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提前到来,在这种趋势下中国管理显得更为落后,现代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式管理再不及时改革更新,将有可能被世界经济市场淘汰。中国管理传统模式更加注重于直观经验,以分析和总结为过程,而现代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以准确性较高的分析数据作为基础,更有利于提高中国市场经济。本文就中国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管理;传统;现代;必然性
近年来,数字化时代、信息化时代逐渐走进中国经济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今中国经济市场内,管理成为了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重要手段,管理作为一种整合、组织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在时代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现今社会中,更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传统的中国管理方式有很多细小的弊端,因此在现代化中国管理模式当中,应在传统中国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革,既要保留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也要加入一些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
1 传统中国管理与现代中国管理的对比
传统中国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个人直观的经验和想法为主,在管理过程中分析时间居多,靠着事后总结提高管理效果,而现代中国管理模式主要以科学的知识和系统的规划为主,在管理过程中更注重逻辑计算和预测,靠着准确性较高的分析提高管理效果。
传统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常常过于注重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
效率、工作能力等,甚至会将工作人员当成机器人一般,不停地
为工作人员安排工作并且要求工作人员超高标准完成。而现代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更注重人性化管理,以多种侧面的方式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继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
2 传统中国管理对现代中国管理的影响
2.1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维主要以整体思维为主,虽然从整体管理效果上看作用十分大,但是由于我国管理模式局限性较大,既没有分析阶段,也没有整理阶段,因此使得整个传统管理模式显得更加笼统。尤其在是企业管理中,由于管理模式缺乏精确性思维,往往在成本核算环节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企业经营决策就会显得更加随意,最终只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2.2 忽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传统的中国管理模式伦理性十分强,特别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更注重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不注重企业的实际利益,这种过于注重人情、忽视管理制度的思维,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更会导致法制化管理无法继续实施。
2.3 总体意义上的影响
中国传统管理模式中并没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尤其是在管理思维方式上,已经严重缺乏分解性思维和精确性思维,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管理思维十分模糊的现象,另外缺乏民主与法治意识,也是由于传统管理模式中人治观念较强,长此以往就会对现代中国管理模式的构建造成极大的影响。
3 现代中国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人本化趋势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更加注重知识经济的提升,在这个社会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个时代中资源都是由人创造而来的,因此只要关心人、重视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管理重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由此可见,在现代化中国管理模式中要注重人本化管理。
3.2 法制化趋势
现代中国管理既然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而建立的,那么就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公平竞争的原则,这些竞争原则本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律平等地位而定,因此只要做到法律地位平等的要求,才能够保证竞争市场公平、公正,才能够充分调动市场经济人员的积极性。
4 现代中国管理模式的构建
4.1 特色化现代中国管理模式构建原则
想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模式,首先应根据基本的构建原则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中国的民族化、科学化等特点,因为只有民族化才能突出中国的管理特色。另外,只有从实际管理过程中才能逐渐总结出现代管理模式的特点,因此在理论的指导下将实践过程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就能满足科学化的原则。
4.2 特色化现代中国管理模式构建特征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作为管理重点。
②采取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方式,必要时将其适当进行结合。
③将竞争与协调适当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获得以传统管理模式更高的管理效率。
④将整体目标作为管理目标,以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平稳发展。
⑤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进行适当的结合,以此来发挥管理文化的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国管理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了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本质区别,以及传统管理模式对现代管理构建的影响,并从现代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中找出了如何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管理,若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模式,那么就能帮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裕民.Citi-PODAS模式:中国城市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革命[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14:18.
[2]杨解朴.从文化共同体到后古典民族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演进浅析[J].欧洲研究,2012,(2):33-48,160.
[3]朱景文.关于后现代法学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后现代法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研讨会论文与发言摘要[J].人大法律评论,2011(1):96-154.
[4]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自觉”与“四大主义”——一个基于现代性反思的艺术史叙事(中)[J].诗书画,2013(1):38-60,260.