各种重担,各种压力,甚至各种刁难,不要因恐惧而逃避,不要因负重而推托,不要因准备不足而放弃,而要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接受挑战,甚至主动寻找挑战。因为——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